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和貌。
《詩(shī)·秦風(fēng)·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漢 鄭玄 箋:“念君子之性,溫然如玉?!?span id="x9pf2af" class="book">《
太平廣記》卷三四○引 唐 李景亮
《李章武傳》:“雖弘道自高,惡為潔飾,而容貌閑美,即之溫然。” 明
何景明 《張公去思碑》:“臨民溫然有餘度,人多易近?!?清
吳敏樹(shù) 《先考行狀》:“顧自其微有知識(shí)之日,日趨侍府君於家,而仰其容貌,則見(jiàn)其溫然以和,又儼然以莊也?!?br />(2).和潤(rùn)貌。 宋
蘇洵 :“今夫玉非不溫然美矣,而不得以為文;刻鏤組繡非不文矣,而不可與論乎自然?!?br />(3).溫暖貌。 唐
羊士諤 《齋中有獸皮茵偶成詠》:“臥閣幸相宜,溫然承宴息?!?唐
姚合 《街西居》詩(shī)之二:“日出窮巷喜,溫然勝重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