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7—1222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孚若,號好庵。方崧卿子。有雋材。以父蔭補番禺尉。時韓侂胄開邊釁,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累知真州,因北山匱水,筑石堤二十里。后金兵來攻,守將決水退敵。坐言事責(zé)降三秩,奉祠,稍復(fù)官卒。性豪爽,揮金如土。營居室于巖竇,自放于詩酒。有《好庵游戲》、《詩境集》。
全宋詩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三),字孚若,號好庵,自號柴帽山人,莆田(今屬福建)人。以父蔭補番禺尉。秩滿改蕭山丞,兼淮東隨軍轉(zhuǎn)運屬官。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以薦假朝奉郎充樞密院參謀官使金議和。使還,忤韓侂胄,斥臨江軍居住。嘉定元年(一二○八),通判肇慶府。三年,知韶州。五年,知道州。六年,提點廣西刑獄。遷提點淮東刑獄兼知真州。十二年,以建議規(guī)復(fù)山東,罷。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卒,年四十六。著作大多已佚,今存《南海百詠》一卷,《兩宋名賢小集》中收有《觀我軒集》一卷。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六《寶謨寺丞詩境方公行狀》、《南海百詠》附清吳蘭修書后,《宋史》卷三九五有傳?!》叫湃嬖?,《南海百詠》以《琳瑯秘室叢書》所收影元鈔本為底本,校以《宛委別藏》本,編為第一卷?!队^我軒集》及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七○三八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二),字孚若,號好庵,又號詩境甫,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崧卿子。有雋材,以蔭補番禺縣尉。韓侂胄開邊釁,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尋知韶州,累遷淮東轉(zhuǎn)運判官兼提刑。嘉定十五年卒,年四十六。著有《好庵游戲》、《詩境集》等。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六六《寶謨寺丞詩境方公行狀》,《宋史》卷三九五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福州侯官人,字膚仲,號北山。少刻志學(xué)古,以圣賢自期,從張栻、呂祖謙游,后偕其兄孔夙師事朱熹于武夷。孝宗淳熙二年進士。歷知邵武、瑞金,為淮東、廣西提舉常平,仕至秘閣修撰。以數(shù)忤史彌遠,為所不容,歸而杜門著書。學(xué)者稱北山先生。有《中庸大學(xué)解》、《北山集》。
全宋詩陳孔碩,字膚仲,學(xué)者稱北山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衡子。師事朱熹于武夷,甚見器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調(diào)婺州司戶參軍(清康熙《金華府志》卷一一)。歷處州教授,知邵武、瑞金縣。召為吏部架閣,累遷禮部郎中。出知贛州,改提舉淮東、廣西常平。寧宗嘉定二年(一二○九),監(jiān)行在登聞檢院(《宋會要輯稿》食貨六八之一○五),以忤史彌遠,出為福建安撫司參議官。五年,為廣西轉(zhuǎn)運判官(同上書職官七五之四)。以秘閣修撰致仕,卒年七十八。有《北山集》等,已佚。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六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六三九一陳孔碩,字膚仲,號北山,福州長樂(今福建長樂)人。少從張栻、呂祖謙游,后偕兄孔夙師事朱熹于武夷山中。淳熙二年進士及第。嘉定二年,監(jiān)行在登聞檢院。歷官秘閣修撰。七年,除廣西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鹽事。有《中庸大學(xué)解》、《北山集》三十卷。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六《祭陳北山文》,《宋會要輯稿》食貨一八之二六、食貨六八之一○五,《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宅之。豐稷四世孫。光宗紹熙間進士。曾學(xué)于陸九淵。有故人女淪為妓,贖而厚奩嫁之。累官知揚州,改鎮(zhèn)江,卒。
全宋詩豐有俊,字宅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誼子。從學(xué)于陸九淵。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進士。累官淮南安撫使,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知真州,歷知揚州、鎮(zhèn)江府,卒于官。事見清光緒《上虞縣志》卷七、《宋元學(xué)案》卷七七。
全宋文·卷六七一○豐有俊,字宅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誼子。紹熙元年進士,嘉定中歷權(quán)發(fā)遣建昌軍、守真州。官至吏部郎。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四六,《絜齋集》卷一○、二二,隆慶《儀真縣志》卷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8—1237
【介紹】:
