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6—1168 【介紹】: 宋溫州人,字希深。登進士第。歷秘書正字,累官中書舍人,以忤秦檜意被黜。后提舉湖北常平,徙知嘉州,除成都路運判,改潼川路提刑。孝宗乾道二年除金部郎中,官終福建提刑。長于理學,尤精《論語》,每見學者必與講論。
全宋詩
何逢原(一一○六~一一六八),字希深,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除敕令所刪定官。十年,遷秘書省正字。十四年,通判池州。十八年,除樞密院編修官。十九年,以忤秦檜出為兩浙東路安撫司參議官。二十五年,提舉荊湖北路常平茶鹽,徙知嘉州。三十年,為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八、一五二、一五八、一五九、一七○、一八五)。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出為福建路提點刑獄。四年卒,年六十三(《梅溪后集》卷二九《何提刑墓志銘》)。有集,今不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8—1181 【介紹】: 宋濟南長清人,字漢老。王衣子。少以父恩補承務郎。喜習法令,中刑法科。歷浙東及湖南提刑司檢法官,覆獄事號平允。與巡尉鎮(zhèn)壓耒陽“群盜”,辟為廣西經(jīng)略司干辦公事。后歷湖南、湖北、江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奉祠。
全宋文·卷四四三一
王次張(一一○八——一一八一),字漢老,濟南長清(今山東長清)人,寓會稽。以父恩補承務郎。中刑法科,歷浙東及湖南提刑司檢法官,辟廣西經(jīng)略司干辦公事,通判宜州、肇慶府。知全州,以計破叛卒,遷湖南轉(zhuǎn)運判官,移湖北。后徙江西轉(zhuǎn)運判官,奉祠。淳熙八年以疾卒,年七十四。見韓元吉《中奉大夫提舉武夷山?jīng)_右觀王公墓志銘》(《南澗甲乙稿》卷二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南康軍建昌人,字子勉。高宗建炎二年進士。歷江西提舉,召對陳五事,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駐蹕建康,大臣請還臨安,公懋力排秦檜,以為不可,疏三上不報,出為湖北提點刑獄,徙福建、潼川。官終湖南轉(zhuǎn)運使。為王蘋學侶,其剛直不屈于權(quán)臣,為蘋所稱。
全宋文·卷四○七二
李公懋,字子勉,南康軍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建炎二年進士。紹興三年召赴行在,四年為秘書省正字,五年為著作佐郎,六年提舉江南西路常平鹽茶公事,七年為監(jiān)察御史,八年除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十一年為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九、九三、一○○、一一二、一一八、一四一,《南宋館閣錄》卷七、八,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九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范正國,字子儀,吳縣(今江蘇蘇州)個。純?nèi)实谖遄?。以父蔭補承奉郎,知延津縣。靖康之亂,避兵蔡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樞密院干辦官扈從隆裕太后如洪州。紹興間為廣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六之六五、食貨二六之三○)。官終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秩港,卜居臨川。以疾卒,年六十二。事見《范忠宣公集補編·宋朝請大夫荊湖南漕運使贈中奉大夫子儀公傳》。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范正國,字子儀,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純?nèi)实谖遄印R允a補承奉郎,遷知開封府延津縣。靖康之亂,避兵蔡州,旋丁母憂。建炎三年起為樞密院干辦官扈從,紹興初除廣南西路提刑,九年,知臨江軍,用舉為廣東路轉(zhuǎn)運判官。累官至朝請大夫,除荊湖北路漕運使。晚卜居撫州。至吳省墓,遇疾卒,年六十二。有《斐然集》二十卷、奏議五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四、一三三,《宋朝請大夫荊湖漕運使贈中奉大夫子儀公傳》(《范忠宣公集》補編)。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一三八
賈思誠,字彥孚,開德府(今河南濮陽)人。紹興七年為左朝散郎、知涪州。九年提舉荊湖北路茶鹽公事。十三年任都大主管成都府利州路熙河蘭鞏等路茶事、兼提舉陜西等路買馬監(jiān)牧公事。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一○五、食貨三一之三、兵二一之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三、一四五、一四八,《涪陵石魚文字所見錄》上。
趙伯牛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五三
