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8詞典 1分類詞匯 97
《漢語大詞典》:燒焫(燒焫)
(1).焚燒;焚毀。管子·霸形:“ 楚 人攻 宋 鄭 ,燒焫熯焚 鄭 地?!?span id="emjwegt" class="book">《戰(zhàn)國策·秦策二》:“中國無事於 秦 ,則 秦 且燒焫獲君之國?!?高誘 注:“燒焫,猶滅壞。滅壞君國也?!?鮑彪 注:“焫,亦燒也。言火其國以得其地。”
(2).猶殘害。 清 唐甄 潛書·敬修:“ 夏 商 之季,獨夫燒焫民命,百官瞀亂?!?/div>
《國語辭典》:野火  拼音:yě huǒ
1.燐火、鬼火?!读凶?。天瑞》:「馬血之為轉(zhuǎn)鄰也,人血之為野火也?!?br />2.焚燒野草的火。《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野火不及,斧斤不至?!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804' target='_blank'>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div>
《國語辭典》:禋祀  拼音:yīn sì
1.潔身齋戒以祭祀。《左傳。隱公十一年》:「吾子孫其覆亡之不暇,而況能禋祀許乎!」
2.祭天神之禮?!吨芏Y。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
《漢語大詞典》:燒殘(燒殘)
(1).焚燒殘害。史記·吳王濞列傳:“賊殺大臣及 漢 使者,迫劫萬民,夭殺無罪,燒殘民家,掘其丘冢,甚為暴虐?!?br />(2).燃燒將盡。 唐 方干 《陪王大夫泛湖》詩:“蜜炬燒殘銀漢昃,羽觴飛急玉山傾?!?宋 楊萬里 《梅露堂燕客夜歸》詩:“梅堂客散人初靜,椽燭燒殘一尺紅?!?br />(3).因焚燒而殘缺。 金 元好問 《濟南什詩》之五:“石刻燒殘讌集辭,雄樓杰觀想當時?!?/div>
《國語辭典》:煨燼(煨燼)  拼音:wēi jìn
灰燼?!段倪x。左思。魏都賦》:「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巢焚原燎,變?yōu)殪袪a?!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522' target='_blank'>陸游 桃源憶故人。中原當日三川震詞:「中原當日三川震,關(guān)輔回頭煨燼?!?/div>
《國語辭典》:兵燹  拼音:bīng xiǎn
因戰(zhàn)亂所造成的焚燒、破壞等災害。《宋史。卷一五。神宗本紀二》:「丁酉,詔:岷州界經(jīng)鬼章兵燹者賜錢,脅從來歸者釋其罪。」《封神演義》第三回:「冀州失守,宗社無存,一害也;骨肉有族滅之禍,二害也;軍民遭兵燹之災,三害也。」
《國語辭典》:秦灰  拼音:qín huī
1.秦朝阿房宮被項羽焚燒成灰。唐。劉禹錫〈松滋渡望峽中〉詩:「夢渚草長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br />2.秦始皇焚書成灰。元。郝經(jīng) 秋興詩:「六經(jīng)依舊垂天地,千載秦灰散劫空?!?/div>
《漢語大詞典》:火烈
(1).持火把者的行列。烈,通“ 列 ”。《詩·鄭風·大叔于田》:“ 叔 在藪,火烈具舉?!?鄭玄 箋:“列人持火俱舉,言眾同心?!?孔穎達 疏:“火有行列,俱時舉之。”
(2).火勢猛烈。《左傳·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span id="czc1nfx"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蓋 放諸船,同時發(fā)火”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fā)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燒盡北船?!?宋 蘇軾 《司竹監(jiān)燒葦園》詩:“霜乾火烈聲爆野,飛走無路號且訝?!?span id="wzbogdg" class="book">《說岳全傳》第二九回:“一霎時,火烈煙飛。”
(3).比喻威勢猛烈。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威亮火烈,勢踰風掃。” 張銑 注:“言其威武信為猛烈?!?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詔》:“驍雄競奮,火烈風掃?!?br />(4).起火焚燒。梁書·武帝紀上:“移檄京邑曰:‘……火烈高原,芝蘭同泯?!?宋 蘇舜欽 《游山》詩:“近為雷霆拔,火烈瓦甓糜。”
(5).指物被火焚燒而爆裂。后漢書·蔡邕傳:“ 吳 人有燒桐以爨者, 邕 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
(6).喻嚴明。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至於小人,雖憲典火烈,殺人奸盜,猶不絶踵,而況地獄之眇茫乎!”