宋邛州蒲江人,字華父,號鶴山。寧宗慶元五年進士。累知嘉定府。史彌遠入相,了翁力辭召命,居白鶴山授徒講學(xué)。歷知漢州、眉州,在蜀凡十七年。入為兵部郎中,至權(quán)工部侍郎。遭誣劾降三官,靖州居住。后復(fù)職,擢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筑城修武備,興學(xué)校。曾上章論十弊,召還,權(quán)禮部尚書兼直學(xué)士院。以端明殿學(xué)士同僉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后除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官終知福州、福建安撫使。卒謚文靖。有《鶴山集》、《九經(jīng)要義》、《師友雅言》等。
全宋詩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進士,授簽書劍南西川節(jié)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為國子正,次年改武學(xué)博士。開禧元年(一二○五),召試學(xué)士院,以阻開邊之議忤韓侂胄,改秘書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彌遠當國,力辭召命。丁父憂,筑室白鶴山下,開門授徒。起知漢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點刑獄,歷知遂寧、瀘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為兵部郎中,累遷秘書監(jiān)、起居舍人。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異論、朋邪謗國黜靖州居住。紹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為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權(quán)禮部尚書兼直學(xué)士院,以端明殿學(xué)士、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遺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傳世有《鶴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見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吳淵序、清繆荃孫《魏文靖公年譜》,《宋史》卷四三七有傳?!∥毫宋淘?,以《四部叢刊》影印宋開慶元年刻本為底本(此本有殘缺,據(jù)目錄,卷首即奪《游古白鶴山》、《和薛秘書紱聞鴉韻》、《和虞永康剛簡滄江鶴再誕雛》三詩,但實為傳世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吳鳳高翀刻本(簡稱吳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魏了翁(1178-1237) 字華甫。蒲江(今屬四川)人。曾筑室白鶴山下。有《鶴山先生大全文集》、《鶴山詞》。
全宋文·卷七○五三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登慶元五年進士第,授簽書劍南西川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召為國子正,改武學(xué)博士。開禧元年,召試學(xué)士院,改秘書省正字。明年,遷校書郎,以親老乞外,乃知嘉定府。歷知漢州、眉州。嘉定四年,擢潼川路提刑。八年,兼提舉,遷轉(zhuǎn)運判官。十年,知瀘州,主管潼川路安撫司公事,后知潼川府。十五年召對,進兵部郎中,俄改司封郎中兼國史院編修官,遷太常少卿、秘書監(jiān)、起居舍人。理宗即位,遷起居郎。會論濟王事忤時相,為言者所劾,詔降三官,靖州居住。紹定中復(fù)職奉祠,進寶章閣待制、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還朝,權(quán)禮部尚書、兼直學(xué)士院。六月之間,論奏二十馀上,皆當時急務(wù)。忌者合謀擠之,乃以端明殿學(xué)士、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未幾兼江淮督府,改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撫使。是年以疾卒于官,年六十。詔贈太師,謚文靖,累贈秦國公。了翁窮經(jīng)博古,學(xué)術(shù)自成一家。著述甚豐,今存者有《周易要義》、《尚書要義》、《毛詩要義》、《古今考》、《經(jīng)外雜抄》、《鶴山先生大全文集》等。事跡見《宋史》卷四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9—1260
【介紹】:
宋宗室。太祖十世孫,字德淵。居湖州。寧宗嘉定十三年進士。歷知慶元、臨安、紹興、平江、建康、揚州、鎮(zhèn)江等七州府。理宗景定初復(fù)為淮浙發(fā)運使、知平江府。所至急于財利,時論目為聚斂之臣。卒謚忠惠。
全宋詩趙與??(?~一二六○),字德淵,處州(今浙江麗水西北)人,居湖州(今屬浙江)。太祖十世孫。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進士。歷知嘉興、慶元、臨安、紹興、平江、建康、揚州、鎮(zhèn)江等州府。理宗景定元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三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七二一二趙與??(一一七九——一二六○),字德淵,太祖十世孫,居湖州。嘉定十三年進士,主管官告院,遷將作監(jiān)主簿,知嘉興府。為兩浙路轉(zhuǎn)運判官,知慶元府,遷浙西提點刑獄,知臨安府。權(quán)兵部侍郎,遷戶部侍郎,戶部尚書,提舉浙西常平,再知臨安府,又知紹興府、平江府、建康府、鎮(zhèn)江府等。景定元年八月卒,年八十二。見《宋史》卷四二三《趙與??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21