趙伯牛,字仲微,宗室,淄王世雄之曾孫。紹興初為左宣教郎、通判衡州,六年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七年為湖南憲臣。后歷任兩浙、江西、福建等路轉(zhuǎn)運副使。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七、一○一、一一五,《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咸淳臨安志》卷五五,《宋史》卷二一七《宗室世系表》三,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4—1198 【介紹】: 宋建昌南城人,字彥文。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知龍泉縣,有善政。歷提舉湖南常平,提點湖北、江東刑獄。巨豪犯法,嚴懲不貸。除監(jiān)察御史,首陳士風掊克、誕慢、媮惰、浮虛四弊。累官徽猷閣學士、知建寧府。以通奉大夫致仕。卒謚簡肅。
全宋文·卷四六四九
張大經(jīng)(一一一四——一一九八),字彥文,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紹興十五年登進士第,為龍泉宰。歷提舉湖南常平,提點湖北、江東刑獄,除監(jiān)察御史。遷大理少卿,守殿中侍御史,除侍御史。歷試右諫議大夫兼侍講、禮部尚書兼侍讀,出知建寧府,進龍圖閣學士,以通奉大夫致仕。慶元四年卒,年八十五,謚簡肅。見楊萬里《張公神道碑》(《誠齋集》卷一二一),《宋史》卷三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5—1194 【介紹】: 宋邵武人,字務本。以蔭補將仕郎。孝宗淳熙中為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有善政。以中大夫致仕。平居操行端潔,治家有法。
全宋文·卷四六七三
謝師稷(一一一五——一一九四),字務本,邵武(今福建邵武)人。以世賞補將仕郎,為寧德丞。乾道中提舉湖北常平,淳熙中歷夔路運判、福建提刑,又知明州,九年除秘閣修撰,后以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紹熙五年卒,年八十。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二之二二、職官六二之二四、職官七二之一二、選舉二五之二九及《宋本四朝名臣言行錄別集》卷一四,《吳郡志》卷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公權(quán)。富嚴曾孫。徽宗宣和六年進士。調(diào)隨縣主簿。因張浚薦,充宮教。高宗紹興中官至工部郎中。守節(jié)清慎,名所居為“知止堂”。善仿蘇軾書法,尤工柳葉篆。卒年八十六。
全宋文·卷四○七五
富元衡,字公權(quán),號洛陽愚叟,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幼入太學,有聲場屋。登宣和六年進士第,調(diào)隨縣簿。建炎初,為襄陽招撫司機宜,遷左承務郎、婺州州學教授,再遷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大宗正丞。紹興十一年,以宣教郎知江陰軍。后歷知興國軍、袁州,遷湖南常平,改利州路提刑,再移湖北,除工部郎中。乾道元年,引年請致仕,除直秘閣奉祠。年八十六卒,官至朝散大夫。喜書,仿東坡體能逼真,尤善柳葉篆。見《重修琴川志》卷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一,《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七,《宋史翼》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平江人,字廷揚?;兆谛腿赀M士。累擢吏部郎中。欽宗靖康初致仕。高宗紹興中起為永州通判,仕至直秘閣提舉荊湖南路茶鹽公事。有《雞肋集》。
全宋詩
羅孝芬(?~一一五八?),字廷飏,岳州平江(今屬湖南)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士,調(diào)舒州士曹參軍。高宗紹興中通判永州,七年(一一三七),除秘書省校書郎,提舉荊湖南路常平茶鹽公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五、一一七)。十一年,知衡州,十三年奉祠(《永樂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圖經(jīng)志》)。二十七年,知嚴州,是年十二月,改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七、一七九),行至岳州而卒。有《雞肋集》,(《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二一)已佚。明隆慶《岳州府志》卷一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9—1196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初名慎言,字伯仁,號酌古居士。王勛子。以蔭授將仕郎,歷知州縣,與父皆以廉直聞。為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反對行客販鈔鹽。累官秘閣修撰、浙西提刑。以疾求歸,主管武夷山?jīng)_祐觀。工詩文,為范成大所稱賞。
全宋詩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字正之,號酌古居士,鄞(今浙江寧波)人。歷豐城縣主簿,婺州司法參軍。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江陰軍、饒州,以事罷。起知湖州。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為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鹽事(《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八之一四)。十四年,由淮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除直寶文閣(同上書職官六二之二六),秘閣修撰。出為兩浙西路提點刑獄。以疾,主管武夷山?jīng)_祐觀。