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78
典故
4
詞典
21
分類詞匯
52
佛典
1
共52,分4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3
4
3
4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香洞
燎野
鍊指
炰燖
焦沒
燃頂
冒火
炙啖
熏燒
燒制
燒器
煉山
煉指
炮灰
火刑
《漢語大詞典》:
香洞
(1).指和尚頭上的戒疤。
《官場現(xiàn)形記》
第三八回:“如是者一個個頭上就同骨牌攢了眼的一樣,這地方永遠(yuǎn)不生頭髮,其名又謂‘燒香洞’。凡有香洞和尚,到那里都好掛單,有飯吃,大家都肯布施他,要説是沒有香洞,大家都叫他野和尚,可是沒有人理的?!?br />(2).在信件上用香火燒成的洞。表示事情緊迫。
《負(fù)曝閑談》
第一回:“ 周老三 隨即替他姐夫?qū)懥艘环庑?,燒上許多香洞,專門派了一個人下去,把 陸鵬 逼了上來?!?/div>
分類:
信件
香火
火燒
緊迫
《漢語大詞典》:
燎野
(1).放火燒田。
《
北史·齊紀(jì)中·宣帝
》
:“詔燎野限以仲冬,不得他時行火,損昆蟲草木?!?br />(2).火燒原野。
分類:
火燒
放火
原野
《漢語大詞典》:
鍊指
束香于指,以火燒灼。為僧尼修煉苦行之一。 唐
李公佐
《謝小娥傳》
:“ 小娥 厚貌深辭,聰敏端特,鍊指跛足,誓求真如。”
分類:
火燒
燒灼
僧尼
修煉
苦行
《漢語大詞典》:
炰燖
用火燒烤。 唐
韓愈
《苦寒》
詩:“不如彈射死,卻得親炰燖?!?/div>
分類:
火燒
燒烤
《漢語大詞典》:
焦沒
謂被火燒焦和被水淹沒;毀滅。
《
荀子·議兵
》
:“以 桀 詐 堯 ,譬之以卵投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 漢
劉向
《
新序·雜事三
》
:“若以指繞沸,若羽蹈烈火,入則焦沒耳?!?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西南夷傳》:“雖有 孫 吳 將, 賁 育 士,若入水火,往必焦沒,知勇亡所施?!?/div>
分類:
被火
火燒
燒焦
被水
水淹
淹沒
毀滅
《漢語大詞典》:
燃頂(燃頂)
以香火燒灼頭頂,表示虔誠。一種假借或誤解佛教的“無義苦行”。
《宣和遺事》
前集:“ 大觀 四年,禁燃頂、煉臂、刺血、斷指之類?!?宋
王明清
《
揮麈后錄
》
卷四:“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頂煉臂,延頸跋踵,以望御車之塵也?”
分類:
香火
火燒
燒灼
頭頂
虔誠
假借
借或
誤解
佛教
《國語辭典》:
冒火
拼音:
mào huǒ
1.火向上沖。如:「汽車引擎冒火了,趕快離開?!?br />2.生氣、發(fā)火。如:「他正氣得冒火,你就別再扇風(fēng)了!」《紅樓夢》第二七回:「他們必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嚼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div>
分類:
火燒
發(fā)怒
發(fā)急
《漢語大詞典》:
炙啖
用火燒烤吃。
《
爾雅·釋草
》
“蒿菣” 晉 郭璞 注:“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為菣?!?北魏
賈思勰
《
齊民要術(shù)·作奧肉法
》
:“﹝作奧肉法﹞尤宜新韭,新韭爛拌亦中炙啖。其二歲豬肉未堅(jiān),爛壞不任作也。” 金
麻九疇
《又和伯玉食蒿醬韻》
:“菣可為炙啖,博哉
《釋草》
儒?!?/div>
分類:
火燒
燒烤
郭璞
《漢語大詞典》:
熏燒(熏燒)
亦作“燻燒”。
(1).煙熏火燒,以驅(qū)狐鼠。比喻懲處壞人。
《
后漢書·虞延傳
》
:“爾,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燒,今考實(shí)未竟,宜當(dāng)盡法。”
(2).一種烹調(diào)方法。指用木柴、木屑等的煙火灼炙食物。 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城南錄》
:“宰夫 楊氏 工宰肉,得炙肉之法,謂之燻燒。”
分類:
熏燒
煙熏
烹調(diào)
火燒
木柴
懲處
木屑
壞人
煙火
火灼
食物
《漢語大詞典》:
燒制
以火燒的方法制造(如陶器)∶在窯里燒。例如:燒制陶器。
分類:
燒制
火燒
法制
制造
陶器
《漢語大詞典》:
燒器(燒器)
(1).指鍋釜之類燒煮東西的器具。 晉
張華
《
博物志
》
卷二:“俚子弓長數(shù)尺,箭長尺餘,以燋銅為鏑,涂毒藥於鏑鋒,中人即死……燋銅者,故燒器。其長老唯別燋銅聲,以物杵之,徐聽其聲,得燋毒者,便鑿取以為箭鏑?!?span id="fc1erya" class="book">《
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元年
》:“﹝ 蘭成 ﹞距 君相 營五十里,見其抄者負(fù)擔(dān)向營, 蘭成 亦與其徒負(fù)擔(dān)蔬米、燒器,詐為抄者,擇空而行聽察,得其號及主將姓名?!?胡三省 注:“燒器,鍋釜之屬?!?br />(2).用火燒熱器皿。
分類:
火燒
器皿
東西
器具
《國語辭典》:
煉山(煉山)
拼音:
liàn shān
放火燒山。通常是為了取得耕作地或更新森林,而把山上的雜草、灌木或采伐剩馀物放火燒掉。
分類:
造林
森林
更新
山上
雜草
灌木
采伐
剩馀
物用
火燒
《漢語大詞典》:
煉指(煉指,鍊指)
束香于指,以火燒灼。為僧徒修煉苦行之一。
《
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二年
》
:“禁僧俗捨身、斷手足、煉指、掛燈、帶鉗之類幻惑流俗者。” 胡三省 注:“煉指者,束香於指而燃之?!?span id="ylyq5s1" class="book">《
遼史·圣宗紀(jì)七
》:“十二月丁亥,禁僧燃身煉指。”
鍊指:束香于指,以火燒灼。為僧尼修煉苦行之一。 唐
李公佐
《謝小娥傳》
:“ 小娥 厚貌深辭,聰敏端特,鍊指跛足,誓求真如?!?
分類:
火燒
燒灼
僧徒
修煉
僧尼
苦行
《國語辭典》:
炮灰
拼音:
pào huī
1.炮彈爆炸后所留下的灰燼。
2.比喻被迫參加戰(zhàn)爭而送命的士兵。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許多殖民地國家的百姓被派往前線當(dāng)炮灰,真是人倫的悲劇!」
分類:
被迫
參加
炮火
火燒
義戰(zhàn)
戰(zhàn)爭
灰燼
打仗
送死
送命
士兵
《漢語大詞典》:
火刑
用火燒的酷刑。 魯迅
《偽自由書·電的利弊》
:“曾見
《切利支丹殉教記》
,其中記有拷問教徒的情形,或牽到溫泉旁邊,用熱湯澆身,或周圍生火,慢慢的烤炙,這本是‘火刑’?!?/div>
分類:
火燒
酷刑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