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根本煩惱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曰本惑,本煩惱。謂大乘百法中貪、瞋、癡、慢、疑,惡見之六大煩惱也。惡見以外,謂為五鈍使。開惡見之一,則有身、邊、邪、取、戒之五見,此謂為五利使。合而為十。謂之十隨眠或十使。共為根本煩惱。其他為隨煩惱。又五住地之中,第五之無明住地為根本煩惱。其他之四住地為枝末。
【佛學常見辭匯】
即貪、瞋、癡、慢、疑、惡見等六大煩惱。
【三藏法數(shù)】
根本煩惱者,即無明惑也。謂此根本無明之惑,能出生一切煩惱也。
大日經根本煩惱
【佛學大辭典】
(術語)指貪瞋癡慢疑之五使為五根本煩惱。
貪煩惱
【佛學大辭典】
(術語)六大煩惱之一。貪欲之情惱亂有情之身心者。
【三藏法數(shù)】
貪即貪愛。謂于五欲順情等境,求而未獲,愛而不舍,以不舍故,便起煩惱,故名貪煩惱。(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
猛利煩惱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二煩惱之一。(參見:煩惱)
發(fā)煩惱障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三障之一。
煩惱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語吉隸舍Kles/a,貪欲瞋恚愚癡等諸惑,煩心惱身,謂為煩惱。智度論七曰:「煩惱者,能令心煩能作惱故,名為煩惱?!雇咴唬骸笩烂?,略說則三毒,廣說則三界九十八使,是名煩惱?!棺⒕S摩經二曰:「肇曰:七使九結惱亂眾生,故名為煩惱?!怪褂^八曰:「煩惱是昏煩之法,惱亂心神。又與心作煩,令心得惱,即是見思利鈍。」大乘義章五曰:「勞亂之義,名曰煩惱?!刮ㄗR述記一本曰:「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擾亂有情故名煩惱?!硅笳Z雜名曰:「煩惱,吉隸舍?!?br />【佛學常見辭匯】
煩是擾義,惱是亂義,能擾亂眾生身心,令使心煩意亂的見思惑,叫做煩惱。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煩惱梵語吉隸舍,貪欲瞋恚愚癡等諸惑,煩心惱身,謂為煩惱。煩以喧煩為義,惱以逼亂為義。謂喧煩之法,逼亂行者心神,致使真明不得開發(fā),故名煩惱也。教中總說分說,異名異數(shù),科目甚多。名則諸結使蓋,數(shù)則自二乃至八萬四千,同是煩惱潤生之力,體無殊別,但教門善巧,乃約增減之數(shù)而制立之耳。
【俗語佛源】
梵語Klesa的意譯。據(jù)《大智度論》卷七解釋:「煩惱者,能令心煩能作惱故,名為煩惱?!固啤じQ基《成唯識論述記》卷一解釋:「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擾亂有情(眾生),故名煩惱。」經上關于「煩惱」的分類、解說很多,如根本煩惱、隨煩惱、分別煩惱、俱生煩惱等。最主要的煩惱,即貪、嗔、癡「三毒」。南朝梁·寶志《大乘贊》認為:「但無一切希求,煩惱自然消落?!购笠蛞苑褐笐n愁苦悶,心緒不寧。如《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我恁地一個人,許多房奩,卻嫁一個白須老兒,好不生煩惱!」又如聞一多《紅燭·時間底教訓》詩:「昨日的煩惱去了,今日底還沒來呢!」(李明權)
【三藏法數(shù)】
昏煩之法,惱亂心神,即無明貪愛之惑也。謂諸眾生,隨順煩惱,流轉生死,故違涅槃之道也。
