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7,分13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熙洽
水鑒
光天
明斷
理國
清約
鏡清
浚明
大清
清迥
明肅
頭綱
瀏瀏
淑清
明政
《國語辭典》:熙洽  拼音:xī xiá
歡樂和洽。宋。周必大〈題呂希哲歲時雜記后〉:「驩娛熙洽,未嘗虛度?!?/div>
《漢語大詞典》:水鑒(水鑑)
見“ 水鑑 ”。
亦作“ 水鑒 ”。
(1).明澈如水之照映,故稱。 晉 陸云 《答大將軍祭酒顧令文》詩之二:“心猶水鑒,函景內(nèi)照?!?宋 蘇軾 《和黃秀才鑒空閣》:“明月本自明,無心孰為境。掛空如水鑑,寫此山河影?!?br />(2).明鑒。 明 文徵明 《送喬冢宰致仕還太原》詩之一:“啟事從來夸水鑑,移文曾不愧山靈?!眳⒁姟?水鏡 ”。
(3).比喻清明無私。 清 錢謙益 《寄侯豫瞻督學江西》詩:“水鑑清時吏部郎,持衡專得典文章?!?/div>
《國語辭典》:水鏡(水鏡)  拼音:shuǐ jìng
1.水和鏡皆明亮照物。比喻能洞悉事物的人。《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tǒng)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陽記〉曰:「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br />2.比喻人識見清明?!稌x書。卷四三。樂廣傳》:「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睹青天也?!顾?。蘇軾次韻僧潛見贈〉詩:「道人胸中水鏡清,萬象起滅無逃形?!?br />3.比喻月亮?!段倪x。謝莊。月賦》:「柔祇雪凝,圓靈水鏡?!?/div>
《漢語大詞典》:光天
(1).謂光輝達于天下。《宋書·武帝紀中》:“幸賴神武光天,大節(jié)宏發(fā),匡復我社稷,重造我國家?!?br />(2).晴明的天空。亦喻清明的政局。 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序》:“始知光天之下,乃有暗澤魑魅?!?臧克家 《炭鬼》詩:“搗碎這黑暗的囚牢,頭頂落下一個光天?!?br />(3).猶言普天。《書·益稷》:“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帝臣。” 孔穎達 疏:“《堯典》之序訓光為充,即此亦為充,言充滿大天之下也。” 夏僎 詳解:“光天之下,猶普天之下,敷天之下?!?清 劉大櫆 《續(xù)難言》:“今使光天之下,海隅之廣,蒼生之眾,猶有一人之不治其生,則 衡 之為此言也,吾無怪其然?!?/div>
《國語辭典》:明斷(明斷)  拼音:míng duàn
明確的判斷是非?!逗鬂h書。卷三一??讑^傳》:「為政明斷,甄善疾非?!埂度龂萘x》第一二○回:「皓才識明斷,堪為帝王?!?/div>
《漢語大詞典》:理國(理國)
(1).治理國家。管子·問:“理國之道,地德為首?!?span id="rzn9erh" class="book">《后漢書·宦者傳·曹節(jié)》:“﹝ 審忠 ﹞上書曰:‘臣聞理國得賢則安,失賢則危。故 舜 有五臣而天下理。’”《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理國之道,莫若安民;勸課之規(guī),宜從薄賦。”
(2).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國家。 唐 柳宗元 《封建論》:“大凡亂國多,理國寡?!?/div>
《漢語大詞典》:清約(清約)
(1).清廉節(jié)儉。后漢書·祭肜傳:“ 肜 在 遼東 幾三十年,衣無兼副。 顯宗 既嘉其功,又美 肜 清約?!?span id="m2ynexr" class="book">《世說新語·賞譽》“亦名士之高操者” 劉孝標 注引《故之別傳》:“ 胡之 治身清約,以風操自居。” 宋 陸游 《朝奉大夫直秘閣張公墓志銘》:“比右史奉公喪歸,至無屋可廬,其清約如此?!?br />(2).清靜自守。東觀漢記·馬廖傳:“ 馬廖 少習《易經(jīng)》,清約沉靜?!?晉 袁宏 后漢紀·光武帝紀七:“ 伏氏 世以經(jīng)學清約,相承東州,號曰 伏不鬭 ?!?span id="c2qhx2n" class="book">《世說新語·德行》“泊清溪渚” 劉孝標 注引《中興書》:“ 鎮(zhèn) 清約寡欲,所在有異績。” 宋 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志銘》:“公為人謹畏清約,與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篤也?!?br />(3).指政事清明簡約。后漢書·張敏傳:“﹝ 敏 ﹞清約不煩,用刑平正,有理能名?!?span id="xxrixq6" class="book">《晉書·忠義傳·王育》:“﹝ 王渾 ﹞為政清約,宿盜逃奔他郡?!?span id="g9vju1u" class="book">《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jiān)十六年》:“法忌煩苛,治貴清約。”
