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00—1269 【介紹】: 宋徽州歙縣人,字申甫,一字瑞甫,號訥齋。理宗紹定二年進士。為江陵教授。寶祐中累官參知政事,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對國本、人才、吏治、財計、備邊、愛民等國事大政,多所論列,指陳得失。丁大全謀奪相位,元鳳力辭去,提舉宮觀。開慶間蒙古攻宋,起判平江府兼淮、浙發(fā)運使。度宗咸淳三年,再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旋被劾罷。卒謚文清。有《訥齋文集》。
全宋詩
程元鳳(一二○○~一二六九),字申甫,號訥齋,歙縣(今屬安徽)人。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進士。寶祐四年(一二五六),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六年,提舉洞霄宮(《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開慶兵興,起判平江府。度宗即位,進少保。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四年致仕,五年卒,年七十。有《訥齋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八有傳。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七九一五
程元鳳(一二○○——一二六九),字申甫,徽州(今安徽歙縣)人。紹定元年進士,調(diào)江陵府教授,歷太學、宗學博士,進秘書丞,兼刑部、右司郎官,遷著作郎。上疏指陳時病激切,出知饒州。召拜監(jiān)察御史,升殿中侍御史,兼侍講。寶祐初進尚書吏部侍郎兼中書舍人,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遷工部尚書。三年,特授同簽書樞密院事。進參知政事,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六年罷,提舉洞霄宮。開慶兵興,起判平江府,兼淮浙發(fā)運使。度宗即位,仍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咸淳四年致仕,次年卒,年七十。著有《訥齋文集》。見程述祖《程公家傳》(《新安文獻志》卷七五),《宋史》卷四一八《程元鳳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漳州龍溪人,字景英。顏徹子。理宗寶慶二年進士。初以蔭入官,通判臨安府。登第后,除知江陰軍,政績卓著。累官太府少卿。力請祠,提舉沖祐觀。
全宋詩
顏耆仲,字景英,龍溪(今福建漳州龍海市)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紹定元年(一二二八)知江陰軍(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召除太府寺簿,出為淮東提舉兼提刑,官至樞密院副都承旨。明嘉靖《龍溪縣志》卷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武人,字元之。寧宗嘉定元年進士。歷廬州觀察推官、知真州兼淮南運判、將作監(jiān)、大理卿。理宗紹定、淳祐間兩忤時相,閑居十九年。晚遷起居舍人,極言無隱,卒為當?shù)浪?。寶祐二年以集英殿修撰致仕。
全宋詩
上官渙酉,字元之,號靜庵,邵武(今屬福建)人。寧宗嘉定元年(一二○八)進士,調(diào)蘄春尉,累官通判鎮(zhèn)江府。理宗寶慶初知真州兼淮南轉運判官。端平三年(一二三六),知池州兼提舉江東常平茶鹽。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除右漕郎官,累遷起居舍人。寶祐二年(一二五四)致仕。事見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九,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有傳。
史巖之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子尹。史彌忠子。寧宗嘉定十年進士。歷朝奉郎,以將作丞兼知真州,權淮南轉運判官。曾率眾捍敵于儀真。后擢大理丞兼知揚州。卒年七十八。
全宋文·卷七六六一
史巖之,字子尹,慶元府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彌忠子,嵩之之弟。嘉定十年進士。端平間以將作監(jiān)丞、大理丞知真州、揚州。嘉熙中歷軍器監(jiān)、秘書少監(jiān)、太府卿、刑部侍郎、戶部尚書,均兼知臨安府。以敷文閣學士知隆興府。淳祐間,以龍圖閣學士知紹興府。遷端明殿學士、知福州。開慶元年為沿江制置副使。終資政殿大學士。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會稽續(xù)志》卷二,《咸淳臨安志》卷四九,《延祐四明志》卷五,《萬姓統(tǒng)譜》卷七四,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1 【介紹】: 宋建昌軍南豐人,字立之。理宗淳祐四年進士。由邵武軍判官入為國子正,累遷秘書監(jiān)。景定四年,拜侍御史,遷刑部尚書。度宗即位,拜殿中侍御史兼侍講。后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咸淳六年,兼權參知政事。直言清節(jié),屢上書言國是。卒謚文定。有《寄懷斐稿》、《曲轅散木集》、《經(jīng)史明辨》、《經(jīng)史管見》等。
全宋詩
陳宗禮(一二○三~一二七一),字立之,號千峰,南豐(今屬江西)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進士,年四十二(《隱居通議》卷九)。十二年為邵武軍判官(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入為國子正,累遷太常少卿,出為廣東提點刑獄,以與吳潛唱和,責永州居住。景定四年(一二六三)拜侍御史,淮西路轉運判官,遷刑部尚書,復以事罷。度宗即位,拜殿中侍御史,尋權禮部尚書。逾年,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咸淳六年(一二七○)簽書樞密院事,七年,兼權參知政事,卒(《續(xù)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九)。謚文定。有《寄懷斐藁》、《曲轅散木集》等,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一有傳。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八○八九