寧宗慶元二年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集》,已佚。事見《攻愧集》卷九九《朝議大夫秘閣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四七五九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原名慎言,字正之,避孝宗諱改今名,字伯仁,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以蔭授將仕郎、婺州司法參軍,知泰州海陵縣。隆興初入對稱旨,除宣教郎,權(quán)司農(nóng)寺主簿,知江陰軍。上備禦江防事宜七條,事皆深切明著,歷知饒、嚴州,主管臺州崇道觀,權(quán)右司郎官。移湖北、廣西、江東轉(zhuǎn)運判官。遷太府卿,除秘閣修撰、江東提刑。以末疾奉祠,轉(zhuǎn)朝議大夫致仕,慶元二年三月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文集》。見樓鑰《朝議大夫秘閣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銘》(《攻愧集》卷九九),《寶慶四明志》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2—1190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與正,一字齊賢。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為潘良貴門人,又從楊時、呂祖謙、張栻游。知中朝諸老言行之善。歷崇政殿說書、知饒州,遷浙西提點刑獄。以直煥章閣致仕。
全宋文·卷四八八九
王師愈(一一二二——一一一九○),字與正,一字齊賢,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初從楊時游,受《》、《論語》,又學于呂本中。登紹興十八年進士第,為臨江軍軍學教授,調(diào)和州教授。改京秩,知長沙縣,歷知嚴、婺二州。乾道七年召對,除金部郎官,尋兼崇政殿說書。出知饒州,徙鄱陽,遷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以疾請祠,再除福建轉(zhuǎn)運判官,移兩浙西路提刑。以直煥章閣致仕。紹熙元年七月卒,年六十九。師愈為政以仁恕為本,而綱目嚴整,守之有常,頗著政績。見朱熹《中奉大夫直煥章閣王公神道碑銘》(《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樂平人,字元伯。欽宗靖康時監(jiān)在京市易務,尋聞有偽詔,棄官去。高宗召知建州,紹興末歷知秀、吉州,提點荊湖北路、南路刑獄,知襄陽府,總領(lǐng)湖廣江西財賦,皆有功。孝宗即位拜戶部侍郎。后得祠。劉權(quán)、王宣竊發(fā)廣西時,伯奮起知靜江,劉、王軍聞伯奮至,皆約日出降。有《時論》、《奏稿》及詩集。
全宋文·卷三八八○
向伯奮,字元伯,樂平(今江西樂平)人。靖康時監(jiān)在京市易務。高宗朝歷知建州、襄陽,累官直秘閣、司農(nóng)卿,總領(lǐng)湖廣江西財富。孝宗時拜戶部侍郎,尋得祠。后起知靜江。著有時論奏稿及詩集。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一、一九八,《宋史翼》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0—1195 【介紹】: 宋慶元象山人,字子美。孝宗乾道二年進士。授黃巖尉。改南康軍判官,時朱熹守郡,事悉委之。除益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提點刑獄,有政聲。為光宗時四著名監(jiān)司之一。官終吏部侍郎。
全宋詩
楊王休(一一三五~一二○○),字子美,象山(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士。初為黃巖尉,歷南康軍簽判,知洋州、金州。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除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三年,移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兼常平事。四年,除成都府路轉(zhuǎn)運使。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召為太府卿。五年,除秘書監(jiān),遷禮部侍郎。六年卒,年六十六。事見《攻愧集》卷九一《楊公行狀》?!?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1—? 【介紹】: 宋延安人,字子溫。韓世忠子。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為太社令。秦檜死,拜光祿寺丞。累遷江西轉(zhuǎn)運使兼權(quán)知江州,搜剔所隱匿之岳飛家產(chǎn),盡還岳氏。授鄂州駐扎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命騎兵習步戰(zhàn),卓有成效。出使金國,守節(jié)不屈,幾遭不測。官至龍圖閣學士,以光祿大夫致仕。卒謚莊敏。有《水心鏡》、《橘錄》。
全宋文·卷五四二○
韓彥直(一一三一——?),字子溫,延安府(今陜西延安)人,世忠長子。年十八,登紹興十八年進士第。累遷工部侍郎。孝宗朝遷吏部郎官,拜司農(nóng)少卿,直龍圖閣、江西轉(zhuǎn)運使兼權(quán)知江州。換武官,知襄陽府,授鄂州駐劄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復歸文班,充敷文閣待制、知臺州,歷刑部、吏部侍郎,以工部尚書兼知臨安府。罷,知溫州、泉州。久之,再為戶部尚書。以光祿大夫致仕。卒,謚莊敏。著有《水心鏡》一百六十七卷、《橘錄》三卷(存)。見《宋史》卷三六四本傳,《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