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04,分67頁顯示  上一頁  41  42  43  44  45  47  48  49  5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摸春牛
牛魔王
牛奶糖
牛皮糖
牛肉場
牛肉秀
牛乳油
牛舌餅
牛軛湖
牛蹄子
牛小排
牛仔布
牛仔裝
牛頭禪
牛犢子
《國語辭典》:摸春?! ?span id="5jhevrs" class='label'>拼音:mō chūn niú
一項極具鄉(xiāng)土色彩的新春民俗活動。相傳摸春??梢詭泶蠹罄?。如摸牛頭,兒孫會出頭;摸牛嘴,大富貴等。
《國語辭典》:牛魔王  拼音:niú mó wáng
1.明吳承恩《西游記》小說中的人物。為鐵扇公主羅剎女的丈夫,紅孩兒的父親。
2.比喻橫行霸道不講理的人。如:「這個人橫行霸道,魚肉村民,簡直就是個牛魔王。」
《國語辭典》:牛奶糖  拼音:niú nǎi táng
一種用砂糖、水飴、牛奶、植物性油脂所制成的糖果。
《國語辭典》:牛皮糖  拼音:niú pí táng
黏性、韌性都很強的糖。亦形容很會糾纏的人。如:「他像塊牛皮糖一樣,甩都甩不開。」
《國語辭典》:牛肉場(牛肉場)  拼音:niú ròu cháng
色情歌舞表演場所的謔稱。如:「警方已下定決心嚴格取締各地牛肉場?!?/div>
《國語辭典》:牛肉秀  拼音:niú ròu xiù
秀,演出、表演,為英文show的音譯?!概H庑恪怪赣纱┲┞兜谋硌菡哐莩龈栉韫?jié)目。因「牛肉」的閩南語發(fā)音與「有肉」相近,故稱為「牛肉秀」。
《國語辭典》:牛乳油  拼音:niú rǔ yóu
一種從牛奶提煉出的脂肪性食品。參見「奶油」條。
《國語辭典》:牛舌餅(牛舌餅)  拼音:niú shé bǐng
一種臺灣鄉(xiāng)土餅乾類食品。以面粉烘制而成,形狀似牛舌,故名。甜、咸口味皆有,以宜蘭、鹿港等地出產(chǎn)的最具風味,但制法稍異。如:「我比較喜歡吃咸的牛舌餅?!埂敢颂m出產(chǎn)超薄的牛舌餅極具特色。」
《國語辭典》:牛軛湖(牛軛湖)  拼音:niú è hú
一曲流河道因為曲流頸部遭截切,流路改變,原曲流河段積水所形成的半月形湖泊。河流曲流的彎曲程度逐漸增大,造成曲流頸部愈來愈窄,若洪水泛濫,頸部遭截斷,河水改走新切穿的流路,原來的舊河道若仍積水,其形態(tài)多呈半月形,也像牛軛,故稱為「牛軛湖」。多發(fā)生于河流下游的泛濫平原。
《國語辭典》:牛蹄子  拼音:niú tí zi
對道士的稱呼?!段饔斡洝返诙幕兀骸改菑浟_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潑牛蹄子去講甚么?」
分類:道士稱呼
《國語辭典》:牛小排  拼音:niú xiǎo pái
以牛肋骨部位的肌肉煎成的食物。如:「牛小排的肉質(zhì)鮮嫩多汁,價格也較昂貴?!?/div>
《國語辭典》:牛仔布  拼音:niú zǐ bù
制造牛仔褲的布料。經(jīng)線染深色,緯線染淺色,布面有凹凸狀條紋。
《國語辭典》:牛仔裝(牛仔裝)  拼音:niú zǐ zhuāng
用較厚質(zhì)料的斜紋棉布縫制并搭配成套的衣服、裙褲。具有耐磨、不易臟的特點。如:「不少年輕人喜歡穿著感覺非常帥氣的全套牛仔裝?!?/div>
《國語辭典》:牛頭禪(牛頭禪)  拼音:niú tóu chán
中國佛教禪宗的一派。唐金陵(今南京)牛頭山法融禪師得四祖道信禪法,吸引很多人從他習禪,主張心境本寂,諸法如夢。法融之下有智巖、慧方、法持、智威、慧宗合稱牛頭六祖,皆一時宗匠。至唐末,此派禪法漸趨式微。也稱為「牛頭宗」。
《國語辭典》:牛犢子(牛犢子)  拼音:niú dú zi
小牛。如:「這母牛剛產(chǎn)下一頭牛犢子?!姑鳌?岛!吨猩嚼恰返谌郏骸赴匙雠僮訒r,觔力猛健,老農(nóng)最是愛惜。」也稱為「牛犢」。
分類: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