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04,分67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牛刀
萬牛
騎牛
牛車
金牛
牛山
牛角
土牛
牛頭
蝸牛
耕牛
牛毛
椎牛
千牛
一牛
《國語辭典》:牛刀  拼音:niú dāo
宰牛用的大刀。語出《論語。陽貨》:「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唐。孟浩然贈蕭少府〉詩:「鴻漸升儀羽,牛刀列下班?!?/div>
分類:大材
《駢字類編》:萬牛(萬牛)
唐 杜甫 古柏行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
宋 黃庭堅 以團(tuán)茶洮州綠石硯贈無咎文潛 晁子智囊可以括四海,張子筆端可以回萬牛。
元 劉因 馮瀛王吟詩臺 不有歐馬筆,孰能回萬牛。
《韻府拾遺 尤韻》:騎牛(騎牛)
魏書王肅傳:肅兄子衍,屬爾朱仲遠(yuǎn)稱兵內(nèi)向,衍不能守,為仲遠(yuǎn)所擒,以其名望不害也,令其騎牛從軍,久乃見釋。
《國語辭典》:牛車(牛車)  拼音:niú chē
牛所拉的車。《史記。卷三○。平準(zhǔn)書》:「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埂度龂萘x》第一三回:「楊奉尋得牛車一輛,載帝至大陽?!?/div>
《漢語大詞典》:三車(三車)
(1).佛教語。喻三乘。謂以羊車喻聲聞乘(小乘),以鹿車喻緣覺乘(中乘),以牛車喻菩薩乘(大乘)。見《法華經(jīng)·譬喻品》。 南朝 宋 謝靈運 《緣覺聲聞合贊》:“誘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元三車,翻乘一道?!?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號號 僧伽 ,有時與我論三車。” 王琦 注:“三車,謂羊車、鹿車、牛車也……當(dāng)是以三獸之力有大小,三車之所載有多寡,喻三乘諸賢圣道力之深淺耳?!?明 唐順之 《山行即事》詩:“相期 白社 里,共聽演三車?!?清 錢謙益 《仙壇唱和詩》之二:“《妙華》已悟三車法,臺教今為繼別宗?!眳⒁姟?三乘 ”。
(2). 唐 窺基 博通釋典,嘗至 太原 傳法,以三車自隨,前車載釋典,中車自乘,后車載妓仆食饌。路遇一老父點化,頓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為法相宗大師。見 宋 贊寧 《唐京兆大慈恩寺窺基傳》。詩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贈》詩:“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 錢謙益 箋:“此詩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雙樹聽法,亦應(yīng)許我如 慈恩 三車自隨,但我只辦用以載書耳。”
《國語辭典》:金?! ?span id="usemi4y" class='label'>拼音:jīn niú
1.祥瑞之器。梁。孫柔之《瑞應(yīng)圖。金?!罚骸附鹋?,瑞器也。王者土地開辟,則金牛至?!?br />2.金質(zhì)的牛?!短接[。卷七一。地部。渚》:「《幽明錄》曰:『淮南牛渚,津水極深,無可算計,人見一金牛,形甚瑰壯,以金為鎖絆?!弧?br />3.比喻利用財力而擁有政治權(quán)位的人。
《漢語大詞典》:牛山
山名。在今 山東省 淄博市 。 春秋 時 齊景公 泣 牛山 ,即其地。 三國 魏 曹植 《感節(jié)賦》:“唯人生之忽過,若鑿石之未燿。慕 牛山 之哀泣,懼 平仲 之我笑?!?span id="m8okwyl" class="book">《晉書·慕容德載記》:“﹝ 慕容德 ﹞北登 社首山 ,東望 鼎足 ,因目 牛山 而嘆曰:‘古無不死!’愴然有終焉之志。” 唐 杜牧 《九日齊山登高》詩:“古往今來只如此, 牛山 何必獨霑衣。” 明 何景明 《九日同馬君卿登高》詩:“ 牛山 元有恨,休訝淚長流?!眳⒁姟?牛山嘆 ”。
