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詞典 1分類詞匯 10
《漢語大詞典》:化城
(1).一時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眾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眾生畏難,先說小乘涅槃,猶如化城,眾生中途暫以止息,進(jìn)而求取真正佛果。見《法華經(jīng)·化城喻品》。 南朝 宋 謝靈運 《緣覺聲聞合贊》:“厭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權(quán)可得寳。誘以涅槃,救爾生老?!?唐 朱子奢 《豳州昭仁寺碑》:“慧刀已裂,化城斯引?!?清 龔自珍 《支那古德遺書序》:“導(dǎo)之也有師,扶持之也有相,尚猶慮夫涉之也有淺深,閲之也有久暫,則有諸境以為之策,有化城以為之止息,乃有大事因緣以為之歸墟。”
(2).指幻境。 元 張仲深 《送全上人》詩:“自知浮世一化城,愿結(jié)跏趺面墻坐?!?br />(3).指佛寺。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竹徑從初地,蓮峰出化城?!?唐 劉禹錫 《賈客詞》:“邀福禱波神,施財游化城?!?明 何景明 《賢隱寺次劉朝信》詩:“化城依宿處,自學(xué)此身閒?!?br />(4).指海市蜃樓。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若九春三秋,天景清麗,必有素霧自岊起,須臾粉堞青甃,彌亙數(shù)里,樓臺轇葛,殊木異葩,數(shù)息中,霧氣散漫,不復(fù)見矣,謂之化城?!?br />(5).古寺名。廢址在今 安徽 當(dāng)涂 。 唐 李白 《陪族叔當(dāng)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fēng)亭》詩:“ 化城 若化出,金榜天宮開。” 王琦 注引《太平府志》:“古 化城寺 ,在府城內(nèi) 向化橋 西 禮賢坊 , 吳大帝 時建,基址最廣?!?/div>
《漢語大詞典》:浮山
(1).山名。即 包山 、 獅子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南。本屹立 錢塘江 心, 宋 元 以來隨著泥沙沉積,遂與北岸大陸連接。宋史·蘇軾傳:“ 浮山 峙于江中,與 漁浦 諸山犬牙相錯?!?br />(2).山名。即今 廣東省 饒平縣 西北 浮山 。 南宋 末與 元 兵交戰(zhàn)于此。
(3).山名。在今 陜西省 臨潼縣 南。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又西百二十里曰 浮山 ,多盼木,枳葉而無傷,木蟲居之?!?郝懿行 箋疏:“《水經(jīng)·渭水注》有 胏浮山 與 麗山 連麓而在南。蓋此是也。”
(4).指海市蜃樓。 清 黃宗羲 《海市賦》:“南海謂之浮山,東海謂之海市,是乃方言之託也。”
《漢語大詞典》:云樓(雲(yún)樓)
(1).聳入云霄的高樓。 晉 郭璞 《山海經(jīng)圖贊·瑯邪臺》:“ 瑯邪 嶕嶢,屹若云樓。” 隋 辛德源 《短歌行》:“馳射罷金溝,戲笑上云樓?!?唐 杜甫 《千秋節(jié)有感》詩之二:“御氣云樓敞,含風(fēng)綵仗高?!?唐 李賀 《夢天》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br />(2).指海市蜃樓。 唐 黃滔 《水殿賦》:“還如玉闕,控鼇海以崢嶸;稍類云樓,拔蜃江而聳峙?!?/div>
《漢語大詞典》:海蜃
海市蜃樓。常比喻虛無縹緲的事物。 宋 唐藝孫 《天香·龍涎香》詞:“海蜃樓高,仙娥鈿小,縹緲結(jié)成心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浙游日記:“其上嵌空紛綸,復(fù)闢一竇,幻片海蜃狀。” 周詠 《秋懷》詩之六:“烹狗藏弓事可哀,看他海蜃結(jié)樓臺?!?/div>
《國語辭典》:蜃景  拼音:shèn jǐng
是自然發(fā)生的光學(xué)現(xiàn)象,它將光線偏折而在遙遠(yuǎn)的距離或天空中生成虛像。也稱為「海市蜃樓」。
《漢語大詞典》:乾闥婆(乾闥婆)
