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辛若濟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天圣元年(1023)任通州知州。天圣二年(1024)任道州知州。明道二年(1033)任袁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2—1060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梅詢從子。初以蔭補桐城主簿,歷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仁宗皇祐三年召試,賜進士出身。以學士趙概等十余人薦,授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都官員外郎,預修《唐書》。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有《宛陵先生集》、《唐載記》、《毛詩小傳》等。
詞學圖錄
梅堯臣(1002-1060) 字圣俞。宛陵(今安徽宣州宣城)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皇祐三年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為詩提倡"平淡",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并稱"梅歐"、"蘇梅"。劉克莊在《后村詩話》中稱為宋詩"開山祖師"。曾注《孫子兵法》。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詞見《能改齋漫錄》。
全宋文·卷五九二
梅堯臣(一○○二——一○六○),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工詩,以深遠古淡為意,間出奇巧,初未為人所知。天圣中,用叔父梅詢蔭為桐城主簿,調(diào)河南主簿。錢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賞之,為忘年交,引與酬唱。歐陽修與為詩友,自以為不及。繇是知名于時。景祐元年,自德興縣令知建德縣。寶元二年,知襄城縣。慶歷元年,監(jiān)湖州稅;五年,為許昌簽書判官;八年,為簽書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实v四年監(jiān)永濟倉。大臣屢諫宜在館閣,嘉祐元年召試,賜進士出身,為國子監(jiān)直講。五年,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預修《唐書》,成,未奏而卒。撰《唐載記》二十六卷、《毛詩小傳》二十卷,注《孫子》十三篇,有《宛陵集》四十卷。見歐陽修《梅圣俞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三),《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人物簡介

簡介
景祐三年(1036)任康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七
康濟,自號博陽山遺民,仁宗時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3—1078 【介紹】: 宋應(yīng)天府楚丘人,字誠之。舉進士。擢廣西提點刑獄,攝帥事。善撫土著,招降儂智高子宗旦,邊民呼為“桂州李大夫”。神宗時,累官至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秦州。反對王韶開熙河。上書極論時政得失,乞召用司馬光、蘇軾等。遭呂惠卿劾,貶和州團練副使。有《珠溪詩集》。
全宋詩
李師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誠之,楚丘(今山東曹縣東南)人。舉進士,調(diào)并州推官。應(yīng)鄜延經(jīng)略使龐籍辟,知洛川縣。龐籍為樞密副使,移知延州敷政縣、興元府褒城縣,改管干鄜延路經(jīng)略機宜事。仁宗祐三年(一○五八),遷提點廣西刑獄、權(quán)經(jīng)略事。七年,改知濟州,歷知兗州、鳳翔府。神宗熙寧初,擢天章閣待制、河東都轉(zhuǎn)運使。西夏事起,改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秦州,坐與王韶戰(zhàn)守意異,王安石主韶,遂降知舒州,徒知洪、登、齊、瀛州。又因上書言事忤執(zhí)政,貶和州團練副使,稍徙單州。復右司郎中,分司南京。元豐元年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奏議二十卷,已佚。今存《珠溪集》一卷。事見《忠肅集》卷一二《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三二有傳?!∮袔熤性?,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七《珠溪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一○三○
李師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誠之,本楚丘(今山東曹縣)人,徙居鄆(今山東鄆城)。年十五上封事言時政,由是知名。舉進士,龐籍辟知洛川縣,又薦為太子中允、知敷政縣,權(quán)主管經(jīng)略文字。提點廣西刑獄,攝帥事,邊人化聽,稱李大夫,不敢名。還知濟、兗二州,遷直使館,知鳳翔府。熙寧初,拜天章閣待制、河東都轉(zhuǎn)運使,知秦州,為政持重總大體,乞召司馬光、蘇軾等置左右,為呂惠卿所排,貶和州團練副使。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薦其有王佐才,雖屢黜,氣未嘗稍衰。元豐元年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奏議二十卷。事見劉摯《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銘》(《忠肅集》卷一二),《宋史》卷三三二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寶臣。劉平弟。以父蔭補三班奉職。任襄州兵馬監(jiān)押,漢江暴漲,親涉水率眾捍城。累遷鄜延路兵馬都監(jiān),徙知籠竿城。西夏侵邊,兼濟以千余兵擊敗其數(shù)萬眾。以兄戰(zhàn)沒,特授內(nèi)殿崇班。歷知原、寧、鄜、冀、惠、雄、忻諸州,官終管勾三班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揚州人,字濟叔。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第一。歷知制誥、翰林學士,嘗疏論宰相陳執(zhí)中奸邪。神宗時知開封府,精識過人,辨論立斷,豪惡斂跡。官終樞密直學士。卒年五十五。