《國語辭典》:牛山嘆(牛山歎)  拼音:niú shān tàn
齊景公登牛山,北臨國城,而感嘆年華不能長久,人終有一死的故事。典出《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上》。比喻不知滿足,自尋煩惱。晉。陸機(jī)齊謳行〉:「鄙哉牛山嘆,未及至人情?!?/div>
《國語辭典》:牛角  拼音:niú jiǎo
1.牛的頭角。如:「當(dāng)牛生氣時,常用牛角作為攻擊武器?!?br />2.像牛角狀的。如:「剛出爐的牛角面包酥酥香香,非常好吃?!?/div>
分類:牛角
《國語辭典》:土牛  拼音:tǔ niú
1.泥塑的牛。古時于立春日造土牛,舉行一定的儀式,以鼓勵春耕。也稱為「春牛」。
2.獨輪車的別稱。參見「獨輪車」條。
3.堆在堤上以備搶修用的土堆,從遠(yuǎn)處看去像是一頭頭的牛。
《國語辭典》:牛頭(牛頭)  拼音:niú tóu
1.牛的頭部。唐。白居易 戊申歲暮詠懷詩三首之一:「龍尾趁朝無氣力,牛頭參道有心期。」
2.道士的謔稱?!都t樓夢》第八○回:「寶玉、焙茗都大笑不止,罵:『油嘴的牛頭!』」
3.橄欖球賽中,兩隊作正集團(tuán)爭球時,雙方的前鋒,俗稱為「牛頭」。
《漢語大詞典》:牛頭阿旁(牛頭阿旁)
亦作“ 牛頭阿傍 ”。亦作“ 牛首阿旁 ”。
(1).佛教謂地獄中的鬼卒。語本《五苦經(jīng)》:“獄卒名阿帝,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業(yè)報應(yīng)教化地獄經(jīng)》:“牛頭阿傍,以三股鐵叉,叉人內(nèi)著鑊湯中,煮之令爛?!?宋 洪邁 《夷堅乙志·李孝壽》:“貴人就坐,女妓環(huán)列左右,忽拊掌一聲,悉變?yōu)榕n^阿旁之屬,奇形丑貌,可怖可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閻羅薨:“﹝ 魏經(jīng)歷 ﹞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執(zhí)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呂湛恩 注:“牛首阿旁,惡鬼名?!?魯迅 《朝花夕拾·無?!?/span>:“我也沒有研究過小乘佛教的經(jīng)典,但據(jù)耳食之談,則在 印度 的佛經(jīng)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br />(2).喻指兇惡可怖的人。新唐書·路巖傳:“俄與 韋保衡 同當(dāng)國,二人勢動天下,時目其黨為‘牛頭阿旁’,言如鬼陰惡可畏也?!?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 琴心 ﹞最后為 李 姓者挾持,牽連入獄,雖緣情得保,猶守以牛頭阿旁也?!?/div>
《漢語大詞典》:牛頭旃檀(牛頭旃檀)
梵語的音義并譯。即旃檀香樹。以其產(chǎn)地之山狀若牛頭,故稱。法苑珠林卷十五引佛本行經(jīng):“爾時太子即初就學(xué),將好最妙牛頭旃檀作於書板,純用七寶莊嚴(yán)四緣,以天種種殊特妙香涂其背上?!?唐 慧琳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二七:“旃檀那,謂牛頭旃檀等,赤即紫檀之類,白謂白檀之屬?!币嗍》Q“ 牛頭 ”。《翻譯名義集·眾香》“牛頭旃檀”引《華嚴(yán)經(jīng)》:“ 摩羅耶山 出旃檀香,名曰牛頭。”《翻譯名義集·眾香》“牛頭旃檀”引《正法念經(jīng)》:“此洲有山,名曰 高山 。 高山 之峰,多有牛頭旃檀……以此山峰狀如牛頭,於此峰中生旃檀樹,故名牛頭。”參見“ 檀香 ”、“ 旃檀 ”。