《國語辭典》:放火  拼音:fàng huǒ
1.引火焚燒?!逗鬂h書。卷七二。董卓列傳》:「亂兵入殿,掠宮人什物,傕又徙御府金帛乘輿器服,而放火燒宮殿官府居人悉盡?!埂段饔斡洝返谝涣兀骸钢灰娔潜娚畟儼岵襁\草,已圍住禪堂放火哩?!?br />2.放燈。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國語辭典》:放燈(放燈)  拼音:fàng dēng
元宵時張燈的習俗。宋。辛棄疾 定風波。少日猶堪話別離詞:「后會丁寧何日是,須記,春風十日放燈時?!埂端疂G傳》第三三回:「且說這清風寨鎮(zhèn)上居民,商量放燈一事,準備慶賞元宵?!?/div>
《國語辭典》:焚溺  拼音:fén nì
1.喻處境困苦,好像在水火之中。唐。白居易 寓言題僧詩:「力小無因救焚溺,清涼山下且安禪。」宋。石介感事〉詩:「三歲出南狩,王師拯焚溺。」
2.焚燒沉溺?!侗阕?。外篇。酒誡》:「然節(jié)而宣之,則以養(yǎng)生立功,用之失適,則焚溺而死?!埂端问?。卷六三。五行志二上》:「十月,鄂州大火,燔萬馀家。江風暴作,結(jié)廬堤上、泊舟岸下者,焚溺無遺?!?/div>
《漢語大詞典》:焚身
焚燒身體。舊時宗教信徒以之作為一種祈禱、贖罪行為。法苑珠林卷三四:“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爛。”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自言所積惡業(yè)至重,須焚身以懺。” 魯迅 《而已集·略談香港》:“一個和尚去告狀追債,而債戶商同通事,將他的狀子改成自愿焚身了?!?br />猶喪生。焚,通“ 僨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焚,讀曰僨;僨,僵也。為生齒牙,僵仆其身?!焙笥靡员扔饕蜇澙蚍e財而得禍。 唐 沈仲 《象環(huán)賦》:“取其焚身之齒,奮其截肪之色?!?/div>
《國語辭典》:焚劫  拼音:fén jié
放火搶劫。《宋史。卷三○六。孫何傳》:「遂使腥膻得計,蛇豕肆行,焚劫我郡縣,系累我黎庶。」《精忠岳傳》第二八回:「他倚仗著水面上的本事,口出大言,要奪我朝天下,不時到此焚劫?!挂沧鳌阜俾印?。
分類:焚燒搶掠
《國語辭典》:焚草  拼音:fén cǎo
1.章奏繕就,焚去草稿。古名臣以示謹密。《南史。卷二○。謝弘微傳》:「每獻替及陳事,必手書,焚草,人莫之知。」
2.燒草。唐。李華〈衢州龍興寺故律師體公碑〉:「焚草為香,采花為供,年十有五,瓊章鶴姿?!?/div>
《漢語大詞典》:山火
(1).山中草木焚燒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獵等人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電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山火已燎,野霜初白?!?唐 沈佺期 《咸陽覽古》詩:“野橋疑望日,山火類焚書?!?唐 李白 《觀獵》詩:“江沙橫獵騎,山火繞行圍。” 瞿蛻園 朱金城 校注:“山火,獵者燒草以驅(qū)逼禽獸之火也。” 前蜀 貫休 《夏日晚望》詩:“汀沙生旱霧,山火照平川。”《新民晚報》1987.5.11:“燃燒了四天的 大興安嶺 特大山火已經(jīng)局部得到控制。”
(2).指六十四卦中的《賁》卦。因其外卦為艮,內(nèi)卦為離,卦象為山、火,故名。易·賁:“象曰:山下有火,賁?!?span id="py61j11" class="book">《魏書·崔光傳》:“是以始‘稽古’,本‘山火’。觀於天文,以察時變;觀於人文,以化成天下。”
《國語辭典》:拈香  拼音:nián xiāng
撮香焚燒以敬拜神佛。后泛指祭拜鬼神。《俗語考原。拈香》引《祖庭事苑》:「釋氏之作佛事,未嘗不以拈香為先。后世官吏之謁佛寺,均謂之拈香?!乖M鯇嵏Α段鲙?。第一本。第二折》:「這齋供道場都完備了,十五日請夫人、小姐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