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兩湖(兩湖)  拼音:liǎng hú
地理上對中國湖南和湖北兩省的合稱。
分類:湖北湖南
《國語辭典》:玉虛(玉虛)  拼音:yù xū
1.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一○首之六:「寂絕乘丹氣,玄明上玉虛?!?br />2.比喻超凡的境界。宋。楊萬里 雪晴詩:「何須師鮑謝,詩在玉虛中?!?/div>
《漢語大詞典》:五洲
(1).地名。在今 湖北 浠水縣 西南 長江 中。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東顧 五洲 之隔,西眺九派之分。” 錢振倫 注:“水經(jīng)注:‘ 江 水又東逕 軑縣 故城南,城在山之陽,南對 五洲 也。 江 中有五州相接,故以 五洲 為名。 宋孝武 舉兵 江州 ,建牙洲上,有紫云蔭之,即是洲也?!币徽f此“ 五洲 ”疑指“ 五湖 ”而言。見 錢仲聯(lián) 補注。
(2).見“ 五大洲 ”。
《國語辭典》:五大洲  拼音:wǔ dà zhōu
世界陸地舊分為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合稱為「五大洲」。
《漢語大詞典》:習(xí)家池(習(xí)家池)
古跡名。一名 高陽池 。在 湖北 襄陽 峴山 南。晉書·山簡傳:“ 簡 鎮(zhèn) 襄陽 ,諸 習(xí)氏 荊 土豪族,有佳園池, 簡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陽池 ?!焙蠖嘟柚笀@池名勝。 唐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fù)至東屯茅屋》詩之一:“非尋 戴安道 ,似向 習(xí)家池 。” 清 趙翼 《西湖詠古》:“不是行都集冠蓋,此湖也只 習(xí)家池 ?!币嗍∽鳌?習(xí)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習(xí)池 醉,愁來《梁甫吟》?!?宋 曾鞏 《高郵逢人約襄陽之游》詩:“未把迂疎笑 山簡 ,更須同上 習(xí)池 游。”或省作“習(xí)家”。 唐 李商隱 《病中聞河?xùn)|公樂營置酒口占》:“興欲傾燕館,歡終到 習(xí) 家?!?/div>
《國語辭典》:孟浩然  拼音:mèng hào rán
人名。(西元689~740)字浩然。唐代詩人,襄陽人。少好節(jié)義,隱居鹿門山。曾于太學(xué)賦詩,一坐嘆服,其詩屬于自然一派,有孟浩然集。
《漢語大詞典》:華容(華容)
(1).華麗的姿容。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華容灼爚,發(fā)采揚明,何其麗也。”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詩之十七:“點注桃花舒小紅,與兒洗面作華容?!?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諸生》:“ 吳 門諸生某……漏已二下,獨籠燭行僻衖中,相去一矢地外有紅衣女子行其前,約畧甚美,心儀之,盍追及一睹華容?!?br />(2).古縣名。 西漢 置。治所在今 湖北省 潛江市 西南。 南朝 梁 廢。 東漢 建安 十三年(公元208年) 曹操 在 赤壁 戰(zhàn)敗后北歸,取道于此。 明 許時泉 《赤壁游》:“東風(fēng)燒盡北船兵, 江 上奔馳縱路橫,不是 華容 天與便,暮云 銅雀 鎖愁聲?!?/div>
《國語辭典》:秭歸(秭歸)  拼音:zǐ guī
位于湖北省西境的一縣。西臨四川,隔長江與巴東縣相望,為三峽中要地。
《國語辭典》:峽江(峽江)  拼音:xiá jiāng
1.長江自瞿塘峽以東,至奉節(jié),因兩岸夾聳,蔽日遮天,且江流湍急,故稱為「峽江」。
2.冰河谷伸入海里,在海岸處所形成的陡峻深谷,每易成為良港。北歐斯堪地的納維亞半島,特多此種地形。
《漢語大詞典》:房陵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房縣 境內(nèi)。 秦始皇 曾徙 嫪毐 舍人四千余家及 呂不韋 、 趙王 遷 于此; 西漢 諸侯王有罪亦多徙于此; 唐 武則天 徙 中宗 于此; 宋太祖 徙 周恭帝 、 宋太宗 徙 秦王 廷美 于此。《淮南子·泰族訓(xùn)》:“ 趙王遷 流於 房陵 ,思故鄉(xiāng),作為山水之謳,聞?wù)吣粴屘?。”參?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五·鄖陽府》。
《漢語大詞典》:樊口
(1). 唐 白居易 有家妓 樊素 善歌。后因以“樊口”借指善歌者之歌喉。 明 阮大鋮 《燕子箋·寫像》:“ 樊 口停, 蠻 腰罷,準(zhǔn)備同心,怎離鞍馬,收拾了按板紅牙,彈箏銀甲?!眳⒁姟?樊素 ”。
(2).地名。在 湖北 鄂城縣 西北。因當(dāng) 樊港 入 江 之口,故名。 魏慶之 《詩人玉屑》卷十八引 宋 潘邠老 詩:“ 江 從 樊口 轉(zhuǎn),山自 武昌 連。”
《漢語大詞典》:樊素
