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謝將軍
運(yùn)租船
袁宏渚
袁宏詠史
境同牛渚
牛渚聞高詠
估船運(yùn)租
客舟聞詠史
牛渚吟五章
彥伯舟
租船詠史
牛渚吟
袁宏煙月
袁宏夜吟
相關(guān)人物袁宏
謝尚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下〈文學(xué)〉~268~
袁虎少貧,嘗為人傭載運(yùn)租。謝鎮(zhèn)西經(jīng)船行,其夜清風(fēng)朗月,聞江渚閒估客船上有詠詩聲,甚有情致。所誦五言,又其所未嘗聞,嘆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訊問,乃是袁自詠其所作〈詠史詩〉。因此相要,大相賞得。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南朝宋·擅道鸞《續(xù)晉陽秋》曰:「虎少有逸才,文章絕麗,曾為〈詠史詩〉,是其風(fēng)情所寄。少孤而貧,以運(yùn)租為業(yè)。鎮(zhèn)西謝尚,時(shí)鎮(zhèn)牛渚,乘秋佳風(fēng)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會(huì)虎在運(yùn)租船中諷詠,聲既清會(huì),辭文藻拔。非尚所曾聞,遂住聽之,乃遣問訊。答曰:『是袁臨汝郎誦詩,即其詠史之作也?!簧屑哑渎视袆僦拢辞惨?,談話申旦。自此名譽(yù)日茂。」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袁宏〉~239~
袁宏字彥伯,侍中猷之孫也。父勖,臨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絕美,曾為詠史詩,是其風(fēng)情所寄。少孤貧,以運(yùn)租自業(yè)。謝尚時(shí)鎮(zhèn)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會(huì)宏在舫中諷詠,聲既清會(huì),辭又藻拔,遂駐聽久之,遣問焉。答云:「是袁臨汝郎誦詩?!辜雌湓伿分饕?。尚傾率有勝致,即迎升舟,與之譚論,申旦不寐,自此名譽(yù)日茂。
例句
吟盡長江一江月,更無人似謝將軍。
早聞牛渚詠,今見鹡鸰心。
莫羨黃公蓋,須乘彥伯舟。
昔聞牛渚吟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
牛渚何時(shí)到,漁船幾處停。遙知詠史夜,謝守月中聽。
亂后江山悲庾信,夜來煙月屬袁宏。
棹倚袁宏渚,簾垂庾亮樓。
典故掛牛角
掛漢書
書掛角
漢書掛牛角
牛背讀書
角掛經(jīng)
角上漢書
書掛牛角
束書牛角
掛帙牛角
繭栗掛漢書
角端掛漢編
相關(guān)人物李密
《舊唐書》卷五十三〈李密列傳〉
李密字玄邃,本遼東襄平人。魏司徒弼曾孫,后周賜弼姓徒何氏。祖曜,周太保、魏國公;父寬,隋上柱國、蒲山公:皆知名當(dāng)代。徙為京兆長安人。密以父蔭為左親侍,嘗在仗下,煬帝顧見之,退謂許公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兒為誰?」許公對曰:「故蒲山公李寬子密也?!沟墼唬骸競€(gè)小兒視瞻異常,勿令宿衛(wèi)?!顾?,述謂密曰:「弟聰令如此,當(dāng)以才學(xué)取官,三衛(wèi)叢脞,非養(yǎng)賢之所。」密大喜,因謝病,專以讀書為事,時(shí)人希見其面。嘗欲尋包愷,乘一黃牛,被以蒲韉,仍將漢書一帙掛于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書讀之。尚書令、越國公楊素見于道,從后按轡躡之,既及,問曰:「何處書生,耽學(xué)若此?」密識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問所讀書,答曰:項(xiàng)羽傳。越公奇之,與語大悅,謂其子玄感等曰:「吾觀李密識度,汝等不及?!褂谑切袃A心結(jié)托。
簡釋
牛角掛書:指人好學(xué)。宋陸游《對酒》:“牛角掛書何足問,虎頭食肉亦非豪?!?/p>
典故 歸馬華山陽
華山歸
散馬牛
歸馬華山
華山歸馬
馬向華山
