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366,分92頁顯示  上一頁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工業(yè)經濟
功濟宇內
剛柔并濟
經濟新聞
經濟指標
經濟指數
經濟制裁
經濟作物
經綸濟世
經世濟民
經濟蕭條
經濟危機
經濟史觀
經濟人權
經濟罷工
《國語辭典》:工業(yè)經濟(工業(yè)經濟)  拼音:gōng yè jīng jì
以工業(yè)活動為對象的經濟學,如生產理論、消費理論、價格等。
《國語辭典》:功濟宇內(功濟宇內)  拼音:gōng jì yǔ nèi
作用或能力足以救濟整個天下?!段倪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達人兼善,廢己存愛,謀解時紛,功濟宇內?!?/div>
《國語辭典》:剛柔并濟(剛柔并濟)  拼音:gāng róu bìng jì
剛強與柔和二種手段互相調劑、配合。如:「你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必須剛柔并濟,才能達到效果。」也作「剛柔相濟」。
《國語辭典》:經濟新聞(經濟新聞)  拼音:jīng jì xīn wén
新聞媒體對于與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有關的各種現象的動態(tài)報導。
《國語辭典》:經濟指標(經濟指標)  拼音:jīng jì zhǐ biāo
經濟資料的時間數列。即表示一經濟社會景氣變動的經濟資料與歷史數字,這些歷史資料可用來分析并預期景氣循環(huán)。
《國語辭典》:經濟指數(經濟指數)  拼音:jīng jì zhǐ shù
把世界各國的平均國民生產毛額,換算成以最高為一百的百分數。如西元一九八一年最高平均國民生產毛額的五個國家依次為卡達:27720美元/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4600美元/人,科威特:20900美元/人,瑞士:17430美元/人,盧森堡:15910美元/人,其經濟指數則分別為卡達:100,阿拉伯聯合大公國:89,科威特:75,瑞士:63,盧森堡:57。
《國語辭典》:經濟制裁(經濟制裁)  拼音:jīng jì zhì cái
在國際間由某國或某些國家聯合對某一國家在經濟上進行抵制,如禁止貿易或投資等,以抗議該國所采行的某些政策,或違反某國際法的行為。如西元一九六六年聯合國與安理會對羅德西亞的經濟制裁,及美國于一九八六年聯合西方國家對南非的抵制。
《國語辭典》:經濟作物(經濟作物)  拼音:jīng jì zuò wù
主要為輕工業(yè)提供原料的農作物。如纖維作物、油料作物及糖料作物等。也稱為「技術作物」。
《國語辭典》:經綸濟世(經綸濟世)  拼音:jīng lún jì shì
經綸,整理絲縷,引申為治理政事。經綸濟世指治理國事,拯救世局。元。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想你學成經綸濟世之策,立國安邦之謀,若列朝綱,憑此大才,得受官爵顯揚于世。」《三國演義》第三五回:「若孫乾、糜竺輩,乃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div>
《國語辭典》:經世濟民(經世濟民)  拼音:jīng shì jì mín
治理世事,救助人民。如:「他抱持經世濟民大志,所以憂以天下,樂以天下?!?/div>
《國語辭典》:經濟蕭條(經濟蕭條)  拼音:jīng jì xiāo tiáo
經濟景氣循環(huán)中,因需求量遠低于生產量而出現生產過剩、銷貨減少且售價普遍降低的現象,導致企業(yè)關閉,生產縮小而失業(yè)擴大,各種社會問題隨之產生的一種現象。
《國語辭典》:經濟危機(經濟危機)  拼音:jīng jì wéi jī
經濟社會因生產、消費失去平衡,造成物價動蕩,信用破壞,企業(yè)倒閉,失業(yè)增加,而陷于經濟混亂的狀態(tài)。也稱為「經濟恐慌」。
《國語辭典》:經濟史觀(經濟史觀)  拼音:jīng jì shǐ guān
1.認為物質條件是影響社會變遷主要因素的思想;一般稱為「唯物史觀」。
2.書名,美國經濟學者塞利格曼(Edwin Robert Anderson Seligman,西元1861~1939)于1902年出版《經濟史觀》(The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一書,以經濟史觀詮釋馬克思學說。該書由陳石孚翻譯為中文,1920年在上海出版,是中國最早專門介紹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專書之一。
《國語辭典》:經濟人權(經濟人權)  拼音:jīng jì rén quán
人在法律上享有經濟權利,不受政府、團體或個人侵犯。其內容包含消費權、生產和就業(yè)權等。
《國語辭典》:經濟罷工(經濟罷工)  拼音:jīng jì bà gōng
帶有經濟性質的同盟罷工,目的為要求增加工資或反對減少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