【介紹】:
宋太平州人,字立可。寧宗慶元二年進士。累官知黃州。嘉定十四年,金人陷黃州,為敵騎擁入大江,死于赤壁磯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四四一鄒淮,舉進士,嘉定中提領(lǐng)造歷所,編撰歷書。著有《考異天文書》一卷、《星象考》(存)。見魏了翁《星象考跋》,《宋史》卷八二、二○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馮多福,字季求,一作季膺,無錫(今屬江蘇)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知奉化縣(清光緒《奉化縣志》卷一八)。九年,知徽州。十年,改淮西提舉兼提刑、運判。十三年,入為司農(nóng)寺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六)。理宗寶慶中出知鎮(zhèn)江府。事見《淳熙三山志》卷三一、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
全宋文·卷六七七一馮多福,字季求,本福州人,寄居常州無錫(今江蘇無錫),遂為無錫人。紹熙四年登進士第。嘉定中為慶元府奉化縣令,有惠政。九年以朝奉郎知徽州,明年改淮西提舉兼提刑。寶慶初直寶謨閣、知鎮(zhèn)江府。見《淳熙三山志》卷三一,《金佗續(xù)編》卷一六,《寶慶四明志》卷一四,弘治《徽州府志》卷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五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池州青陽人,字泰之。寧宗慶元五年進士。累官知德安府,決數(shù)十年疑獄,擢淮東提刑兼知揚州。元兵至,力御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元肇(一一八九~?)(生年據(jù)本集卷上《寄趙東閣》“與君生己酉”及卷下《丁巳生朝》年六十九推定),字圣徒(日刻本本集署名),號淮海,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俗姓潘。年十九薙染受具。參浙翁于徑山,命為掌記。出世通之光孝,歷住吳城雙塔、金陵清涼、天臺萬年、蘇之萬壽、永嘉江心、杭之凈慈、靈隱等寺,圓寂于徑山。有《淮海挐音》二卷。事見《武林梵志》卷九?!♂屧卦?,以日本東山天皇元祿乙亥仿宋刊本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九三四元肇(《續(xù)藏經(jīng)》作原肇,一一八九——?),字圣徒,號淮海,通州(治今江蘇南通)人。紹定間歷住通州報恩光孝禪寺、平江府壽寧萬歲禪寺、建康府清涼廣惠禪寺、溫州江心龍翔興慶禪寺、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禪寺、臨安府凈慈報恩光孝禪寺、景德靈隱禪寺。后圓寂于徑山。著有《淮海拿音》二卷。門弟子編有《淮海原肇禪師語錄》一卷。見作者《淮海拿音》卷一《寄趙東閣》,《淮海原肇禪師語錄》,《宋詩紀事》卷九三。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一釋元肇,姓陸氏,明州人。蚤歲習(xí)律,閱大藏,誦蓮經(jīng)萬過,刺血書蓮經(jīng)一部,寫律宗諸疏三部。操行謹嚴,精進無懈。建炎四年,金兵破明州。肇時住湖心寺,金虜強之北行,行至南徐,謂左右曰:“吾將西歸矣?!奔绰勼细杪?,西望念佛而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七二五趙希凈(一一九四——一二五一),字無垢,號靜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宗室,師展子。嘉定十年進士,歷永豐尉、邵武軍司戶、興國軍司理。官至福建安撫,右文殿修撰。淳祐十一年卒,年五十八。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五《趙公墓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97—?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明輔,號荊溪。少從陳耆卿、葉適學(xué)。理宗寶慶二年進士。官至湖南運使、太府少卿。寶祐四年以忤史嵩之罷職,尋卒。有《荊溪集》、《荊溪林下偶談》。
全宋詩吳子良,字明輔,號荊溪,臨海(今屬浙江)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淳祐二年(一二四二)除淮東提舉,四年除秘書丞(《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五年為兩浙轉(zhuǎn)運判官(《咸淳臨安志》卷五○)。八年以江南兩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權(quán)隆興府。官至太府少卿。寶祐四年(一二五六)因忤史嵩之罷。有《荊溪集》,已佚,今存《荊溪林下偶談》四卷?!?a target='_blank'>宋元學(xué)案》卷五五、民國《臨海縣志》卷二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八六三吳子良,字明輔,號荊溪,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幼從陳耆卿學(xué),長登葉適之門。舉寶慶二年進士,淳祐中為朝散大夫、直敷文閣、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權(quán)隆興府,遷湖南轉(zhuǎn)運使、太府少卿。寶祐四年,以忤史嵩之罷職,尋卒。著有《荊溪集》、《荊溪林下偶談》(存)。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宋史翼》卷二九,《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五五。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九七八林半千,字君遇,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泰二年進士,官至淮西提刑。見《淳熙三山志》卷三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98—1275
