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綠蘿(緑蘿)
(1).綠色藤蘿。 三國(guó) 魏 曹植 《苦思行》:“緑蘿緣玉樹,光曜粲相暉。”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四四:“緑蘿紛葳蕤,繚繞松栢枝?!?宋 孫覿 《小園春事》詩之一:“緑蘿高張翠羽蓋,蒼巘中斷青玉玦。” 元 趙孟俯 《桃源春曉圖》詩:“ 桃花源 里得春多,洞口春煙搖緑蘿?!?br />(2).荔枝名。亦名掛綠。 清 吳應(yīng)逵 嶺南荔支譜卷四:“掛緑、玉欄、金井,如夜光無價(jià),非可以金錢得之……緑蘿,即指掛緑也。”
(3).溪名。在今 湖北省 。 宋 歐陽修 《送田畫秀才寧親萬州序》:“歲之仲春,自 荊南 西拜其親於 萬州 。維舟 夷陵 ,予與之登高以遠(yuǎn)望,遂游 東山 ,窺 緑蘿溪 ,坐磐石。”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七:“ 歐陽公 謫 夷陵 時(shí),詩云:‘江上孤峰蔽 緑蘿 ,縣樓終日對(duì)嵯峨?!w 夷陵縣 治下臨峽,江名 緑蘿溪 。自此上泝,即 上牢關(guān) ,皆山水清絶處。”
《國(guó)語辭典》:江夏  拼音:jiāng xià
1.湖北省武昌縣的舊名。
2.郡名。西漢高祖六年設(shè)置,轄境約今湖北、河南等地。漢、晉、劉宋、隋所置均在今湖北省內(nèi),北魏所置在今河南泌陽縣地。
《漢語大詞典》:鄂渚
相傳在今 湖北 武昌 黃鶴山 上游三百步 長(zhǎng)江 中。 隋 置 鄂州 ,即因渚得名。世稱 鄂州 為 鄂渚 。《楚辭·九章·涉江》:“乘 鄂渚 而反顧兮,欵秋冬之緒風(fēng)。” 王逸 注:“ 鄂渚 ,地名?!?洪興祖 補(bǔ)注:“ 楚子 熊渠 ,封中子 紅 於 鄂 。 鄂州 , 武昌縣 地是也。 隋 以 鄂渚 為名?!?唐 杜甫 《過南岳入洞庭湖》詩:“ 鄂渚 分云樹, 衡山 引舳艫?!?明 劉基 《滿庭芳》詞:“衾寒 鄂渚 ,佩冷 瀟湘 ?!?陳夔龍 《夢(mèng)蕉亭雜記》卷二:“余服官 鄂渚 ,適 英 美 水師提督乘兵艦來謁?!?/div>
《漢語大詞典》:峴首(峴首)
山名。即 湖北 襄陽縣 南的 峴山 。 唐 孟浩然 《送韓使君除洪府都督》詩:“ 峴首 晨風(fēng)送, 江陵 夜火迎。” 清 錢謙益 《新安汪然明合葬墓志銘》:“ 峴首 之涕, 牛山 之悲,又于吾身親見之,是能不為之嘆息哉!”參見“ 峴山 ”、“ 峴山碑 ”。
《漢語大詞典》:隆中
(1).山名。在 湖北省 襄陽縣 西。臨 漢水 。 東漢 末, 諸葛亮 隱居于此。三國(guó)志·蜀志·諸葛亮傳“好為《梁父吟》”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xí)鑿齒 《漢晉春秋》:“ 亮 家於 南陽 之 鄧縣 ,在 襄陽 城西二十里,號(hào)曰 隆中 ?!?宋 葉適 《送鄭虞任赴京西檢法官》詩:“回首舊 隆中 ,畦壠長(zhǎng)薿薿?!?br />(2).借指 諸葛亮 。 清 曹寅 《謁文山先生祠》詩:“兩間存正氣,一脈接 隆中 ?!?/div>
《漢語大詞典》:九派
(1). 長(zhǎng)江 在 湖北 、 江西 一帶,分為很多支流,因以九派稱這一帶的 長(zhǎng)江 。 漢 劉向 說苑·君道:“ 禹 鑿 江 以通於九派,灑五湖而定 東海 ?!?晉 郭璞 《江賦》:“源二分於 崌 崍 ,流九派乎 潯陽 ?!?唐 孟浩然 《自潯陽泛舟經(jīng)明海作》詩:“大 江 分九派,淼漫成水鄉(xiāng)。” 明 徐禎卿 《彭蠡》詩:“地涌三辰動(dòng), 江 連九派深?!?br />(2). 潯陽 的別稱。即今 江西 九江 。北齊書·文宣帝紀(jì):“詔 梁王 蕭莊 為 梁 主,進(jìn)居 九派 ?!?span id="2bwcszr" class="book">《南史·梁武帝紀(jì)》:“畜兵 九派 ,用擬勤王。”
《漢語大詞典》:湖廣