桃林臥草,華岳嘶風(fēng)
散馬日
桃塞馬
相關(guān)人物周武王
《尚書·周書·武成》
「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古f題漢·孔安國傳:「山南曰陽,桃林在華山東,皆非長養(yǎng)牛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復(fù)乘用?!?/span>
簡釋
歸馬華山陽:指罷戰(zhàn)休兵。唐杜甫《有感五首》之二:“大君先息戰(zhàn),歸馬華山陽。”
例句
愿得華山之下長歸馬,野田無復(fù)堆冤者。
欲向桃林下,先過梓樹中。
山追散馬日,水憶釣魚人。
大君先息戰(zhàn),歸馬華山陽。
戎狄方構(gòu)患,休牛殊未遑。
《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柳宗元二十·唐故給事中皇太子侍讀陸文通先生墓表〉~594~
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為傳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牘,焦思慮,以為論注疏說者百千人矣。攻訐狠怒,以詞氣相擊排冒沒者,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或合而隱,或乖而顯。后之學(xué)者,窮老盡氣,左視右顧,莫得而本。則專其所學(xué),以訾其所異,黨枯竹,護(hù)朽骨,以至于父子傷夷。君臣詆悖者,前世多有之。甚矣,圣人之難知也!有吳郡人陸先生質(zhì),與其師友天水啖助洎趙匡,能知圣人之旨。故《春秋》之言,及是而光明。使庸人小童,皆可積學(xué)以入圣人之道,傳圣人之教,是其德豈不侈大矣哉!先生字某,既讀書,得制作之本,而獲其師友。于是合古今,散同異,聯(lián)之以言,累之以文。蓋講道者二十年,書而志之者又十馀年,其事大備,為《春秋集注》十篇,《辯疑》七篇,《微指》二篇。明章大中,發(fā)露公器。其道以圣人為主,以堯舜為的,包羅旁魄,膠葛下上,而不出于正。其法以文武為首,以周公為翼,揖讓升降,好惡喜怒,而不過乎物。既成,以授世之聰明之士,使陳而明之,故其書出焉,而先生為巨儒。用是為天子諍臣尚書郎國子博士給事中皇太子侍讀,皆得其道。刺二州,守人知仁。永貞年,侍東宮,言其所學(xué),為《古君臣圖》以獻(xiàn),而道達(dá)乎上。是歲,嗣天子踐阼而理,尊優(yōu)師儒,先生以疾聞,臨問加禮。某月日,終于京師,某月日,葬于某郡某里。嗚呼!先生道之存也以書,不及施于政;道之行也以言,不及睹其理。門人世儒,是以增慟。將葬,以先生為能文圣人之書通于后世,遂相與謚曰文通先生。后若干祀,有學(xué)其書者過其墓,哀其道之所由,乃作石以表碣。
《戰(zhàn)國策》卷二十六〈韓一·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930~
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曰:「韓北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常阪之塞,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陘山,地方千里,帶甲數(shù)十萬。天下之強(qiáng)弓勁弩,皆自韓出。溪子、少府時(shí)力、距來,皆射六百步之外。韓卒超足而射,百發(fā)不暇止,遠(yuǎn)者達(dá)胸,近者掩心。韓卒之劍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陽、合伯膊。鄧師、宛馮、龍淵、大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雁,當(dāng)敵即斬堅(jiān)。甲、盾、鞮、鍪、鐵幕、革抉、●芮,無不畢具。以韓卒之勇,被堅(jiān)甲,蹠勁弩,帶利劍,一人當(dāng)百,不足言也。夫以韓之勁,與大王之賢,乃欲西面事秦,稱東藩,筑帝宮,受冠帶,祠春秋,交臂而服焉。夫羞社稷而為天下笑,無過此者矣。是故愿大王之熟計(jì)之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陽、成皋。