【介紹】:
宋南康軍都昌人,字子遠,號古心。以鄉(xiāng)舉入太學(xué),有文名。知吉州,創(chuàng)白鷺洲書院。權(quán)知隆興府,又創(chuàng)宗濂書院。歷右正言、侍御史。坐事閑廢十二年。度宗即位,召同知樞密院事,擢參知政事,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咸淳九年,予祠。元兵至,為游騎所執(zhí),既而脫歸。元兵破饒州,萬里率子赴水死。謚文忠。
全宋詩江萬里(一一九八~一二七五),字子遠,號古心,都昌(今屬江西)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端平二年(一二三五)召試館職,累遷著作佐郎。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權(quán)吏部尚書,同簽書樞密院事。五年,知福州兼本路安撫使(《福建通志》卷二九)。度宗即位,召同知樞密院事,遷參知政事。以忤賈似道丐祠。恭宗德祐元年,元兵破饒州,赴水池死(《宋史》卷四七),年七十八。謚文忠?!?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八、清道光《都昌縣志》卷二二有傳。今錄詩十四首。
黃鶴樓志·人物篇江萬里(1198~1275) 南宋官員。字子遠,號古心。南康軍都昌(今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人。寶慶二年(1226)進士,為官40馀年,歷官91任,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秉性峭直,力主抗元。元兵攻破饒州時,江萬里率子江鎬等投水殉國。卒贈太傅、益國公、太師,謚文忠。江萬里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壇領(lǐng)袖,曾創(chuàng)辦白鷺洲書院,著有《宣政雜錄》等。有七律《題黃鶴樓》。
全宋文·卷七八七三江萬里(一一九八——一二七四),字子遠,號古心,南康軍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入太學(xué),以舍選出身,歷池州教授,試館職,知吉州,創(chuàng)白鷺洲書院。入直秘閣,權(quán)知隆興府,創(chuàng)宗濂書院。擢尚右郎官兼侍講,拜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刑部侍郎,兼國子祭酒、侍讀,拜端明殿學(xué)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出知建寧府、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度宗朝,遷參知政事,進封南康郡公,累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咸淳十年卒,年七十七。贈太師、益國公,謚文忠。見《宋史》卷四一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00—1274
【介紹】:
宋安豐人,字誠甫,一字成文,號紫源。汪澈從孫。理宗淳祐六年進士。歷通判建康府、荊湖制置司參議。累擢權(quán)兵部尚書、荊湖安撫制置使、知江陵府。所至興學(xué)校、撫貧苦、募軍卒。勸賈似道去安樂、修守備,遭斥而不用。度宗咸淳末,元兵大舉伐宋,為江淮招討使,至高郵,聞似道師已潰,江漢守臣皆望風(fēng)降遁,失聲悲慟,扼吭而卒。
全宋詩汪立信(一二○一~一二七五),字誠甫,號紫源,婺源(今屬江西)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進士(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寶祐五年(一二五七),通判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二四)。歷知池州、常州、江州。度宗咸淳間授荊湖安撫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以移書責(zé)賈似道誤國罷。恭宗德祐元年,聞似道兵敗蕪湖,江漢守臣望風(fēng)降遁,失聲三日而死。年七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六、《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七九三○汪立信(一二○一——一二七五),字誠甫,號紫原,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徙居六安。淳祐元年,借補承信郎。七年,登進士第,授烏江主簿。辟沿江制幕,通判建康府,擢京西提舉常平,知昭信軍。景定元年,差知池州。又權(quán)知常州,改江州、鎮(zhèn)江府、潭州。權(quán)兵部尚書、荊湖安撫制置使、知江陵府。德祐元年,為端明殿學(xué)士、沿江制置使、江淮招討使,拒元兵,至高郵。宋兵潰蕪湖,扼吭而卒,年七十五。贈太傅。見《宋史》卷四一六本傳,《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