全宋詩
呂溱(一○一四~一○六八),字濟叔,揚州(今屬江蘇)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第一,時年二十五(《宋歷科狀元錄》卷三)。通判亳州,遷直集賢院。出知蘄、楚、舒州。進知制誥。皇祐三年(一○五一)出知杭州(《乾道臨安志》卷三)。入為翰林學士。歷知徐州、和州、江寧府。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加龍圖閣學士再知杭州,徙知開封府(同上書)。神宗熙寧元年卒,年五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上官拯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武軍光澤人,字公濟。仁宗慶歷六年進士。授建寧縣丞,遷上杭縣令,調(diào)衡州錄事參軍,聽訟明敏,奸黠無所肆其巧。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道濟。登進士第。歷知榮州,筑東西二堤除水患。累官江淮發(fā)運使,所至有政績。性和柔,不與人校曲直,不記私怨,時論服其為長者。加天章閣待制,徙知永興軍、青、潁、秦三州。卒年六十五。
全宋詩
羅拯(一○一六~一○八○),字道濟,祥符(今河南開封)人。登進士第,歷知榮州、秀州,為江西轉(zhuǎn)運判官、提點福建刑獄,遷轉(zhuǎn)運使。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為江淮發(fā)運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二),六年為左司郎中,加天章閣待制(同上書卷二四七),九年知永興軍(同上書卷二七四)。元豐元年(一○七八)知青州(《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二年知潁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九),三年知秦州,卒,年六十五(同上書卷三○六)。《宋史》卷三三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
羅拯(一○一六——一○八○),字道濟,祥符(今河南開封)人。第進士,歷知榮州、秀州、江西轉(zhuǎn)運判官、福建提點刑獄,遷轉(zhuǎn)運使。熙寧三年為江淮發(fā)運使,八年知永興軍,十年改知青州。元豐二年自潁州改知秦州,三年八月卒于任,年六十五。見《宋史》卷三三一本傳及《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8—1089 【介紹】: 宋真定靈壽人,字公伯。曹彬?qū)O,仁宗曹皇后弟。自右班殿直累進殿前都虞候,出知澶、青、許三州,徙河陽。以節(jié)度使為宣徽北院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兼侍中,封濟陽郡王。神宗元豐中以司徒兼中書令。哲宗即位,加少保。性和易,美儀度,通音律,善弈射,喜為詩。神宗每咨訪以政,然退朝終日,語不及公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益州郫縣人,字正臣。章惠太后從父弟。少無賴,性暴戾。以章惠顯累官諸州刺史、團練使,然屢坐不法遭貶,官終建寧軍留后、提舉四園苑及在京諸司庫務(wù)。卒謚莊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僧。俗姓于,字廣濟。通小學。有《龍龕手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女真完顏部人。金源郡王完顏婁室子。年十七從太祖攻遼寧江州,力戰(zhàn)受傷。后從父圍太原,敗宋軍。襲父職合扎猛安,累遷元帥左監(jiān)軍。官終京兆尹。卒年六十一,謚貞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果州南充人,字濟川。登進士第。刻苦讀書,于《六經(jīng)》、諸子百家及山經(jīng)、地志、醫(yī)卜之術(shù),無所不學。為范仲淹、文彥博、龐籍等所器重。累官集賢校理,知漢州、合州,遷司封員外郎。為人長厚,有操行,生平不言人過惡。有《治道中術(shù)》、《春秋本旨》、《廬江集》。
全宋文·卷五九八
何涉,字濟川,南充(今四川南充)人。父祖皆業(yè)農(nóng),涉始讀書。景祐元年進士及第,調(diào)洛交主簿,改中部令。范仲淹辟為彰武軍節(jié)度推官,遷著作佐郎,管勾鄜延等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司機宜文字。后改秘書丞,通判眉州,徙嘉州。嘉祐中為集賢校理,求歸蜀,得知漢州,移合州。累官尚書司封員外郎。著《治道中術(shù)》六卷、《春秋本旨》五卷、《廬江集》七十卷。《宋史》卷四三二《儒林傳》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1—1091 【介紹】: 宋南劍州尤溪人,字公濟。仁宗慶歷六年進士。為循州判官。遷知六合縣,開陂塘三十六。歷官至淮南轉(zhuǎn)運使。性廉謹方嚴,居官有治績,才行為王安石所稱,然終以鯁挺不得進用。
全宋詩
林積(一○二一~一○九一),字功濟,一作公濟,尤溪(今屬福建)人。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始為循州軍事判官,后知湖州安吉縣、吉州安福縣。神宗熙寧間由都官員外郎改職方員外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八),為撫州通判。歷知齊州、泗州。元豐中除江西轉(zhuǎn)運判官,俄移廣南東路提點刑獄(《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六之二四)。后知福州,兼本路兵馬鈐轄。官終中散大夫、淮南轉(zhuǎn)運使。哲宗元祐六年卒,年七十一。事見《演山集》卷三三《中散大夫林公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