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2詞典 4分類詞匯 38
《國語辭典》:浸潤(浸潤)  拼音:jìn rùn
1.沾潤、滋潤?!妒酚?。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懷生之物,有不浸潤于澤者,賢君恥之?!?br />2.讒言。參見「浸潤之譖」條。《漢書。卷七六。王尊傳》:「秦聽浸潤以誅良將,魏信讒言以逐賢守?!埂度龂萘x》第一八回:「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br />3.逐漸親熱、討好?!端疂G傳》第三九回:「聞知這蔡九知府是當(dāng)朝蔡太師兒子,每每來浸潤他,時(shí)常過江來謁訪知府?!埂毒劳ㄑ?。卷一九。崔衙內(nèi)白鷂招妖》:「當(dāng)時(shí)則是取笑,誰知浸潤之間,太真與祿山為亂?!?/div>
《國語辭典》:浸潤之譖(浸潤之譖)  拼音:jìn rùn zhī zèn
語出《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怪缸嬔匀缢疂B透,積久而逐漸發(fā)生作用?!度龂?。卷五七。吳書。張溫傳》:「而怨憤之聲積,浸潤之譖行矣?!挂沧鳌附櫋?。
《漢語大詞典》:不浸潤
固體與液體接觸時(shí),接觸面趨于縮小、液體不能附著在固體上的現(xiàn)象。如水銀不能附著在玻璃上,把水銀倒入玻璃容器內(nèi),水銀與玻璃壁接觸處的角度大于90°,表明接觸面趨于縮小,即水銀不浸潤玻璃。水不能附著在石蠟上,說明水不浸潤石蠟。
《高級漢語詞典》:浸潤不行
不受浸染
《國語辭典》:涵泳  拼音:hán yǒng
1.沉潛?!段倪x。左思。吳都賦》:「??鼊鯖鱷,涵泳乎其中?!?br />2.陶冶、品味。唐。韓愈禘祫議〉:「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澤?!埂吨熳诱Z類。卷五。性情心意等名義》:「且涵泳玩索,久之當(dāng)自有見。」
《國語辭典》:浸淫  拼音:jìn yín
1.浸漬、滲入?!稘h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是以六合之內(nèi),八方之外,浸淫衍溢?!?br />2.逐漸親附、漸次接近?!段倪x。王褒。洞簫賦》:「師襄嚴(yán)春不敢竄其巧兮,浸淫叔子遠(yuǎn)其類?!固?。韓愈 送孟東野序:「其存而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
《國語辭典》:陶镕(陶鎔)  拼音:táo róng
陶冶镕鑄?!豆僭捴改?。卷四。官話問答》:「他是前年進(jìn)的學(xué),我怕是他在家里荒疏學(xué)業(yè),所以我把他帶出來,投一位名師肄業(yè),以圖上進(jìn)。如今得蒙老兄陶镕,將來舍弟成名,舉家感戴,沒齒不忘也。」
《國語辭典》:游泳  拼音:yóu yǒng
1.在水中游動(dòng)?!蛾套哟呵铩?nèi)篇。問下》:「臣聞君子如美淵澤,容之,眾人歸之,如魚有依,極其游泳之樂。」
2.一種體育運(yùn)動(dòng)項(xiàng)目。人在水中以各種不同姿勢劃水前進(jìn)。
《漢語大詞典》:漸漬(漸漬)
浸潤。引申為漬染;感化。史記·禮書:“而況中庸以下,漸漬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三國 吳 韋曜 《博奕論》:“漸漬德義之淵,棲遲道藝之域?!?宋 曾鞏 《上歐陽學(xué)士第二書》:“未嘗不以前古圣人之至德要道,可行於當(dāng)今之世者,使 鞏 薰蒸漸漬,忽不自知其益,而及於中庸之門戶?!?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奈 魏 日以微言相漸漬, 福 惑焉,直以己意告母。” 李大釗 《現(xiàn)代史學(xué)的研究及于人生態(tài)度的影響》:“這種求真的態(tài)度,熏陶漸漬,深入于人的心性,則可造成一種認(rèn)真的習(xí)性?!?/div>
《國語辭典》:滋潤(滋潤)  拼音:zī rùn
1.浸潤、潤澤。如:「天降甘霖,滋潤大地?!?br />2.不乾燥的意思。漢。王充《論衡。是應(yīng)》:「彼露味不甘者,其下時(shí),土地滋潤,流濕萬物,洽沾濡溥?!?br />3.北方方言。指舒適。如:「如今只祈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大伙兒日子滋潤?!?/div>
《漢語大詞典》:沾渥(霑渥)
浸潤,滋潤。魏書·世祖紀(jì)上:“云雨震灑,流澤霑渥?!?/div>
分類:浸潤滋潤
《國語辭典》:津潤(津潤)  拼音:jīn rùn
1.浸潤、濕潤?!段倪x。左思。蜀都賦》:「紫梨津潤,榛栗罅發(fā)?!埂吨熳诱Z類。卷七三。易。井》:「如草木之生,津潤皆上行,直至樹末?!?br />2.富于神韻。唐。李翱 答朱載言書:「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掇章稱詠,津潤怪麗,六經(jīng)之詞也?!?br />3.酬謝的財(cái)物。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二?;蔽麟s志二》:「我輩欲君殫一月工,堆字若干,分贈(zèng)親友,冀得小津潤?!?/div>
《漢語大詞典》:沾沐
同“霑沐”。
(1).蒙受恩澤。 2.浸潤;滋潤。
《漢語大詞典》:漸潤(漸潤)
浸潤。 晉 傅玄 《文皇統(tǒng)百揆》詩:“洪澤所漸潤,礫石為珪璋?!?/div>
分類:浸潤
《漢語大詞典》:漸涵(漸涵)
猶浸潤。引申為漬染,感化。 明 歸有光 《嘉靖庚子科鄉(xiāng)試對策》之二:“擇其淳德謹(jǐn)厚者,而使之漸涵灌漬于德義而不知?!?清 唐孫華 《題吳門范氏秋夜課子讀書圖》詩:“善學(xué)在漸涵,善教無凌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