唐 白居易 家的歌妓。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云:“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綽綽有歌舞態(tài),善唱《楊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聞 洛 下。”后以代指擅歌的女藝人。 宋 黃庭堅 《子瞻去歲春夏侍立延英子由秋冬間相繼入侍作詩各述所懷予亦次韻》之四:“ 樂天 名位聊相似,卻是初無富貴心。只欠 小蠻 、 樊素 在,我知造物愛公深?!?明 卓人月 《花舫緣》第二折:“公子啊,您自去 張紅 按板、 樊素 司弦?!?清 黃遵憲 《徐晉齋觀察道出日本余飲之即席有詩和韻以贈》:“狂呼酒盞看 樊素 ,醉拭刀鋩辨 正宗 ?!?正宗 , 日本 鑄刀能手。
《漢語大詞典》:香溪
(1).水名。在 湖北省 興山縣 。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山南東道七·歸州:“ 香溪 在邑界,即 王昭君 所游處?!?宋 陸游 入蜀記卷六:“泊舟 興山 口,肩輿游 玉虛洞 ,去江岸五里許,隔一溪,所謂 香溪 也。源出 昭君村 ,水味美,録於《水品》,色碧如黛?!?br />(2).水名。在 江蘇省 吳縣 。 宋 洪芻 香譜·香溪:“ 吳 宮故有 香溪 ,乃 西施 浴處。又呼為 脂粉溪 。”參見“ 香水溪 ”。
(3).水名。在 四川省 原 彰明縣 ,今屬 江油市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二·成都府》:“ 香溪 在縣( 彰明縣 )西, 唐 貞觀 七年 醴泉 出 綿州 之 香溪 是也?!?br />(4). 宋 范浚 的別號。 范浚 以 秦檜 當(dāng)國,抗節(jié)不起,隱于 香溪 ,因稱 香溪先生 。有香溪集
《漢語大詞典》:香水溪
水溪名。 宋 范成大 吳郡志·古跡一:“ 香水溪 ,在 吳 故宮中。俗云 西施 浴處,人呼為脂粉塘。 吳王 宮人濯粧於此溪,上源至今馨香。古詩云:‘安得香水泉,濯郎衣上塵?!?/div>
分類:溪名
《漢語大詞典》:漸臺(漸臺)
(1).臺名。在 湖北省 江陵縣 東。 楚昭王 出游,留夫人 漸臺 之上。 江 水大至,臺崩,夫人流而死。參閱 漢 劉向 列女傳·楚昭貞姜
(2).臺名。在 陜西省 長安縣 。 漢武帝 作 建章宮 , 太液池 中有 漸臺 ,高二十馀丈,臺址在水中,故名。 漢 末 劉玄 兵從 宣平門 入, 王莽 逃至 漸臺 上,為眾兵所殺。參閱漢書·郊祀志下《王莽傳下》,三輔黃圖·臺榭。
(3).星名,在織女星旁。隋書·天文志上:“東足四星曰漸臺,臨水之臺也?!?/div>
《漢語大詞典》:退谷
山谷名。在今 湖北 武昌 西 樊山 、 郎亭山 之間。 唐 孟士源 曾與 元結(jié) 同隱于此,名之曰“退谷”。 結(jié) 為作《退谷銘》,并序曰:“ 抔湖 西南是 退谷 ……時 士源 以 漫叟 退修耕釣,愛游此谷,遂命曰‘退谷’。 元子 作銘以顯 士源 之意?!焙笠浴巴斯取贝竿死?、歸隱之處。 清 錢謙益 《王二溟布政謝事家居八十如少壯聽歌度曲累夕不倦奉贈》詩之一:“《三休記》向 中條 勒,《四漫詩》留 退谷 刊。” 清 吳偉業(yè) 《將至京師寄當(dāng)事諸老》詩之二:“一自弓旌來 退谷 ,苦將行李累衰親?!惫海髌鸽[者之禮。
《漢語大詞典》:靈溪(靈溪,靈谿)
亦作“ 靈谿 ”。
(1).對溪流的美稱。 晉 郭璞 《游仙詩》之一:“靈谿可潛盤,安事登云梯?!?晉 支遁 《詠懷詩》之四:“靈溪無驚浪,四岳無埃塵。”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廟應(yīng)詔》詩:“三門臨 苦縣 ,九井對靈谿?!?唐 李華 《仙游寺》詩:“靈谿自茲去,紆直互紛糾?!?br />(2).水名。在 浙江 天臺 西北。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過 靈溪 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李善 注:“ 靈溪 ,溪名也?!?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 靈溪 恣沿越,華頂殊超忽?!?唐 陸龜蒙 《和襲美臘后送內(nèi)大德從勗游天臺》:“應(yīng)緣南國盡南宗,欲訪 靈溪 路暗通?!弊宰ⅲ骸跋?天臺山 下。”
(3).水名。在 湖北 江陵 西。 南朝 梁 宗夬 《荊州樂》詩之三:“朝發(fā) 江津 路,暮宿 靈溪 道。”
(4).水名。在 湖南 永順 東北。 宋 侯寘 《青玉案·為外大父林下老人壽》詞:“牢落 瀟湘 歸去未,臘梅開遍,冰蟾圓后,夢斷 靈溪 路?!?/div>
《漢語大詞典》:荊臺(荊臺)
古 楚國 著名高臺。故址在今 湖北省 監(jiān)利縣 北。 漢 劉向 說苑·正諫:“ 楚昭王 欲之 荊臺 游, 司馬子綦 進諫曰:‘ 荊臺 之游,左 洞庭 之波,右 彭蠡 之水,南望 獵山 ,下臨 方淮 ,其地使人遺老而忘死,人君游者盡以亡國,愿大王勿往游焉。’” 漢 邊讓 《章華賦》:“ 楚靈王 既游 云夢 之澤,息於 荊臺 之上……顧謂左史 倚相 曰:‘盛哉斯樂,可以遺老而忘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