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叱灘(叱灘)
地名。在 湖北 秭歸縣 西二里,為 川江 中險(xiǎn)灘之一。 唐 白居易 《開龍門八節(jié)石灘》詩之二:“十里 叱灘 變河漢,八寒陰獄化陽春?!?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下:“九十里至 歸州 。未至州數(shù)里,曰 叱灘 ,其險(xiǎn)又過 東奔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歸州 西門 蜀江 叱灘 ,俗號(hào) 人鮓甕 ,大石四五,橫截江道,夏秋舟行,多罹其害?!?/div>
《國語辭典》:譚鑫培(譚鑫培)  拼音:tán xīn péi
人名。(西元1847~1917)別號(hào)小叫天,清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縣)人。皮黃劇老生名伶,唱做精能,清末常演劇內(nèi)廷,伶界奉為典型,模仿者稱為「譚派」。以《空城計(jì)》、《定軍山》等劇著名。
《國語辭典》:應(yīng)山縣(應(yīng)山縣)  拼音:yìng shān xiàn
縣名。位于湖北省東北。境內(nèi)多丘陵少平野,農(nóng)產(chǎn)以麥、豆類、煙草、米等為主。清屬德安府,國民政府后,直隸于湖北省政府。
《國語辭典》:武昌市  拼音:wǔ chāng shì
城市名。湖北省省會(huì),舊名江夏縣,位于長(zhǎng)江東岸,與漢口、漢陽成鼎足之勢(shì),是辛亥革命的發(fā)祥地。有粵漢鐵路經(jīng)過,蛇山峙立市區(qū),上有黃鶴樓古跡。
《漢語大詞典》:赤鼻磯(赤鼻磯)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黃州市 城西北 江 濱,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稱 赤壁 。 宋 薛季宣 《晚渡東坡》詩:“ 赤鼻磯 頭橫曙煙, 吳王城 下浪連天?!?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湖廣二·黃州府》:“ 赤鼻山 在府城西北 漢川門 外,屹立 江 濱,土石皆帶赤色。下有 赤鼻磯 ,今亦名 赤壁山 , 蘇軾 以為 周瑜 敗 曹公 處,非也?!币嘧鳌?赤壁磯 ”。 元 宋方壺 《梧葉兒·懷古》曲:“ 黃州 地, 赤壁磯 ,衰草接天涯。 周公瑾 、 曹孟德 ,果何為?都打入漁樵話里。”
《國語辭典》:花鼓戲(花鼓戲)  拼音:huā gǔ xì
流行于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山東、山西、陜西、甘肅等省的民間雜藝。由民間歌舞發(fā)展而來,通常為男女二人,一人執(zhí)鑼,一人背鼓,邊歌邊舞。由于流行地區(qū)及表演形式的差別,有各種花鼓。也稱為「花鼓」。
《國語辭典》:漢?。h劇)  拼音:hàn jù
一種流行于湖北、陜西、河南等省的地方戲曲名稱。約有三百年的歷史,原以秦腔演變來的西皮,及安徽傳來的二黃為主要唱腔,并和徽劇相互影響。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荊河、襄河、府河、漢河四支,對(duì)湘、川、贛等戲劇的發(fā)展都有影響。尤其清嘉慶、道光年間,傳入北京,逐漸演變成京劇。伴奏樂器有胡琴、二弦、鼓板等。也稱為「漢調(diào)」。
《漢語大詞典》:楚蘄(楚蘄)
指 蘄州 (今 湖北省 蘄春縣 )。因其古屬 楚 地,故稱。 清 施閏章 《顧赤方詩序》:“余始聞 顧赤方 而未識(shí)其人,一日,自 楚 蘄 抱其詩直詣門曰:‘非公誰序者?!嗵禺愔?。”
分類:蘄州湖北
《國語辭典》:楚?。ǔ。 ?span id="sm2gbag" class='label'>拼音:chǔ jù
流行于湖北東部、江西、湖南等地的戲曲劇種。由鄂東民間歌舞發(fā)展而成,一唱眾和,由鑼鼓伴奏,后逐漸加入胡琴伴奏及在唱腔和表演藝術(shù)上有所創(chuàng)新,形成多種派別。
《漢語大詞典》:穿石節(jié)(穿石節(jié))
亦稱“ 穿天節(jié) ”。 古代 湖北 襄樊 一帶以農(nóng)歷正月二十二日為穿石節(jié)。 宋 范仲淹 《獻(xiàn)百花洲圖上陳州晏相公》詩:“綵絲穿石節(jié),羅襪踏青期?!弊宰ⅲ骸?襄 鄧 間舊俗,正月二十二日,仕女游河,取小石通中者,用綵絲穿之,帶以為祥。”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 襄陽 正月二十一日,謂之‘穿天節(jié)’。云 交甫 解佩之日??ぶ幸茣?huì) 漢水 之濱,傾城自 萬山 泛綵舟而下。婦女於灘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絲貫之,懸掛於首,以為得子之祥?!?/div>
《漢語大詞典》:清戲(清戲)
戲曲劇種。流行于 湖北 黃岡 、 安陸 、 襄陽 等地,約有二三百年歷史。系青陽腔從 安徽 傳入 湖北 而形成。一般稱為“湖北高腔”。
《國語辭典》:垸子  拼音:huán zi
一種防水建筑物。在湖南、湖北等地,常沿江、湖地帶圍繞房屋、田地周圍,修建像堤防的建筑物,以防水患。
《漢語大詞典》:希水
古水名。在今 湖北 武漢市 以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蘄水:“水首受 希水 枝津,西南流,歷 蘄山 ,出 蠻 中,故以此 蠻 為 五水蠻 ?!?span id="kh7jipd" class="book">《南史·夷貊傳下》:“ 西陽 有 巴水 、 蘄水 、 希水 、 赤亭水 、 西歸水 ,謂之 五水蠻 ?!?/div>
《漢語大詞典》:文學(xué)社
清末湖北革命團(tuán)體。1911年1月由振武學(xué)社改組而成,蔣翊武任社長(zhǎng)。借“研究文學(xué)”為名,在新軍中開展革命活動(dòng),吸收社員五千余人。后與共進(jìn)社組成起義領(lǐng)導(dǎo)機(jī)關(guān),發(fā)動(dòng)了武昌起義。
《漢語大詞典》:泗州調(diào)
民間曲調(diào)名。創(chuàng)始于安徽、湖北一帶。五句三十二字。第三、第五句相重復(fù),第四句為“哎喲哎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