陳宗禮(?——一二七○),字立之,號千峰,建昌軍南豐(今江西南豐)人。少貧力學。淳祐四年進士及第,調(diào)邵武軍判官,入為國子正,遷太學博士、國子監(jiān)丞,轉秘書省著作佐郎。拜太常少卿,以直寶謨閣、廣東提點刑獄進直煥章閣,遷秘書監(jiān)。景定中拜侍御史,直龍圖閣、淮西轉運判官,遷刑部尚書。度宗即位,兼侍講,拜殿中侍御史。遷禮部侍郎,權禮部尚書,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咸淳六年加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同年以兼權參知政事致仕,尋卒,謚文定。著有《寄懷斐稿》、《曲轅散木集》、《兩朝奏議》、《經(jīng)筵講義》、《經(jīng)史明辨》、《經(jīng)史管見》、《人物論》等。《宋史》卷四二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11—1300 【介紹】: 宋溫州平陽人,初名夢辰,字和父,自號平坡居士。理宗淳祐四年登武第,尋換文舉。累官吏部侍郎、寶謨閣待制。在六館時,上疏論巨珰黷政,言至切直。晚年家居。善古文。有《平坡文集》。
全宋詩
應節(jié)嚴(一二一一~一三○○),字和父,晚號平坡居士,平陽(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武科進士。十年,換文科。歷漣水教授、浙江東路轉運司干官,知長樂縣,通判贛州,遷兩淮制置司機宜文字、淮南西路提點刑獄、兩浙轉運判官,權知臨安府。累官至寶謨閣待制、吏部侍郎。元大德四年卒,年九十。有《平坡文集》,已佚。事見《霽山文集》卷一八《故待制吏部侍郎應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八○二四
應節(jié)嚴(一二一一——一三○○),字和父,溫州平陽(今浙江平陽)人。淳祐四年登武第,六年換文資。累官吏部侍郎,寶謨閣待制。晚年家居,號平坡居士,有《平坡文集》。元大德四年卒,年九十。見林景熙《霽山文集》卷五《故待制吏部侍郎應公墓志銘》,參《宋詩紀事補遺》卷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與訔(一二一三~一二六五),字中父,居安吉州(今浙江湖州)。孟頫父。以蔭補官,初調(diào)饒州司戶參軍,兼浙西提刑司干辦,知蕭山縣。理宗淳祐八年(一二四八),通判臨安府。十年,知嘉興府。寶祐元年(一二五三),知平江府。景定五年(一二六四),以兩浙運使兼知臨安府(《咸淳臨安志》卷四九)。咸淳元年卒,年五十三。事見《松雪齋集》卷八《先侍郎阡表》。
全宋文·卷八○九二
趙與訔(一二一三——一二六五),字中父,號菊坡,居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秦王德芳九世孫,希戭子,孟頫父。以蔭補饒州司戶參軍,歷浙西提刑司干辦公事,知蕭山縣,通判臨安府,知嘉興府。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咸淳元年卒,年五十三。見趙孟頫《松雪齋集》卷八《先侍郎阡表》、卷九《吳興郡趙公碑》,《宋史》卷一九《宗室世系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天臺人,字景沂,號江淮肥遁,又號愚一子。寧宗、理宗時著《全芳備祖》前后集,記花、果、卉、草、木、農(nóng)桑、蔬、藥等,共四百門左右,每部各分事實祖、賦詠祖二類,為研究花草植物之重要資料。賦詠祖中采錄宋詩特詳,多有他書不載及本集已佚者。
全宋詩
陳景沂,名詠,以字行,號肥遁子,黃巖(今屬浙江)人。理宗時上書論恢復,不報,遂專意著述。撰《全芳備祖》前后集五十八卷。事見清光緒《黃巖縣志》卷二○。今錄詩二十六首。
全宋文·卷七九三○
陳景沂,名詠,以字行,號江淮肥遁、愚一子,天臺(今浙江天臺)人。理宗時著《全芳備祖》前后集凡五十八卷,曾進于朝,今存。此書記花果草木,每一物分事實祖、賦詠祖二類,仿《藝文類聚》之類,于兩宋尤為詳備,所錄詩文多有僅見于此書者,可資考證。見《全芳備祖》自序及韓境序。
余天任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六八七
余天任,字子大,號退齋,慶元府昌國(今浙江定海)人,天錫弟。兄弟友愛,方貧時,率更衣以出,終歲同衾。淳祐十二年以兩浙轉運副使暫兼權臨安府,官至兵部尚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九《余天錫傳》有附傳。又見《咸淳臨安志》卷四九,《大德昌國志》卷六,《南宋制撫年表》卷上。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矗ㄒ欢黄摺欢呶澹滞?,號槐坡居士,安成(今江西安福)人。恭帝德祐元年卒,年五十九。事見《吾汶稿》卷九《先父槐坡居士事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黃漢章,字則象,平陽(今屬浙江)人。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進士(清乾隆《平陽縣志》卷一二)。理宗嘉熙間為沿江置制使主管機宜文字及參議(《景定建康志》卷二五)。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19—1276 【介紹】: 宋隨州隨縣人,祖籍開封,字祥甫。淳祐元年進士。開慶初主管兩淮制置司事,屢敗蒙古江淮大都督李璮。度宗咸淳間,以督師援襄陽無功罷官,旋復淮東制置使兼知揚州。恭帝德祐元年,固守揚州,抵抗元軍,加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二年,守臨安,城陷,苦戰(zhàn)拒降,后突圍東入海,至泰州被俘,遇害于揚州。
全宋詩