1.梵語Gandharva的譯音,亦譯作“健闥縛”、“犍闥婆”。佛經(jīng)中經(jīng)常提到的“天龍八部”中的一類樂神。《維摩詰經(jīng)·佛國品》:“并餘大力諸天、龍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羅……悉來會坐?!?span id="d55rb5p"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四:“ 黑山 北有 香山 ,其山常有歌舞唱妓音樂之聲。山有二崛,一名 為盡 ,一名 善盡 ,七寶所成,柔輭香潔,猶如天衣妙音,乾闥婆王從五百乾闥婆在其中止?!?宋 王安石 《朱朝議移法云蘭》詩:“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河。不出阿蘭若,豈遭乾闥婆?”按,翻譯名義集·八部“乾闥婆”注引 鳩摩羅什 曰:“天樂神也。”
2.古代 西域 對樂人的美稱。《法華經(jīng)·玄贊》:“有四乾闥婆王。” 唐 窺基 注:“梵云健闥縛,此云尋香行,即作樂神,乾闥婆訛也。 西域 由此呼散樂為健闥縛,專尋香氣作樂乞求故?!?br />3.指海市蜃樓。大智度論卷六:“ 犍闥婆 者,日初出時,見城門樓櫓宮殿行人出入,日轉(zhuǎn)高轉(zhuǎn)滅,此城但可眼見而無有實,是名 犍闥婆 城?!?/div>
《漢語大詞典》:干闥婆
1.梵語Gandharva的譯音,亦譯作"健闥縛"、"犍闥婆"。佛經(jīng)中經(jīng)常提到的"天龍八部"中的一類樂神。
2.古代西域?qū)啡说拿婪Q。
3.指海市蜃樓。
《國語辭典》:蜃樓海市(蜃樓海市)  拼音:shèn lóu hǎi shì
參見「海市蜃樓」條。如:「名利地位、榮華富貴,到頭來也不過是蜃樓海市,一場幻夢而已?!?/div>
《國語辭典》:海市蜃樓(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種物理現(xiàn)象。以字義而言,蜃是指大蛤蜊,傳說蜃能吐氣而形成樓臺城市等景觀,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三。鱗部。蛟龍》。實際上,海市蜃樓的形成,是由于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遠(yuǎn)處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xiàn)象多在夏天時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出現(xiàn)。后亦用以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恶壸诸惥帯>硭牧?。山水門。海。海市》引《隋唐遺事》:「張昌儀恃寵,請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也作「海樓」、「蜃樓」、「蜃樓海市」。
《漢語大詞典》:蜃樓山市(蜃樓山市)
即海市蜃樓。 清 方以智 《東西均·擴信》:“ 何何氏 有擴信之密訣曰:‘……虛中見實,實中見虛,蜃樓山市,龍女施珠。’”參見“ 海市蜃樓 ”。
分類:海市蜃樓
《國語辭典》:海市蜃樓(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種物理現(xiàn)象。以字義而言,蜃是指大蛤蜊,傳說蜃能吐氣而形成樓臺城市等景觀,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三。鱗部。蛟龍》。實際上,海市蜃樓的形成,是由于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遠(yuǎn)處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xiàn)象多在夏天時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出現(xiàn)。后亦用以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恶壸诸惥帯>硭牧?。山水門。海。海市》引《隋唐遺事》:「張昌儀恃寵,請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也作「海樓」、「蜃樓」、「蜃樓海市」。
《國語辭典》:空中樓閣(空中樓閣)  拼音:kōng zhōng lóu gé
1.空中所見的樓臺觀閣。比喻脫離現(xiàn)實的幻想,不能實現(xiàn),沒有意義。《孽?;ā返诙换兀骸傅谙逻@部孽海花,卻不同別的小說,空中樓閣,可以隨意起滅?!?br />2.比喻高明通達(dá)者?!抖踢z書》卷七:「邵堯夫猶空中樓閣。」元。侯克中〈邵子無名公傳〉詩:「醉里乾坤元廣大,空中樓閣更高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