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漿胎(漿胎)
瓷器名。因以澄漿成形,故名。胎薄體輕,精致美觀。出現(xiàn)于 明 清 兩代,而以 康熙 、 雍正 時(shí)期的白釉印花及青花碗、印盒等為多。
《漢語大詞典》:漿荇(漿荇)
泛指粗茶淡飯。
《韻府拾遺 艷韻》:漿艷(漿艷)
柳貫《》:漿艷葡萄碗。香寒翡翠爐。
《駢字類編》:漿酏(漿酏)
周禮》:酒正:辨四飲之物,一曰清,二曰醫(yī),三曰漿,四曰酏。
《國語辭典》:漿子(漿子)  拼音:jiāng zi
漿糊?!秲号⑿蹅鳌返诙幕兀骸覆皇墙o她燒烙鐵,便是替她刮漿子,混著她都算一樁事?!?/div>
分類:漿糊
《國語辭典》:漿糊(漿糊)  拼音:jiāng hú
用番薯粉或太白粉所煮制而成的黏糊狀物,常用來黏接兩物品。
《漢語大詞典》:漿水不交(漿水不交)
漿水不沾。謂為官清廉,無取于民。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 后漢 諒輔 ,字 漢儒 , 廣漢 新都 人。少給佐吏,漿水不交。為從事,大小畢舉,郡縣斂手?!?/div>
《國語辭典》:金漿玉醴(金漿玉醴)  拼音:jīn jiāng yù lǐ
1.美酒。
2.仙藥。見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金丹》。
《分類字錦》:金漿玉實(shí)(金漿玉實(shí))
康子玉《瓜賦》:大則三尺二升,美則金漿玉實(shí)。文苑英華注:三尺二升,疑當(dāng)作二尺三斗。
分類:
《漢語大詞典》:金漿玉液(金漿玉液)
見“ 金漿玉醴 ”。
《國語辭典》:金漿玉醴(金漿玉醴)  拼音:jīn jiāng yù lǐ
1.美酒。
2.仙藥。見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金丹》。
《分類字錦》:賣漿值涼(賣漿值涼)
《白帖》,姜子牙少貧,賣漿值天涼,屠牛賣肉值天熱而肉敗。
《國語辭典》:面漿(麵漿)  拼音:miàn jiāng
用以黏貼紙、布等物品的糊狀物?!督鹌棵吩~話》第五三回:「把藥來看玩了一番,又恐怕藥氣出了,連忙把面漿來依舊封得緊緊的?!?/div>
分類:漿糊
《分類字錦》:連珠云漿(連珠云漿)
見上注。
分類:漿
《國語辭典》:燎漿泡(燎漿泡)  拼音:liáo jiāng pào
皮膚因燙傷或火傷而引起的水泡。如:「小心!別把手上的燎漿泡弄破了!」也稱為「燎泡」。
《國語辭典》:燎漿(燎漿)  拼音:liáo jiāng
皮膚因燙傷或火傷而起的水泡。元。李好古《張生煮?!返谌郏骸竸t見錦鱗魚活潑剌波心跳,銀腳蟹亂扒沙在岸上藏,但著一點(diǎn)兒就是一個(gè)燎漿。」《西游記》第二五回:「把那小道士們臉上燙了幾個(gè)燎漿大泡!」也稱為「燎泡」。
《漢語大詞典》:料漿泡(料漿泡)
因燙傷而起的水泡。 元 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釃這么滾湯般熱酒來盪我,把我的嘴唇都盪起料漿泡來?!眳⒁姟?燎漿 ”。
分類:燙傷水泡
《國語辭典》:燎漿(燎漿)  拼音:liáo jiāng
皮膚因燙傷或火傷而起的水泡。元。李好古《張生煮?!返谌郏骸竸t見錦鱗魚活潑剌波心跳,銀腳蟹亂扒沙在岸上藏,但著一點(diǎn)兒就是一個(gè)燎漿?!埂段饔斡洝返诙寤兀骸赴涯切〉朗總兡樕蠣C了幾個(gè)燎漿大泡!」也稱為「燎泡」。
《國語辭典》:潦漿泡(潦漿泡)  拼音:liáo jiāng pào
因火傷或燙傷而在皮膚上形成的水泡?!端疂G傳》第八回:「林沖看時(shí),腳上滿面都是潦漿泡?!挂沧鳌噶桥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