指湖北與湖南。原為明朝省名(元代的湖廣還包括了兩廣,明代則不包括,但仍用舊名)
《國(guó)語辭典》:渚宮(渚宮)  拼音:zhǔ gōng
本指春秋時(shí)楚國(guó)的行宮,位今湖北省江陵縣境內(nèi)。后用以泛指湖北江陵一帶。唐。薛調(diào)《無雙傳》:「未明發(fā),歷四蜀下峽,寓居于渚宮。」
《國(guó)語辭典》:黃鶴樓(黃鶴樓)  拼音:huáng hè lóu
位于湖北省武昌縣臨接長(zhǎng)江大橋之蛇山山頂?shù)拈w樓。相傳費(fèi)文袆登仙,嘗駕黃鶴憩于此,故稱為「黃鶴樓」。與岳陽樓、滕王閣并稱江南三大名樓。
《漢語大詞典》:昭君
漢 南郡 秭歸 (今屬 湖北省 )人,名 嬙 ,字 昭君 晉 避 司馬昭 諱,改稱為 明君 ,后人又稱 明妃 。 元帝 宮人。 竟寧 元年, 匈奴 呼韓邪 單于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以結(jié)和親,她自請(qǐng)嫁 匈奴 。入 匈奴 后,被稱為 寧胡閼氏 。生一男。 呼韓邪 死,其前閼氏子代立, 成帝 又命她從胡俗,復(fù)為后單于的閼氏。生二女。卒葬于 匈奴 ?,F(xiàn) 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市 南有 昭君 墓,世稱青冢。她的故事成為后來詩詞、戲曲、小說、說唱等的流行題材。參閱漢書·元帝紀(jì)《匈奴傳》、后漢書·南匈奴傳
《漢語大詞典》:仲宣樓(仲宣樓)
即 當(dāng)陽縣 城樓,在今 湖北省 。 漢 王粲 (字 仲宣 )于此樓作《登樓賦》,故稱。后遂用為典故,借指詩人登臨抒懷之處。 唐 杜甫 《短歌行贈(zèng)王郎司直》:“ 仲宣樓 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仇兆鰲 注:“ 朱鶴齡 注引《荊州記》:‘ 當(dāng)陽縣 城樓, 王仲宣 登之而作賦。’《一統(tǒng)志》:‘ 仲宣 樓,在 荊州 ,即 當(dāng)陽縣 城樓。’” 宋 陸游 《秋思》詩:“霜露初侵 季子 裘,山川空賦 仲宣 樓?!?康有為 《京破后獄囚皆放聞徐子靜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淚下》詩:“苦憶哀歌 宋玉 宅,何時(shí)把酒 仲宣 樓?!眳⒁姟?仲宣 ”。
《漢語大詞典》:仲宣
漢 末文學(xué)家 王粲 的字,為“建安七子”之一。博學(xué)多識(shí),文思敏捷,善詩賦,尤以《登樓賦》著稱。 三國(guó)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 仲宣 獨(dú)步於 漢 南, 孔璋 鷹揚(yáng)於 河 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兼善則 子建 仲宣 ,偏美則 太沖 公干 ?!?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作賦同 元淑 ,能詩匪 仲宣 ?!?清 袁于令 《西樓記·虛訃》:“可惜那 于叔夜 國(guó)士才,祗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調(diào)和,怎奈他心病難猜,欠些 仲宣 登樓債?!?/div>
《漢語大詞典》:漢皋(漢皋,漢臯)
亦作“ 漢皐 ”。
(1).山名。在 湖北 襄陽 西北。相傳 周 鄭交甫 于 漢皋臺(tái) 下遇二女,二女解佩相贈(zèng)。文選·張衡〈南都賦〉:“ 耕父 揚(yáng)光於 清泠之淵 ,游女弄珠於 漢皐 之曲?!?李善 注引《韓詩外傳》:“ 鄭交甫 將南適 楚 ,遵波 漢皐 臺(tái)下,乃遇二女,佩兩珠,大如荊雞之卵?!?唐 陸龜蒙 《讀〈襄陽耆舊傳〉因作五百言寄皮襲美》詩:“ 漢皋 古來雄,山水天下秀?!?span id="1wvt1mv" class="book">《花月痕》第十五回:“寶枕贈(zèng) 陳思 , 漢皋 要 交甫 。”