李庭芝(?~一二七六),字祥甫,祖籍汴(今河南開封),徙應山(今湖北廣水),又徙隨(今湖北隨州)。理宗嘉熙末以策干荊師孟洪,權知建始縣。淳祐初進士。寶祐中知真州(明隆慶《儀真縣志》卷五)。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累遷兩淮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揚州。六年,改京湖制置大使援襄陽,以襄陽城陷罷居京口。未幾,起制置兩淮。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加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宋亡,困守揚州,后被執(zhí)殉難?!?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華父,號裕齋。馬之純孫。理宗寶慶二年進士。從真德秀學。歷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入覲歷陳京師艱食、和糴增價、海盜致寇三害。為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減租稅,養(yǎng)鰥寡孤疾,興學禮賢,辟召僚屬,皆極一時之選。以資政殿大學士兼淮西總領,進同知樞密院事。度宗咸淳三年參知政事,五年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謚莊敏。
全宋詩
馬光祖,字華父,一字實夫,號裕齋,金華(今屬浙江)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調(diào)新喻主簿。歷知馀干縣、高郵軍、處州、臨安府、建康府。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拜參知政事。五年,進知樞密院事。《宋史》卷四一六有傳。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1 【介紹】: 宋常州人,字君玉。理宗紹定五年進士。官通判平江府,淮西制置司參議官,知高郵軍,三被言罷。累直龍圖閣,合州告急,制置使馬光祖命士璧赴援,數(shù)立奇功。進秘閣修撰、樞密副都承旨。后以湖南制置副使知潭州,元兵圍城,力戰(zhàn)解圍。進兵部侍郎兼轉運使。景定二年,賈似道疾其功,誣殺之。
全宋文·卷七九五七
向士璧,字君玉,號容堂,常州(治今江蘇常州)人。紹定五年進士。歷平江府通判,知安慶府、黃州、湖北安撫使兼歸峽施黔鎮(zhèn)撫使,遷大理卿,馳援合州,進秘閣修撰、樞密副都承旨。后為湖南安撫副使兼知潭州,以退元兵功授兵部侍郎兼轉運使。賈似道疾其功,景定二年捃其罪,竄死漳州。見《宋史》卷四一六本傳,《宋史全文》卷三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懷州人,居嘉興,字長孺,號可齋。李邦彥孫。理宗淳祐中歷知靜江府、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陳守邊之宜五事。累進資政殿學士,授四川宣撫使,特賜同進士出身。景定五年,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尋遭論劾奪職。恭帝德祐初追復原官。多言邊境之事,為賈似道所嫉,使不竟其用。有《可齋雜稿》。
全宋詩
李曾伯,字長孺,號可齋,祖籍覃懷(今河南沁陽),僑居嘉興(今屬浙江)。理宗紹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陽縣。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為沿江制置司參議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紀》)。三年,遷江東轉運判官、淮西總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為兩淮制置使兼知揚州。九年,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轉運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寶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應大使、四川宣撫使。以事奉祠。起為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靜江府。復以事罷。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軍,長于邊事,為賈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職。尋卒。有《可齋雜稿》三十四卷,《續(xù)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見本集有關詩文,《宋史》卷四二○有傳?!±钤?,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簡稱影宋本,藏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一一
李曾伯(一一九八——一二六八),字長孺,懷州(治今河南沁陽)人,后徙居嘉興,邦彥之后。歷官通判濠州,遷軍器監(jiān)主簿,添差通判鄂州、兼沿江制置副使司主管機宜文字。入為度支郎官,授左司郎官、淮西總領。尋遷右司郎官。為太府少卿、兼左司郎官、敕令所刪修官。擢太府卿,淮東制置使、知揚州、兼淮西制置使,詔軍事便宜行之。加華文閣待制,進寶章閣直學士,權兵部尚書,加煥章閣學士。淳祐九年,以舊職知靜江府、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兼廣西轉運使。進徽猷閣學士、京湖安撫制置使、知江陵府、兼湖廣總領、京湖屯田使,進龍圖閣學士。加端明殿學士,兼夔州路策應大使。進資政殿學士,制置四川邊面,與執(zhí)政恩例。尋授四川宣撫使,特賜同進士出身。召赴闕,加大學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辭免,以大學士提舉洞霄宮。寶祐五年,起為湖南安撫大使、知潭州,兼節(jié)制廣南。移治靜江,為廣南制置大使、兼廣西轉運使。開慶元年,進觀文殿學士,以言者論罷。景定五年,起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咸淳元年褫職,四年卒。見《宋史》卷四二○本傳,《至元嘉禾志》卷一三,《楚紀》卷五二,《可齋雜藁》卷首李杓序,《可齋續(xù)藁后》卷一○《庚申病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