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366
典故
27
詞典
549
分類詞匯
16
佛典
30
其它
744
共1366,分92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13
14
15
16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濟渠
支濟
朝濟
濟拔
濟育
分濟
濟盈
濟汾
濟清
濟慈
濟鄆
濟乏
濟淮
盡濟
北濟
《駢字類編》:
濟渠(濟渠)
水經(jīng):瓠子河出東郡濮陽縣北河,東至濟陰句縣為新溝,又東北過廩丘縣,為濮水,又北過東郡范縣東北為濟渠,與將渠合。江淹遂古篇:魏開濟渠螺蚌堅子。
《漢語大詞典》:
支濟(支濟)
支給接濟。 宋
范仲淹
《奏為陜西西路入中糧草及支移二稅》
:“臣竊見 陜西 四路各屯重兵,所入中糧草又無定數(shù)……縱使 元昊 納款,未能頓解邊兵,悠久何以支濟?”
分類:
支給
接濟
《駢字類編》:
朝濟(朝濟)
左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國語辭典》:
濟拔(濟拔)
拼音:
jì bá
幫助拯救。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濟拔顛危,匡扶社稷,可不謂之仁乎?」《喻世明言。卷八。吳保安棄家贖友》:「雖與仲翔從未識面,然素知其為人義氣深重,肯扶持濟拔人的?!?/div>
分類:
幫助
拯救
提拔
《漢語大詞典》:
濟育(濟育)
救濟撫育。
《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
:“古之建官,所以濟育羣生,統(tǒng)理民物也,故為之君長以司牧之?!?晉
潘尼
《火賦》
:“濟育羣生,則天地之惠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元帝紀》:“朕以寡德,纂承洪緒,上不能調(diào)和陰陽,下不能濟育羣生,災(zāi)異屢興,咎徵仍見?!?/div>
分類:
救濟
撫育
《漢語大詞典》:
分濟(分濟)
拿出財物救濟他人。
《
北史·樊子鵠傳
》
:“后出為 殷州 刺史。屬歲旱儉, 子鵠 恐人流亡,乃勒有粟家分濟貧者。” 唐
韓愈
《祭石君文》
:“敢忘分濟,念力未任?!?/div>
分類:
出財
財物
救濟
他人
《分類字錦》:
濟盈(濟盈)
詩有?濟盈。毛傳:沵,深水也。盈,滿也。
分類:
津
《分類字錦》:
濟汾(濟汾)
李乂
奉和登驪山高頂寓目應(yīng)制詩
謬陪登弇駕,欣奉濟汾篇。
分類:
巡幸
《駢字類編》:
濟清(濟清)
戰(zhàn)國策見河濁下。
《國語辭典》:
濟慈(濟慈)
拼音:
jì cí
John Keats
人名。(西元1795~1821)英國詩人。生于倫敦,父母早逝,由外祖母收養(yǎng),生活清苦。曾入醫(yī)院習(xí)醫(yī),并取得內(nèi)科醫(yī)生執(zhí)照。后棄醫(yī)寫詩,與拜倫、雪萊齊名。因患肺疾,二十六歲卒于羅馬。著有詩篇〈安狄美恩〉、〈夜鶯歌〉、〈圣艾妮絲節(jié)前夕〉等。也譯作「岐次」。
分類:
人名
英國
詩人
倫敦
公元
《駢字類編》:
濟鄆(濟鄆)
宋史楊戩傳:見山濼下東。歐陽修釋秘演詩集序:十年之間,秘演北渡河 之。濟鄆無所合,困而歸。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
《漢語大詞典》:
濟乏(濟乏)
救助窮人。
《
晉書·何攀傳
》
:“ 攀 雖居顯職,家甚貧素,無妾媵伎樂,惟以周窮濟乏為事。”
分類:
救助
窮人
《韻府拾遺 佳韻》:
濟淮(濟淮)
宋書武帝紀:徐赤特軍戰(zhàn)敗,赤特棄馀眾,單舸濟淮,賊遂率數(shù)萬屯丹陽郡。魏書高祖紀:太和十九年正月己亥,車駕濟淮。二月甲辰,幸八公山。
《韻府拾遺 薺韻》:
盡濟(盡濟)
吳越春秋:禹傷父功不成,循江溯河,盡濟甄淮,乃勞身焦思以行。
《駢字類編》:
北濟(北濟)
陳書南康王曇朗傳:高祖北濟江,圍廣陵,宿預(yù)人東方光據(jù)鄉(xiāng)建義,乃遣曇朗與杜僧明自淮入泗,應(yīng)赴之。呂覽:周昭王親將征荊,辛馀靡長且多力,為王右還反涉漢,梁敗,王及蔡公抎于漢中。辛馀靡振王北濟,又反振蔡公。周公乃侯之于西翟,實為長公。殷整甲徙宅西河,猶思故處,實始作為西音。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