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49,分3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濟渡
濟國
濟用
拯濟
養(yǎng)濟
濟度
安濟
濟功
濟源
淮濟
濟生
求濟
大濟
濟勝具
取濟
《國語辭典》:濟渡(濟渡)  拼音:jì dù
使他人安全的通過水域。佛教以苦海比喻輪回,所以使他人脫離輪回苦海也稱為「濟渡」。《西游記》第二二回:「因此,特告菩薩,望垂憐憫,濟渡他一濟渡?!挂沧鳌笣取埂?/div>
《漢語大詞典》:濟國(濟國)
利國。謂對國家作出有益的貢獻。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退念古之受爵祿者,有異於此,皆以功勤濟國,輔主惠民?!?span id="dke463z" class="book">《宋書·沈攸之傳》:“卿忘 廉 、 藺 、 寇 、 賈 之事邪?吾本以濟國治家,豈計彼此之升降?!?/div>
《漢語大詞典》:濟用(濟用)
謂有助于運用或使用。后漢書·劉玄傳:“陛下定業(yè),雖因 下江 、 平林 之埶,斯蓋臨時濟用,不可施之既安。”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創(chuàng)機巧以濟用,總音數(shù)而并精者,蓺人也?!?宋 曾鞏 《議邊防給賜士卒只支頭子》:“在公可省輦運,在私可無負致營護之勞,而士卒之家,又速得錢物濟用?!?/div>
分類:有助運用
《漢語大詞典》:拯濟(拯濟)
救助;救濟。后漢書·律歷志中:“予末小子,託在於數(shù)終,曷以續(xù)興,崇弘祖宗,拯濟元元?” 唐 司空圖 《澤州靈泉院記》:“弛心則若涸其中,用之則若涌於外,皆拯濟之大權也。” 宋 蘇軾 《再論積欠六事四事札子》:“臣知 杭州 日,預先奏乞下發(fā)運司,多糴米斛,以備來年拯濟饑民?!?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老母昔蒙拯濟,今救君斷骨之厄也。”
分類:救助救濟
《國語辭典》:養(yǎng)濟(養(yǎng)濟)  拼音:yǎng ji
1.調養(yǎng)病體。如:「她已辭去工作,打算長時間待在鄉(xiāng)下養(yǎng)濟?!?br />2.奉養(yǎng)。如:「養(yǎng)濟父母」。
3.救濟。如:「在富裕的社會中,仍有不少低收入者,需要靠社會救助制度的養(yǎng)濟?!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232' target='_blank'>錢公輔 義田記:「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div>
《國語辭典》:濟度(濟度)  拼音:jì dù
使他人安全的通過水域。佛教以苦海比喻輪回,所以使他人脫離輪回苦海也稱為「濟度」。《雜阿含經》卷三六:「橋船以濟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給行旅,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長。」也作「濟渡」。
《漢語大詞典》:安濟(安濟)
(1).安撫救濟。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宋固殺人報》:“時 大觀 四年,朝廷方行安濟法,若有病者,則里正當任責?!?br />(2).完全渡過。 宋 何薳 春渚紀聞·龍神需舍利經文:“指顧之間風濤恬息,即安行,晚與前舟相及,往還皆獲安濟焉?!?/div>
《漢語大詞典》:濟功(濟功)
成就功業(yè)。晏子春秋·問下二:“ 管仲 ,君之賊者也,知其能足以安國濟功,故迎之于 魯 郊,自御,禮之於廟?!?span id="hohhbzt" class="book">《后漢書·黨錮傳序》:“叔末澆訛,王道陵缺,而猶假仁以效己,憑義以濟功?!?span id="ny1wl6z"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大饗六軍及 譙 父老于邑東”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且 武王 載主而 牧野 不陳, 晉襄 墨縗而三帥為俘,應務濟功,服其焉害。”
《駢字類編》:濟源(濟源)
元 元好問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 濟源盤谷非不佳,煙景獨覺蘇門多。
《駢字類編》:淮濟(淮濟)
南北朝 謝朓 和江丞北戍瑯邪城詩 京洛多塵霧,淮濟未安流。
《國語辭典》:濟生(濟生)  拼音:jì shēng
解救眾生。如:「他以濟生為志,所以藥房取名為『濟生堂』?!?/div>
分類:解救眾生
《韻府拾遺 霽韻》:求濟(求濟)
易:有言不信。疏:處困求濟,在于正身修德。若巧言飾詞,人所不信,則其道彌窮,故誡之以有言不信也。
《駢字類編》:大濟(大濟)
孔穎達尚書序:漢氏大濟區(qū)宇,廣求遺逸。
《漢語大詞典》:濟勝具(濟勝具)
指能攀越勝境、登山臨水的好身體。語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棲逸:“ 許掾 好游山水,而體便登陟,時人云, 許 非徒有勝情,實有濟勝之具?!?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 釣臺 、 西臺 ,兩峰并峙,高出層霄,余無濟勝具,不克登其巔?!币嘧鳌?濟勝資 ”。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引:“余鄙且怠,未必夙規(guī)於大道,益之病靡濟勝資,朝夕一壺如守五石瓠,其於六合之外,猶之坐井而闚。”
《漢語大詞典》:取濟(取濟)
謂取得資財或某種力量的幫助。蘇氏演義卷上引 漢 東方朔 神異經:“若狼為巨獸或獵人逐之而逸,即狽墜於地,不能取濟,遂為眾工所獲。”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鹽商利歸於己,無物不取,或從賒貸升斗,約以時熟填還。用此取濟,兩得其便?!?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以草茅設學常少數(shù),而資財又不足以取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