(4).簡要;精要。 宋 曾鞏 《〈鮑溶詩集目錄〉序》:“ 溶 詩尤清約謹嚴,而違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一節(jié):“ 司馬昭 集 羊祜 、 杜預 等名儒重臣十四人,刪改《魏律》,去其苛穢,存其清約,訂定新律二十篇,六百二十條,二萬七千六百馀字?!?/div>
《漢語大詞典》:鏡清(鏡清)
(1).鏡面潔凈。 唐 溫庭筠 《寄渚宮遺民弘里生》詩:“鏡清花并蒂,牀冷簟連心?!?宋 陳造 《惟安堂賦》:“云脫軸以陰合,水反壑而鏡清?!?br />(2).比喻清明太平。 唐 裴度 《鑄劍戟為農(nóng)器賦》:“皇帝嗣位之十三載,寰海鏡清,方隅砥平。”舊唐書·令狐楚傳:“今陛下春秋鼎盛,寰海鏡清?!?/div>
《漢語大詞典》:浚明
明治,治理清明。《書·皋陶謨》:“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亮采有邦?!?蔡沉 集傳:“浚,治也。亮亦明也。有家,大夫也。有邦,諸侯也??C髁敛山匝约野钫旅髦沃x。” 宋 《沂宿太守問候》:“行郵闊略,曠馳款啟之音;大府重深,徒仰浚明之德?!?span id="v1iyt9b"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二年》:“至於命令之下,以及詔除之行,論議所移,綱條益紊,爰申戒告,以厲浚明?!?/div>
《漢語大詞典》:大清
(1).謂大道。管子·內(nèi)業(yè):“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鑑於大清,視於大明?!?尹知章 注:“大清,道也。”
(2).指政治清明。《隸釋·漢太尉楊震碑》:“立朝正色,恪勤竭忠,無德不旌,靡惡不形,將訓品物,以濟大清?!?/div>
《漢語大詞典》:清迥
(1).亦作“ 清逈 ”。清明曠遠。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鐘浮曠之藻質(zhì),抱清迥之明心。”迥,一本作“ 逈 ”。 唐 張九齡 《秋夕望月詩》:“清迥 江 城月,流光萬里同。” 明 何景明 《畫鶴賦》:“志清逈而內(nèi)真,儀皎潔而外宣。” 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足下性嗜古書,尤耽 齊 梁 諸子,而下筆顧清迥柔厚,駸駸有 西漢 之意?!?br />(2).清越而有回聲。 唐 李涉 《題清溪鬼谷先生舊居》詩:“寂寞天籟息,清迥鳥聲曙。” 后蜀 魏承班 《玉樓春》詞:“聲聲清迥遏行云,寂寂畫梁塵暗起?!?/div>
《漢語大詞典》:明肅(明肅)
(1).清明嚴肅。南史·江革傳:“﹝ 江革 ﹞為政明肅,豪強憚之?!?清 薛福成 《通籌南洋各島添設(shè)領(lǐng)事官保護華民疏》:“惟其政令不甚明肅,呼應不甚靈通,洋官往往徵取無藝,僑寓之西人又侵侮 華 民。”
(2).明快而整嚴。 宋 蘇轍 《進論·商論》:“ 商 人之詩駿發(fā)而嚴厲,其書簡潔而明肅?!?br />(3). 唐明皇 、 唐肅宗 的并稱。 明 葉子奇 草木子·談藪:“人徒知 李 杜 為詩人而已矣,而不知其行之高、識之卓也。 杜甫 能知君,故陷賊能自拔,而從 明 肅 於搶攘之中也; 李白 能知人,故陷賊而有救,以能知 郭汾陽 於卒伍之中也。”
《漢語大詞典》:頭綱(頭綱)
(1).指驚蟄前或清明前制成的首批貢茶。 宋 蘇軾 《七年九月自廣陵召還汶公乞詩乃復用前韻》之一:“上人問我遲留意,待賜頭綱八餅茶?!?查慎行 注:“ 熊蕃 《北苑茶録》:‘每歲分十餘綱,淮白茶,自驚蟄前興役,浹日乃成,飛騎疾馳,不出仲春,已至京師,號為頭綱。’苕溪漁隱叢話:‘北苑細色茶,五綱,凡四十三品,共七千餘餅。粗色茶,七綱,凡五品,共四萬餘餅。 東坡 《題汶公詩卷》‘待賜頭綱八餅茶’,即今粗色紅綾袋餅八者是也?!?清 沈初 《西清筆記·紀庶品》:“龍井新茶,向以穀雨前為貴,今則於清明節(jié)前,采者入貢,為頭綱。”
(2).泛指優(yōu)質(zhì)春茶。 清 黃遵憲 《番客篇》:“飲酪揀灌頂,烹茶試頭綱?!?/div>
《國語辭典》:瀏瀏(瀏瀏)  拼音:liú liú
1.風疾的樣子。晉。潘岳寡婦賦〉:「雪霏霏而驟落兮,風瀏瀏而夙興?!?br />2.清明的樣子。宋。蘇軾與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詩:「層層草木暗西嶺,瀏瀏霜雪鳴寒溪。」明。宋濂〈飛泉操〉詩:「飛泉兮瀏瀏洗耳,固非兮誰飲我牛?」
3.順行或順流無阻的樣子?!冻o。宋玉。九辯》:「乘騏驥之瀏瀏兮,馭安用夫強策?!?/div>
《國語辭典》:淑清  拼音:shú qīng
潔白、純凈。《楚辭。嚴忌。哀時命》:「形體白而質(zhì)素兮,中皎潔而淑清?!埂痘茨献印1窘?jīng)》:「日月淑清而揚光,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div>
《漢語大詞典》:明政
清明的政治。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一:“外參時明政,內(nèi)不廢家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