(2). 漢口 的別稱。
《漢語大詞典》:鞭石
(1).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于時(shí)有神人,能驅(qū)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似相隨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猶爾?!焙笏煲浴氨奘睘樯裰牡涔省?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宋 蘇軾 《兩橋詩·西新橋》:“岌岌類鞭石,山川非 會(huì)稽 。” 元 陳樵 《蔗庵賦》:“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謝娥 入海而增喟?!?明 王世貞 《太和即事》詩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鑿空懸?!?br />(2).相傳 難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兩塊大石,俗名陰陽石。陰石常濕,陽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調(diào),百姓便進(jìn)洞祈福。天旱則鞭打陰石得雨,雨多則鞭打陽石天晴。事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夷水》。后作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鞭石未成雨,鳴鳶不起風(fēng)?!?唐 杜甫 《雷》之二:“暴尪或前聞,鞭石非稽古?!?/div>
《國(guó)語辭典》:鸚鵡洲(鸚鵡洲)  拼音:yīng wǔ zhōu
長(zhǎng)江中的沙洲。在今湖北省漢陽縣西南。相傳東漢禰衡曾在此作鸚鵡賦,因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龜蛇(龜蛇)
(1).龜和蛇。古人常將此二物繪于旗上,以為能消災(zāi)避害。《周禮·春官·司常》:“龜蛇為旐。” 鄭玄 注:“龜蛇象其捍難辟害也。” 賈公彥 疏:“龜有甲能捍難,蛇無甲,見人避之,是避害也。”按, 清 王引之 以為“龜蛇”當(dāng)為“龜旐”之誤。參見“ 龜旐 ”。《參同契》卷下:“雄不獨(dú)處,雌不孤居, 元武 龜蛇,蟠紏相扶?!?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九:“ 祥符 間避 圣祖 諱,始改 玄武 為 真武 ……后興 醴泉觀 ,得龜蛇,道士以為 真武 現(xiàn),繪其像為北方之神,披髮黑衣,仗劍踏龜蛇,從者執(zhí)黑旗,自后奉事益嚴(yán)?!眳⒁姟?玄武 ”。
(2).神名。即 玄武 。
(3). 龜山 和 蛇山 的并稱。在今 湖北省 武漢市 。 龜山 在 漢陽 , 蛇山 在 武昌 ,兩山隔 江 對(duì)峙。古為扼守 江 漢 要塞。 武漢長(zhǎng)江大橋 即建于兩山間。 毛澤東 《水調(diào)歌頭·游泳》詞:“風(fēng)檣動(dòng), 龜 蛇 靜,起宏圖。”
《國(guó)語辭典》:玄武  拼音:xuán wǔ
1.北方的神,即今道教所奉祀的真武大帝,宋代因避諱改玄為真。又因其居北方,北方屬水,故一說為水神?!逗鬂h書。卷二二。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固?。章懷太子。注:「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br />2.星座名。由位于北方的斗、牛、女、虛、危、室、壁等七宿組成。即今西洋的人馬、寶瓶、摩羯等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