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寧府建陽人,字道濟,一作通濟,一字子野,號芹溪。隱居不仕。穎敏嗜學,該貫子史,尤邃于《易》。與朱熹友善,嘗相往來問答。朱熹書“芹溪小隱”匾其堂楣,并著《復(fù)齋銘》、《芹溪九曲》等詩文贈之,又為其詩作序。有《易說》、《論語纂訓(xù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6—1161
【介紹】:
金曲阜人,字元濟??篆[子。熙宗皇統(tǒng)二年,襲封衍圣公,加承直郎。
人物簡介
全宋詩朱渙,字濟仲,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士。事見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四。今錄詩七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子齊。莫伯镕子。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為平江府錄事參軍。二十四年又中博學宏詞科。累官給事中。與侍御史李衡、直學士周必大、諫官王希呂,因反對外戚張說以節(jié)度使掌兵權(quán)事,同時罷職。后仕至司農(nóng)少卿。
全宋詩莫濟(?~一一七八),字子齊,歸安(今浙江湖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士(《嘉泰吳興志》卷一七),調(diào)平江府錄事參軍。二十四年,復(fù)中博學宏詞科(《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六)。三十年,充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同上書卷一八五)。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遷著作佐郎、禮部員外郎(《南宋館閣錄》卷七)。累官權(quán)給事中。八年(一一七二),因事出知溫州(《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傳》)。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召為秘書監(jiān),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出知寧國府(《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卷八)。五年,卒于中書舍人任(《周文忠公集》卷三八《祭莫子齊舍人文》)。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六七四莫濟(?——一一七八),字子齊,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伯镕長子。紹興十五年進士,為平江府錄事參軍,復(fù)中二十四年博學宏詞科。累官著作佐郎、給事中,后仕至司農(nóng)少卿。淳熙五年卒。見周必大《祭莫子齊舍人文》(《周文忠公集》卷三八),《宋會要輯稿》運歷一之二六、職官七之二八、職官二六之二○,《嘉泰吳興志》卷一七,《南宋館閣錄》卷七、八,《宋史》卷三四、四七○。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三九三蔡濟,梓州(治今四川三臺)人,乾道中進士。見民國《三臺縣志》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5—?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濟翁。楊萬里族弟。寧宗慶元二年進士。為寧遠主簿。嘉定三年為大理司直,七年知滕州,被論放罷。又曾知瓊州。官至安撫使。有詞集《西樵語業(yè)》。
全宋詩楊炎正(一一四五~?),字濟翁,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萬里族弟。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士,調(diào)寧遠簿。五年,詔除架閣,未上即被劾落(《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二七)。嘉定初遷大理司直,三年(一二一○),出知藤州,七年,罷(同上書職官七三之四四、七五之四)。后以事戍瓊州,十年,始北歸(明正德《瓊臺志》卷三二)。有《西樵語業(yè)》一卷。事見《誠齋集》卷七六《靜庵記》、卷一一四《詩話》。今錄詩二十一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邵武人,字濟叔。孝宗淳熙五年授常寧縣尉,調(diào)浮梁縣丞,為政廉而有惠,陂塘渠堰,多所修筑。遷貴州推官致仕。喜讀書,手不釋卷。好施與,歲散囷米,以濟貧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7或1148—1209
