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2詞典 4分類詞匯 28
《漢語大詞典》:積灰(積灰)
(1).指大火之中。呂氏春秋·禁塞:“赴巨水積灰,填溝洫險阻,犯流矢,蹈白刃。”
(2).聚積的灰燼。梁書·樂藹傳:“時 長沙宣武王 將葬,而車府忽於庫失油絡(luò),欲推主者。 藹 曰:‘昔 晉 武庫火, 張華 以為積油萬石必然。今庫若有灰,非吏罪也?!榷鴻z之,果有積灰,時稱其博物弘恕焉?!?/div>
《漢語大詞典》:燧色
烽火之光。 明 陳子龍 《襄陽》詩之一:“燧色通 秦 塞,妖星下 楚 宮?!?/div>
分類:烽火火之
《漢語大詞典》:火燧
(1).引火之物。左傳·定公四年“王使執(zhí)燧象以奔 吳 師” 晉 杜預(yù) 注:“燒火燧繫象尾,使赴 吳 師驚卻之?!?span id="wj7tjzx" class="book">《南史·王琳傳》:“ 琳 兵放火燧以擲 瑱 船者,皆反燒其船?!?br />(2).古有鉆燧改火之俗。因季節(jié)變換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 唐 朱灣 《平陵寓居再逢寒食》詩:“火燧知從新節(jié)變,灰心還與故人同?!眳⒁姟?改火 ”。
《漢語大詞典》:改火
古代鉆木取火,四季換用不同木材,稱為“改火”,又稱改木。亦用以比喻時節(jié)改易。論語·陽貨:“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周書·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鉆火各異木,故曰改火也?!?劉寶楠 正義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漢 ,廢於 魏 晉 以后,復(fù)於 隋 而仍廢……蓋四時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須改火以去茲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賜百僚新火》詩:“九天初改火,萬井屬良辰?!?宋 司馬光 《晉陽三月未有春色》詩:“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div>
《國語辭典》:隔火  拼音:gé huǒ
香爐中用以蓋火的器具。
《漢語大詞典》:槐燧
以槐木取火之器。 唐 韋承慶 《寒食應(yīng)制》詩:“舊火收槐燧,餘寒入桂宮?!?明 王一翥 《讀書鐙檠賦》:“槐燧初鉆,松寮始烘?!眳⒁姟?槐火 ”。
《國語辭典》:槐火  拼音:huái huǒ
冬天用槐或檀木取火,稱為「槐火」。唐。王勃守歲序〉:「槐火滅而寒氣消,蘆灰用而春風(fēng)起?!?/div>
《漢語大詞典》:寇烽
古時報警烽火之一。墨子·雜守:“寇烽、驚烽、亂烽,傳火以次應(yīng)之,至主國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
《漢語大詞典》:火術(shù)(火術(shù))
道教的一種制火之術(shù)。能處火中而不被火傷。藝文類聚卷八十引 晉 葛洪 抱樸子:“ 吳 世有 姚光 ,有火術(shù)。 吳 主積荻千束,火焚荻了盡, 光 恬坐灰中,振衣而起。”
《漢語大詞典》:花鞴扇
謂開花時期所吹來的風(fēng)。鞴,鼓風(fēng)吹火之器。 宋 陶谷 清異錄·天文:“俗以開花風(fēng)為花鞴扇,潤花雨為花沐浴。至花老風(fēng)雨斷送,蓋花刑耳。”
《國語辭典》:火紙筒子(火紙筒子)  拼音:huǒ zhǐ tǒng zi
用火紙捲制成的細(xì)管狀物,可供吸煙點火之用?!?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又一個是賣火紙筒子的。這人姓王,名太?!挂卜Q為「火煤子」。
《國語辭典》:針孔現(xiàn)象(針孔現(xiàn)象)  拼音:zhēn kǒng xiàn xiàng
以針將厚紙穿一小孔,置于燭火前,則見燭火之光,通過小孔,生一倒像于幕上,稱為「針孔現(xiàn)象」。
《國語辭典》:葬身火窟  拼音:zàng shēn huǒ kū
死于大火之中。如:「凌晨發(fā)生的一起火警,造成十馀人葬身火窟的慘劇?!?/div>
分類:大火火之
《漢語大詞典》:燔溺
謂陷于水火之中。喻指受暴政迫害。 明 高啟 《評史·羊祜》:“ 祜 直陳其惡,勸 武帝 以援 江左 之民於燔溺?!眳⒁姟?焚溺 ”。
《國語辭典》:焚溺  拼音:fén nì
1.喻處境困苦,好像在水火之中。唐。白居易 寓言題僧詩:「力小無因救焚溺,清涼山下且安禪?!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818' target='_blank'>石介 〈感事〉詩:「三歲出南狩,王師拯焚溺?!?br />2.焚燒沉溺。《抱樸子。外篇。酒誡》:「然節(jié)而宣之,則以養(yǎng)生立功,用之失適,則焚溺而死?!埂端问?。卷六三。五行志二上》:「十月,鄂州大火,燔萬馀家。江風(fēng)暴作,結(jié)廬堤上、泊舟岸下者,焚溺無遺?!?/div>
《國語辭典》:救焚拯溺  拼音:jiù fén zhěng nì
救助陷于困境的人。《周書。卷四五。儒林傳。熊安生傳》:「齊氏賦役繁興,竭民財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隋書。卷四七。柳機(jī)傳》:「蓋救焚拯溺,無暇從容,非朝野之愿,以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