今茲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與之,即無地以給之;不與,則棄前功而后更受其禍。且夫大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夫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而買禍者也,不戰(zhàn)而地已削矣。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唤翊笸跷髅娼槐鄱际虑?,何以異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賢,挾強(qiáng)韓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竊為大王羞之?!?/span>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2253~
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陽、成皋。今茲效之,明年又復(fù)求割地。與則無地以給之,不與則?前功而受后禍。且大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結(jié)禍者也,不戰(zhàn)而地已削矣。臣聞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異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賢,挾彊韓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竊為大王羞之。
例句
那能作牛后,更擬助洪基。
宦情哂雞口,世路倦羊腸。
《晉書》卷三十九〈荀勖列傳〉~53~
既掌樂事,又修律呂,并行于世。初,勖于路逢趙賈人牛鐸,識其聲。及掌樂,音韻未調(diào),乃曰:「得趙之牛鐸則諧矣?!顾煜驴?,悉送牛鐸,果得諧者。
《晉書》卷五十二《華譚傳》
或問譚曰:「諺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寧有此理乎?」譚對曰:「昔許由、巢父讓天子之貴,市道小人爭半錢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聞?wù)叻Q善。
例句
相去九牛毛,慚嘆知何已。
今夜子陵灘下泊,自慚相去九牛毛。
到此既知閑最樂,俗心何啻九牛毛。
《漢書》卷六十二《司馬遷傳》
司馬遷答任安書曰: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
例句
獨(dú)鶴初沖太虛日,九牛新落一毛時(shí)。
權(quán)門眾所趨,有客動(dòng)百千。九牛亡一毛,未在多少間。
《周易注疏》卷九〈說卦〉~85~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唐·孔穎達(dá)疏:「乾象天,天行健,故為馬也。坤為牛,坤象地,任重而順,故為牛也?!?/span>
《周易》卷九〈說卦〉~85~
乾為天,為圓,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于地也為黑。
典故 廬如瓜牛
蝸書戶
一室盤蝸
蝸賣卜居
蝸牛獨(dú)居
《三國志》卷十一〈魏書·管寧傳·胡昭〉~363~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先字孝然。中平末,白波賊起。時(shí)先年二十馀,與同郡侯武陽相隨。武陽年小,有母,先與相扶接,避白波,東客揚(yáng)州取婦。建安初來西還,武陽詣大陽占戶,先留陜界。至十六年,關(guān)中亂。先失家屬,獨(dú)竄于河渚間,食草飲水,無衣履。時(shí)大陽長朱南望見之,謂為亡士,欲遣船捕取。武陽語縣:『此狂癡人耳!』遂注其籍。給廩,日五升。后有疫病,人多死者,縣常使埋藏,童兒豎子皆輕易之。然其行不踐邪徑,必循阡陌;及其捃拾,不取大穗;饑不茍食,寒不茍衣,結(jié)草以為裳,科頭徒跣。每出,見婦人則隱翳,須去乃出。自作一瓜牛廬,凈掃其中。營木為床,布草蓐其上?!古崴芍浮段郝浴吩疲骸附瓜燃皸钆?,并作瓜牛廬,止其中。以為瓜當(dāng)作蝸;蝸牛,螺蟲之有角者也,俗或呼為黃犢。先等作圜舍,形如蝸牛蔽,故謂之蝸牛廬?!?/span>