【介紹】:
宋僧。臺州天臺人,俗姓李,字湖隱。年十八就杭州靈隱寺落發(fā)出家,狂嗜酒肉,人稱濟顛,或稱方圓叟,后世俗稱濟公。復(fù)居凈慈寺,火發(fā)寺毀,行化諸地。相傳屢顯神通,事跡甚多。寧宗嘉定初坐逝,葬虎跑塔中。
全宋詩釋道濟(一一四八~一二○九),號湖隱,又號方圓叟,俗姓李,天臺臨海(今浙江臨海市)人。年十八于靈隱寺落發(fā),嗜酒肉,人稱濟顛。后依凈慈長老德輝為記室。寧宗嘉定二年卒(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六八、《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九謂卒年七十三)。有《鐫峰語錄》十卷及《道濟詩》(《凈慈寺志》卷一九),已佚。事見《北澗集》卷一○《湖隱方圓叟舍利銘》,《凈慈寺志》卷一○有傳?!〉罎?,《續(xù)藏經(jīng)》所收《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實為小說,內(nèi)容多有偽托,如記道濟圓寂后尚有詩寄少林長老等。姑與《禪宗頌古聯(lián)珠通集》等書所錄,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六○六三道濟(一一三七——一二○九),字湖隱,號方圓叟,俗姓李,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幼生宦室,年十八依杭州靈隱寺佛海禪師出家。為人放蕩不拘,破裈袒裎,飲酒食肉,浮沉市井,人稱濟顛。以是為靈隱所逐,入杭州南屏山凈慈寺為書記。浪游數(shù)十年,足跡幾半天下。嘉定二年卒,年七十三(一云年六十,又云紹興十八年生)。后世稱為濟公活佛。有文十馀篇傳世,后人編次為《濟祖師文集》。見釋居澗《北澗集》所載《湖隱方圓叟舍利銘》,《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九,《敕建凈慈寺志》卷一○。
補續(xù)高僧傳·感通篇濟顛者。名道濟。明顛者。名惠明。二師。示跡同時而各郡。然皆以素風顛。人因稱濟顛。明顛。濟顛之顛。為尤甚。飲酒食肉。與市井浮沉。喜打筋斗。不著裈形媟露。人姍笑。自視夷然。出家靈隱寺。寺僧無不唾罵。逐之居凈慈寺。為人誦經(jīng)。下火得酒食。不待召而赴。吟詩曰。何須林景勝瀟湘。只愿西湖化為酒。和身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息人之諍。救人之死。皆為之于戲謔談笑間。神出鬼沒。人莫能測。年七十三示化。明顛者。潦倒猖狂。衣不蔽體。大雪中。袒膊跣足而行。手弄摩鐵釘。遇瓦礫拾置袖中。人誠語相向。則答以機鋒。或侮之。則酬以狂言。入市。群兒爭挽袖覓錢。或與之一錢兩錢?;虿慌c。喧叫語笑。衢路闐塞。人或飯之。不問遠近識不識。皆凌晨而至?;蚴??;虿皇?或反探袖出錢置幾上。不謝而去。一時倭奴見之。羅拜云。曾向海中失風。得此僧幸免于死。且能詩?;虺州牌阉黝}。隨口云。根下塵泥一點無。性便泉石愛清孤。當時不惹湘江恨。葉葉如何有淚珠。與濟顛實未相識。偶遇于朱涇。目之曰咦。濟顛贈之詩曰。青箬笠前天地闊。碧蓑衣底水云寬。不言不語知何事。只把人心不自謾。二顛俱南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四書記禪師。出浙東天臺李氏貴族。名道濟。母夢吞日而孕。娩時紅光燭室。國清本禪師。以為法中之寶。摩頂而讖之。濟年十八。走靈隱。見瞎堂遠公。遠即為濟斬發(fā)。未逾年。神悟絕倫。遠為印可。然濟性狂簡。出入僧堂。每大言忤眾。眾以濟犯規(guī)。白遠。遠曰。禪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耶。自后常出冷泉亭。與少年撲跤。或狂歌酒肆?;蛉ズ粼扯?。引猿同翻觔斗。或攜葷酒。污看經(jīng)處。主事復(fù)白遠。遠惟以顛僧保護之。是以呼為濟顛云。遠公歿。濟之顛酒愈甚。寺不容住。遂掛搭凈慈。凈慈德輝長老。奇濟行履。以書記延之。然終不能忍酒。凈慈之眾。亦短濟于輝前。輝之曲護亦如瞎堂。書記常私游十六聽朝官之門。毛陳二太尉。日以香醪饋之。人不敢非。書記醉則賦詩千百言。言超意表。識者尚之。一晚醉臥十里松寺。主令人扶歸。憨睡廚下。初夜分忽起繞廊??窈艋鸢l(fā)。眾以為顛。中夜羅漢堂琉璃火。延幡腳寺燬。輝公乃留偈。承光化去。書記遂請嵩少林主方丈。嵩之賢書記亦如輝公。書記則曲設(shè)靈機。而夢感朝廷。不二載。萬礎(chǔ)千楹。頓還舊觀。又以兩廊影壁未就。欲達臨安新任王安撫而成之。嵩止曰。不可。我聞王公微時。常投齋僧寺。業(yè)被寺僧所賣。王公怒。題寺壁曰。遇客頭如鱉。逢齋項似鵝。今凡見僧皆恨。汝干之可得耶。眾亦阻之。書記笑而唯。徑投府前。值王公升堂。書記則探頭引望。王公大怒。令陰執(zhí)擬笞之。書記曰。吾乃凈慈書記濟顛僧也。有段因緣。惟閣下能省。特來計較耳。公亦微聞濟顛詩酒之名。意稍解。書記遂以王公昔年題壁事。造妙語諷之。王公大笑。留濟公。宿內(nèi)衙。濟公徐以影壁意扣之。王公遂捐鈔三千貫。以懺前非。