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3—1016 【介紹】: 宋南劍州沙縣人,字光遠。太宗雍熙二年進士。歷衡州軍事推官、靜安軍節(jié)度推官。素善射,平李順軍,當城一面,親射中數(shù)百人。以知州張雍薦,改掌書記。真宗大中祥符間歷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復失地四百余里,復置澧州武口等砦以控制之。仕終秘書少監(jiān)知廣州。
全宋詩
陳世卿(九五三~一○一六),南劍沙縣(今屬福建)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進士。調(diào)東川節(jié)度推官,歸為秘書郎,遷太常丞。歷兩浙、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累官秘書少監(jiān)。代知廣州。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七有傳。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1—1059 【介紹】: 宋深州饒陽人,字仲祖。李宗諤子。以蔭入仕。賜進士出身。歷河北轉(zhuǎn)運使,措置撫定江陵屯兵嘩動。徙知潭州,戍卒憤監(jiān)軍酷暴而欲為亂,因昭述而寢其謀。累遷真定府路安撫使、知成德軍,水災民多流亡,籍僧舍積粟為粥糜,活饑民數(shù)萬計。官終尚書右丞。卒謚恪。
全宋詩
李昭述(?~一○五九),字仲祖,深州饒陽(今屬河北)人。賜進士出身,累遷開封府推官。仁宗天圣七年(一○二九),知常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遷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轉(zhuǎn)運使。康定元年(一○四○)徙陜西轉(zhuǎn)運使(同上書卷一二八)。入為三司戶部副使,樞密直學士。歷知成德軍、秦州、真定府、鄭州。入判太常寺,復領三班,累遷兵部侍郎、尚書右丞。仁宗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銘》)。謚恪?!?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李昭述(九六一——一○五九),字仲祖,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宗諤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校書郎,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為刑部詳覆官,累遷秘書丞。以太常博士知開封縣,特遷尚書屯田外郎、開封推官,出知常州,遷三司度支判官。歷知潭州、淮南轉(zhuǎn)運使兼發(fā)運使、陜西轉(zhuǎn)運使、三司戶部副使、河北都轉(zhuǎn)運使、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等。官至尚書右丞。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謚恪。見胡宿《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六五本傳。
《漢語大詞典》:丹江口水利樞紐
在湖北省西北部,漢江及其支流丹江匯合處。1973年建成。大壩長約2.5千米,庫容209億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9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38.8億千瓦小時。具有防洪、發(fā)電、灌溉、航運、養(yǎng)殖等綜合效益。為“南水北調(diào)”中線方案的重要樞紐。
《國語辭典》:東山法門(東山法門)  拼音:dōng shān fǎ mén
相傳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住在湖北黃梅縣東的馮墓山接引學人,所以稱他們所傳的禪法為「東山法門」?!陡呱畟鳌>戆?。慧能傳》:「于其下說無上乘,度無量眾。至是,能爰宅于茲,果于樹陰開東山法門。」
《國語辭典》:蘄蛇(蘄蛇)  拼音:qí shé
白花蛇的別名。參見「白花蛇」條。
分類:湖北蘄州
《漢語大詞典》:秦墓竹簡
全稱《睡虎地秦墓竹簡》。1975年12月在湖北云夢縣城關睡虎地秦墓中出土。內(nèi)容主要有語書、編年紀、為吏之道、秦律。
《漢語大詞典》:歐陽山
(1908- )小說家。湖北荊州人。1926年在北伐軍中做宣傳工作,并主編《廣州文學》。1933年參加左聯(lián)。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1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文委常委。建國后曾任廣東作協(xié)主席、《作品》主編。著有長篇小說《高干大》、《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等。
《漢語大詞典》:南方八省紅軍三年游擊戰(zhàn)爭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堅持斗爭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和游擊隊,反對國民黨軍進攻的游擊戰(zhàn)爭。1934年8月后,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主力陸續(xù)退出長江南北各個蘇區(qū)進行長征。留在南方八省的紅軍和游擊隊,在中共中央分局書記項英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陳毅的統(tǒng)一領導下,緊密依靠群眾,以公開與隱蔽、合法與非法相結合的斗爭策略和靈活機動的游擊戰(zhàn)術,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不斷取得反“圍剿”、“清剿”的勝利,牽制大量國民黨軍,在戰(zhàn)略上配合紅軍主力的行動。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南方八省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投入抗日戰(zhàn)爭。
《漢語大詞典》:盤龍城遺址(盤龍城遺址)
商 代中期城市遺址。位于 湖北省 黃陂縣 葉店 。年代約為公元前15世紀前后。城址面積近8萬平方米。城內(nèi)東北隅,有大片宮殿建筑遺址,已發(fā)掘的兩座宮殿基址,在同一中軸線上,保存有較完整的墻基、柱礎、柱子洞和階前散水等,具有宮城性質(zhì)。城的四周皆有 商 代的文化堆積,但不見大型建筑基址,則是居民區(qū)和手工業(yè)區(qū)。反映這一古城尚屬早期城市的形態(tài)。其內(nèi)涵基本為 二里崗 上層文化因素,屬 商 文化系統(tǒng)。
《漢語大詞典》:十堰市
在湖北省西北部、武當山北麓、襄渝鐵路線上。1970年設市。因市境百二河和犟河筑有十個堰得名。人口44.4萬(1995年)。為新興的汽車工業(yè)城市,有著名的第二汽車制造廠。
《漢語大詞典》:三王城
在今 湖北 京山 東北。為 西漢 末 王匡 、 王鳳 、 王常 屯兵之處,故謂 三王城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涢水:“ 小富水 出山之東,而南逕 三王城 東-- 前漢 末, 王匡 、 王鳳 、 王常 所屯,故謂之 三王城 ?!?宋 馬永易 實賓錄卷三:“ 江夏 安樂縣 有 三王城 , 漢 末 王匡 、 王鳳 、 王常 所屯,故謂 三王城 ?!?/div>
分類:湖北東北
《漢語大詞典》:馬肝峽(馬肝峽)
長江 峽名,在 湖北省 秭歸縣 界。
《漢語大詞典》:門畫雞兒(門畫雞兒)
在門上畫雞以避鬼祟,古時 湖南 、 湖北 一帶的一種迷信風俗。 元 張國賓《羅李郎》第三折:“好門面,好鋪房,好庫司,門畫雞兒,行行買賣忒如斯?!眳㈤?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
《漢語大詞典》:兩湖書院(兩湖書院)
清 張之洞 任 湖廣 總督時在 湖北 武昌 設立的學校。學生為 湖南 、 湖北 兩省生員,課程有經(jīng)學、史學、理學、文學、算學、經(jīng)濟學六門。《碑傳集補·張之洞》:“比督 楚 ,復創(chuàng) 兩湖 書院?!?/div>
《漢語大詞典》:利川小曲
曲藝曲種。曾流行于 湖北 利川 的 茶興 、 南坪 一帶。現(xiàn)知曲牌有《龍?zhí)ь^》、《龍擺尾》、《銀紐絲》等近三十個,聯(lián)曲體。有坐唱和走唱兩種形式。傳統(tǒng)曲目有《十二月》、《罵保長》等。此曲種于解放前即已湮沒,解放后被重新發(fā)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