六大煩惱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貪煩惱,染著為性,生苦為業(yè)。二,瞋煩惱,憎恚為性,不安與惡行之所依為業(yè)。三,癡煩惱,于諸理事迷闇為性,一切諸惑之所依為業(yè)。四,慢煩惱,恃己于他高舉為性,生苦為業(yè)。五,疑煩惱,于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信心為業(yè)。六,惡見煩惱,顛倒推求之惡慧為性,能障善見而生苦為業(yè)。此惡見之中有五種:一身見,固執(zhí)實我也。二邊見,偏執(zhí)我之斷常也。三邪見,撥無因果之理也。四見取見,固執(zhí)自己之惡見也。五戒禁見,固執(zhí)非理之戒禁也。因而合之則為六煩惱,開之則為十煩惱。是為諸惑中之根本,馀惑以之為體為所依而生,故名之為本惑,亦名為根本煩惱。臺家分之為利鈍之二使,前五煩惱為五鈍使,后五惡見為五利使。見唯識論六,百法問答鈔一。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六大煩惱者:
一、貪煩惱 染著為性,生苦為業(yè)。
二、瞋煩惱 憎恚為性,不安與惡行之所依為業(yè)。
三、癡煩惱 于諸理事迷闇為性,一切諸惑之所依為業(yè)。
四、慢煩惱 恃己于他高舉為性,生苦為業(yè)。
五、疑煩惱 于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信心為業(yè)。
六、惡見煩惱 顛倒推求之惡慧為性,能障善見而生苦為業(yè),此惡見之中有五種:
一、身見 固執(zhí)實我也。
二、邊見 偏執(zhí)我之斷常也。
三、邪見 撥無因果之理也。
四、見取見 固執(zhí)自己之惡見也。
五、戒禁見 固執(zhí)非理之戒禁也。
是為諸惑中之根本,馀惑以之為體,為所依而生,故名之為本惑,亦名為根本煩惱。
煩惱冰
【佛學大辭典】
(譬喻)比菩提以水,故指煩惱為冰。煩惱即菩提,如冰與水也。教行信證行卷曰:「良知如經言,煩惱冰解成菩提水?!怪褂^五曰:「無明癡惑本是法性,以癡迷故法性變?yōu)闊o明,起諸顛倒善不善等。如寒來結水作堅冰,又如眠來變心有種種夢?!?/div>
煩惱泥
【佛學大辭典】
(譬喻)煩惱能生菩提之華,故名為泥。以與泥能生蓮相類故也。維摩經佛道品曰:「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復能生于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div>
煩惱林
【佛學大辭典】
(譬喻)煩惱繁茂,譬諸樹木,故曰林。往生論注下曰:「示應化身,回入生死園煩惱林中,游戲神通?!?/div>
煩惱河
【佛學大辭典】
(譬喻)煩惱能漂沒三界之人天,故譬諸河。藥師經曰:「破煩惱殼,竭煩惱河?!鼓鶚劷浀峦跗吩唬骸笩来蠛幽四芷瘺]三界人天。世間大河,運動手足,則到彼岸。煩惱大河,唯有菩薩因六波羅蜜,乃能得度?!?/div>
煩惱海
【佛學大辭典】
(譬喻)眾生之煩惱深廣,譬之于海。華嚴經二曰:「眾生沒在煩惱海,愚癡見濁甚可怖?!勾髨怨滩_門緣起經下曰:「諸煩惱海塞其源,得生寂靜梵天界。」
煩惱病
【佛學大辭典】
(譬喻)煩惱之惱心,如病之于身,故名為病。教行信證行卷曰:「如善見藥王,能破一切煩惱病故。」
煩惱習
【佛學大辭典】
(術語)煩惱之習氣也。已斷煩惱,猶有其殘氣而不如法者,如難陀以淫欲之習故,雖得阿羅漢,然坐于男女大眾中,眼先視女眾,與之高語說法。如舍利弗以瞋習之故,聞佛言舍利弗食不凈食,即吐食不復受請。智度論二十七曰:「煩惱習者,名煩惱殘氣。若身業(yè)口業(yè)不隨智慧,似從煩惱起?!?br />【佛學常見辭匯】
煩惱的習氣。
煩惱陣
【佛學大辭典】
(譬喻)煩惱自四面群起而攻擊身心,故名為陣。止觀五曰:「此金剛觀割煩惱陣,此牢強足越生死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