濟公之演化無礙。約類如此。至若釋結(jié)弭災(zāi)。游戲三昧。異跡饒剩。不勝述也。一日入城訪舊。與張?zhí)狳c。飲酒賦詩。歸便臥疾。嵩下安樂堂。問公。公撫榻謝曰。慚愧。乃請嵩為沈萬法披剃。萬法為人誠重。事公有年。公隨命萬法。報諸詩酒故檀。即沐浴跏趺書偈。瞑目而逝。太尉朝官俱赴凈慈。諸山宿德畢集會。送者千萬人。至虎跑寺前。茶毗。獲無數(shù)舍利?;刂羶舸人虑啊S卸心_僧。謁嵩曰。某甲適從六和塔過。遇濟公。寄書一緘僧鞋一雙。嵩大驚曰。濟公終時。我以此鞋。易其敝屣。對眾啟緘。其辭懇切。計二百零九言。紙馀又附頌曰??床恢ee認笊籬是木杓。昨夜三更月正西。麒麟撼斷黃金索。幼年曾到雁門關(guān)。老少分明醉眼看。憶昔面前當一箭。至今猶是骨毛寒。只因面目無人識。又往天臺走一番。又旬馀。有錢塘差使。過天臺山下。會濟公。復(fù)寄來詩二首。又后五十年。有范村人。送木料于凈慈。言近屬濟公所化。
贊曰。濟公徹樞旨于瞎堂言下。遂以格外玄機?;焖淄瑝m?;虺帮L弄月。發(fā)明佛祖心宗。時不怪。以顛僧目之。幸也。及示化天下。始同稱公。為不可測人。豈非末后實效光明之被于萬物也。博矣。于戲鑒公生平。若非賢圣應(yīng)世。求不巧盡拙。生亦不可得也。
人物簡介
中州集楫,字濟川,長子人。年十九,天德三年擢第,除著作郎。母老丐歸養(yǎng),許之。泰和三年,以省掾從吏部尚書梁肅使宋,副趙王府長史直臣獵淮上,射一虎斃之。濟川有詩記其事,語意俊拔,泗州守刻石于鎮(zhèn)淮堂。濟川官至孟州防禦使。子元吉,字祐之,明昌二年進士。元圭,字達之,泰和三年進士。皆有名于時。曾孫??道,今在武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3—1221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濟之。光宗紹熙元年進士。寧宗開禧初為太學博士。時韓侂胄執(zhí)政,炎請外,通判建寧軍,臨行極言諸法紛更,大失人心。歷知嘉興、溫州、興化軍,寬征嗇用,政績甚多。后奉祠歸。
全宋文·卷六五六三吳炎(一一五三——一二二一),字濟之,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紹熙元年進士第,授桂陽軍學教授。嘉泰初,除戶部架閣文字,累遷太學博士。以韓侂胄擅權(quán),丐外,通判建寧軍,改判興化軍,所至皆有政績。嘉定十四年卒,年六十九。見劉克莊《后村大全集》卷一五四《太常博士吳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字濟仲。光宗紹熙進士。以承奉郎為房州竹山縣尹,有治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金神隱水完顏部人。為其部勃堇。與同部人把里勃堇等歸附劾里缽。常在劾里缽左右,參與謀議。熙宗天會間卒。章宗明昌五年,追謚忠濟。
人物簡介
中州集楫,字巨濟,先世泰州長春人。有官于山陰者,遂占籍焉。曾祖頤宗,銀青榮祿大夫。祖惠懷,遠大將軍。父夭白,虢縣簿。巨濟,明昌五年詞賦第一人,仕至鎮(zhèn)戎州刺史。為人有蘊藉,善談?wù)摚馁x詩筆截然有律度,時人甚愛重之。陜州詩云:駭浪奔生馬,荒山臥病駝。永寧劉氏園亭云:菊老芙蓉衰,梨柿葉爭絳。叩門人不應(yīng),一犬吠深巷。此類甚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湖州德清人,字兼濟。李彥穎子。孝宗乾道八年進士。寧宗慶元元年以將作監(jiān)擢為右正言,力攻慶元黨人,排斥趙汝愚,公論丑之。后轉(zhuǎn)為浙東提舉,歷知鎮(zhèn)江、潭州、慶元等府。
全宋文·卷六三六一李沐,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彥穎子。登乾道八年進士第。紹熙初為樞密院編修官、秘書丞,累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刑部尚書。慶元中,與臺諫共排趙汝愚,善類一空,公論丑之。后出為浙東提舉,歷知鎮(zhèn)江、潭州。為臣僚論列,以寶文閣直學士提舉隆興府玉隆萬壽宮。嘉定元年,臣寮復(fù)論其不恤公議、彈劾善良,詔落職罷祠。見《宋史》卷三八六《李彥穎傳》及《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三○等。
人物簡介
全宋詩楊濟,字濟道,晉源(今四川崇州)人,一作遂寧(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三)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進士。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除秘書郎兼日歷所編類圣政檢討官。六年,進著作佐郎。嘉泰元年(一二○一),出知果州。終潼川路轉(zhuǎn)運判官。有《鈍齋集》,已佚。事見《鶴山集》卷五三《楊濟道鈍齋集序》、《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