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23,分42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汴淮
漳淮
淮館
淮光
淮澨
秦淮河
中淮
淮渚
淮陽績
淮雁
淮氣
淮沔
淮冰
寧淮
泊秦淮
《駢字類編》:汴淮
元 王逢 送宋宗道歸洛陽 汴淮湠漫經(jīng)梁苑,星斗參差犯漢槎。
《駢字類編》:漳淮
明一統(tǒng)志:漳淮在寧國府南陵縣南六十里,源出呂山,至縣東溪,與中港、西港之水相合流,入小淮河,至石硊西出魯港達(dá)大江。
《駢字類編》:淮館(淮館)
張喬送南陵尉李頻詩見海船下。
《駢字類編》:淮光
唐 岑參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駢字類編》:淮澨
宋史喬維岳傳:建安北至淮澨總五堰,運(yùn)舟所至,十經(jīng)上下。其重載者,皆卸糧而過舟時壞失糧綱卒緣此為奸,潛有侵盜。維岳始命創(chuàng)二斗門于西河第三堰,二門相距踰五十步,覆以廈屋,設(shè)縣門積水,俟潮平乃泄之。建橫橋岸上,筑土累石,以牢其址。自是弊盡革,而運(yùn)舟往來無滯矣。
《國語辭典》:秦淮河  拼音:qín huái hé
河川名。源于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北部,向西北流經(jīng)江寧區(qū)后,入南京城(今秦淮區(qū)、鼓樓區(qū)),橫貫城中,西出三山水門注入長江。舊時南京的歌樓舞館,并列兩岸,畫舫游艇紛集其間?,F(xiàn)在江寧區(qū)之河定橋以下另有修筑秦淮新河,向西直入長江。
《駢字類編》:中淮
魏書馮誕傳:時崔慧景、裴叔業(yè)軍在中淮,去所次不過百里。高祖乃輕駕西還,從者數(shù)千人,夜至誕薨所,撫尸哀慟。
《駢字類編》:淮渚
齊書崔慧景傳:左興盛走,不得入宮,逃淮渚荻舫中,慧景擒殺之。 南史韋粲傳:仲禮入粲營,部分眾軍,令粲頓青塘,當(dāng)石頭中路。粲慮柵壘未立,賊爭之,頗以為憚。謂仲禮曰:下官才非禦武,直欲以身徇國。節(jié)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虧喪。仲禮曰:青塘立營,迫近淮渚,欲以糧儲船乘,盡就迫之。此事大,非兄不可。若疑兵少,更當(dāng)差軍相助。梁元帝賦:覆緹幕于熊車,開轅門于淮渚。
《漢語大詞典》:淮陽績(淮陽績)
漢 汲黯 任 淮陽 太守,政績清明。后以“淮陽績”指良好的政績。 宋 劉敞 《睡起》詩:“媿無 淮陽 績,高臥亦終年。”
《韻府拾遺 諫韻》:淮雁
鎦渙詩:淮雁南來斜作字。
《駢字類編》:淮氣(淮氣)
宋 蘇舜欽 送韓三子華還家 和風(fēng)送歸帆,盎動淮氣綠。
《駢字類編》:淮沔
魏志明帝紀(jì):青龍二年:孫權(quán)遣將陸議、孫韶各將萬馀人入淮沔,征東將軍滿寵進(jìn)兵拒之。
又賈逵傳:時孫權(quán)在東關(guān),當(dāng)豫州南,去江四百馀里,每出兵為寇,輒西從江夏,東從廬江,國家征伐,亦由淮沔。是時州軍在項(xiàng),汝南、弋陽諸郡,守境而已。權(quán)無北方之虞,東西有急,并軍相救,故常少敗。 吳志陸抗傳注:習(xí)鑿齒曰:三家鼎足,四十有馀年矣。吳人不能越淮沔而進(jìn)取中國,中國不能陵長江以爭利者,力均而智侔,道不足以相傾也。晉書宣帝紀(jì):蜀將關(guān)羽圍曹仁于樊,于禁?七軍皆沒。是時,漢帝都許昌,魏武以為近賊,欲徙河北。帝諫曰:禁等為水所沒,非戰(zhàn)守之所失,于國家大計(jì)未有所損,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孫權(quán)、劉備外親內(nèi)疏,羽之得意,權(quán)所不愿也??捎鳈?quán)所令掎其后,則樊圍自解。
《駢字類編》:淮冰(淮冰)
唐 白居易 除日荅夢得同發(fā)楚州 山雪晚猶在,淮冰晴欲開。
《駢字類編》:寧淮(寧淮)
宋史兵志:熙寧以后之制,淮南路騎軍之額,自威邊而下六,步軍之額,自左衙而下二十有七,并改曰寧淮。
《國語辭典》:泊秦淮  拼音:bó qín huái
詩名。唐杜牧所作。七言絕句。全詩為:「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