《古今注》卷中〈魚蟲〉
蝸牛,陵螺也。形如螔蝓,殼如小螺,熱則自懸于葉下。野人結(jié)圓舍,如蝸牛之殼,故曰蝸舍,亦曰蝸牛之舍也。蝸殼宛轉(zhuǎn)有文章,絞轉(zhuǎn)為結(jié),似螺殼文,名曰螺縳。童子結(jié)發(fā),亦為螺髻,亦謂其形似螺殼。
例句
孤煙起蝸舍,飛鷺下漁梁。
自喜蝸牛舍,兼容燕子巢。
逃禍棲蝸舍,因醒解豸簪。
蝸舍映平湖,皤然一魯儒。
出扶桑棗杖,入臥蝸牛廬。
蝸舍喜時(shí)春夢去,隼旟行處瘴江清。
野老采薇暇,蝸廬招客幽。
能迂騶馭尋蝸舍,不惜瑤華報(bào)木桃。
《蘇軾詩集》卷二十五〈云師無著自金陵來,見余廣陵,且遺余〈支遁鷹馬圖〉。將歸,以詩送之,且還其畫〉
道人自嫌三世將,棄家十年今始壯。玉骨猶寒富貴馀,漆瞳已照人天上。去年相見古長干,眾中矯矯如翔鸞。今年過我江西寺,病瘦已作霜松寒。朱顏不辦供歲月,風(fēng)中蒿火湯中雪。好問君家黃面翁,乞得摩尼照生滅。莫學(xué)王郎與支遁,臂鷹走馬憐神駿。還君畫圖君自收,不如木人騎土牛。清·王文誥案:「句謂畫鷹馬,無所用也?!?/span>
《蘇軾詩集》卷二十五〈梅圣俞詩集中有毛長官者,今于潛令國華也。圣俞沒十五年,而君猶為令,捕蝗至其邑,作詩戲之〉
詩翁憔悴老一官,厭見苜蓿堆青盤。歸來羞澀對妻子,自比?魚緣竹竿。今君滯留生二毛,飽聽衙鼓眠黃?。更將嘲笑調(diào)朋友,人道獼猴騎土牛。愿君恰似高常侍,暫為小邑仍刺史。不愿君為孟浩然,卻遭明主放還山?;掠畏甏藲q年惡,飛蝗來時(shí)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云,蝗自識人人不識。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雅量〉~352~
王夷甫嘗屬族人事,經(jīng)時(shí)未行,遇于一處飲燕,因語之曰:「近屬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舉樏擲其面。夷甫都無言,盥洗畢,牽王丞相臂,與共載去。在車中照鏡語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鼓铣?#183;劉孝標(biāo)注:「王夷甫蓋自謂風(fēng)神英俊,不至與人校。」
《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列傳·(從弟)王衍〉~236~
泰始八年,詔舉奇才可以安邊者,衍初好論從橫之術(shù),故尚書盧欽舉為遼東太守。不就,于是口不論世事,唯雅詠玄虛而已。嘗因宴集,為族人所怒,舉樏擲其面。衍初無言,引王導(dǎo)共載而去。然心不能平,在車中攬鏡自照,謂導(dǎo)曰:「爾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span>
《淮南子》卷二〈俶真訓(xùn)〉~47~
昔公牛哀轉(zhuǎn)病也,七日化為虎。其兄掩戶而入覘之,則虎搏而殺之。是故文章成獸,爪牙移易,志與心變,神與形化。方其為虎也,不知其嘗為人也;方其為人,不知其且為虎也。二者代謝舛馳,各樂其成形。狡猾鈍?,是非無端,孰知其所萌!夫水向冬則凝而為冰,冰迎春則泮而為水,冰水移易于前后,若周員而趨,孰暇知其所苦樂乎!
例句
道逢騶虞,牛哀不平。
舒姑化為泉,牛哀病作虎。
《毛詩正義》卷十三之一〈小雅·谷風(fēng)之什·大東〉~440~
雖則七襄,不成報(bào)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三《譬喻品》
長者告諸子,言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游戲,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來。
《楚辭》卷二《九歌·云中君》
聊?游兮周章。
例句
漫夸鹙子真羅漢,不會(huì)牛車是上乘。
白牛車遠(yuǎn)近,且欲上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