《國語辭典》:蝸牛(蝸牛)  拼音:guā niú
動物名。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為一種有肺的軟體動物,外殼扁圓,頭有四個觸角,其二較長。尖端有眼,腹部兩端伸展而成足。雌雄同體,有害于植物。因行過所留的涎跡如篆文般,故也稱為「篆愁君」。也稱為「水牛兒」。
《國語辭典》:耕?! ?span id="wu3ogsk" class='label'>拼音:gēng niú
耕田的牛。如:「農(nóng)村現(xiàn)代化之后,耕耘機(jī)已取代耕牛的地位。」《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jì)》:「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xué)師以教之?!?/div>
分類:耕牛耕田
《國語辭典》:牛毛  拼音:niú máo
1.比喻極多?!侗笔贰>戆巳?。文苑傳。序》:「學(xué)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br />2.比喻細(xì)小。唐。杜甫述古〉詩三首之二:「秦時任商鞅,法令如牛毛?!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讀孟郊〉詩二首之一:「夜讀孟郊詩,細(xì)字如牛毛?!?/div>
《漢語大詞典》:椎牛
(1).謂擊殺牛。《韓詩外傳》卷七:“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之逮親存也?!?宋 黃庭堅 《明叔知縣和示過家上冢二篇復(fù)次韻》:“且當(dāng)置是事,椎牛會賓親?!?周實 《歲暮雜感》詩:“安能跨鳳尋仙侶,未必椎牛盡將才?!眳⒁姟?槌牛 ”。
(2).見“ 椎牛恨 ”。
《漢語大詞典》:槌牛
謂擊殺牛。隋書·于仲文傳:“ 讓 謂 仲文 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仲文 知其怠,選精騎襲之,一日便至,遂拔 城武 。” 唐 李白 《猛虎行》:“丈夫相見且為樂,槌牛撾鼓會眾賓?!卑?,近年發(fā)現(xiàn)的 內(nèi)蒙 和林格爾 漢 墓壁畫有“打牛圖”,畫面上庖丁二人,一人拉牛,一人高舉大槌猛打牛頭,此為古代“槌?!敝镒C。
《漢語大詞典》:椎牛恨
指親人亡歿,不能奉養(yǎng)的痛苦。語本《韓詩外傳》卷七:“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之逮親存也?!?清 方文 《甘泉山展墓》詩:“西風(fēng)空有椎牛恨,北闕曾無射雉緣?!币嗍∽鳌?椎牛 ”。 清 方文 《題韓孟小母氏卷》詩:“椎牛勿復(fù)言,懷橘將安遺。”
《國語辭典》:千?! ?span id="lef0e9u" class='label'>拼音:qiān niú
1.一種古時的刀名。參見「千牛刀」條。
2.職官名。后魏時稱為「千牛備身」,唐時稱為「左右千牛衛(wèi)」。掌執(zhí)千牛刀,為宮殿君王的護(hù)衛(wèi),多由貴族子弟擔(dān)任。唐。杜佑《通典。卷二八。職官十。武官上。左右千牛衛(wèi)》:「后漢有千牛備身,掌執(zhí)御刀,因以名職?!?/div>
分類:禁衛(wèi)
《駢字類編》:一牛
宋 范成大 題范道士二牛圖 一牛疾行離其群,一牛返顧如怒嗔。
宋 方岳 山行 其一 歲晚誰同澗谷槃,一牛呼犢野煙寒。
元 吳萊 雙林寺觀傅大士頂相舍利及耕具故物 一牛眠云已化石,雙鶴覆雨仍軒鶱。
《韻府拾遺 尤韻》:禮疏諸侯事天子如天子事天天子事天既用一牛故天子巡守過諸侯境土諸侯奉膳亦止一牛而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