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482
典故
20
詞典
343
分類詞匯
19
佛典
12
其它
88
共482,分33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11
12
13
14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津北
津通
津云
天津橋
窮津
津堠
津渚
津涉
冥津
瓊津
甘津
中津
津涘
滄津
五津
《駢字類編》:
津北
吳志蔣欽傳:從征合肥,魏將張遼襲權(quán)于津北,欽力戰(zhàn)有功,遷蕩寇將軍,領(lǐng)濡胥督,后召還都,拜津右護(hù)軍,典領(lǐng)辭訟。
《漢語大詞典》:
津通
指水無阻滯地流動。 北魏
酈道元
《
水經(jīng)注·渠水
》
:“ 王隱
《晉書地道記》
云:城北有故 沙 ,名之為 死沙 ,而今水流津通,漕運(yùn)所由矣?!?/div>
分類:
阻滯
地流
流動
《駢字類編》:
津云(津云)
唐 趙嘏
江邊
戍鼓客帆遠(yuǎn),津云夕照微。
《漢語大詞典》:
天津橋(天津橋)
古浮橋名。故址在今 河南 洛陽市 西南。 隋煬帝 大業(yè) 元年遷都,以 洛水 貫都,有天漢津梁的氣象,因建此橋,名曰 天津 。 隋 末為 李密 燒毀, 唐 宋 屢次改建加固, 金 以后廢圮。 唐
白居易
《和友人洛中春感》
詩:“莫悲 金谷園 中月,莫嘆 天津橋 上春。若學(xué)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人?”
分類:
天津橋
浮橋
故址
河南
洛陽
《漢語大詞典》:
窮津(窮津)
荒僻地方的渡口。比喻不受賞識的處境。 唐
司空圖
《擢英集述》
:“知音嘿已,作者誰尤;思慰窮津,用徵逸藻?!?宋
蘇舜欽
《和菱磎石歌》
:“茍非高賢獨(dú)賞激,終古棄臥於窮津。”
分類:
荒僻
僻地
渡口
不受
受賞
賞識
處境
《漢語大詞典》:
津堠
渡口上供瞭望用的土堡。 宋
周邦彥
《蘭陵王·柳》
詞:“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
分類:
渡口
上供
瞭望
土堡
《漢語大詞典》:
津渚
水邊。
《
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
》
“誘致其使”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而令四使見殺,梟示萬里,士眾流離,屠戮津渚,慚恥遠(yuǎn)布,痛辱彌天。” 北魏
酈道元
《
水經(jīng)注·施水
》
:“ 凌統(tǒng) 被鎧落水,后到追亡,流涕津渚?!?/div>
分類:
水邊
《漢語大詞典》:
津涉
渡口。比喻為學(xué)的門徑。 晉
郭璞
《〈爾雅〉序》
:“夫
《
爾雅
》
者……誠九流之津涉,六藝之鈐鍵。”
分類:
渡口
為學(xué)
門徑
《漢語大詞典》:
冥津
指佛教所傳地獄中的 奈河 。 南朝 齊
王融
《凈行詩》
之一:“冥津殊復(fù)曉,高聽亦能卑?!?南朝 梁
沈約
《枳園寺剎下石記》
:“自以力弱途遠(yuǎn),終慚短效,且義止今生,報(bào)褰來果,非所以酬鴻貺於冥津,暢丹誠於遐劫?!?/div>
分類:
佛教
地獄
《漢語大詞典》:
瓊津(瓊津)
(1).猶玉泉。清澈的泉水。 唐
黃滔
《壺公山》
詩:“瓊津流乳竇,春色駐芝田?!?br />(2).晶瑩如玉的液汁。 五代
徐夤
《荔枝》
詩之二:“靈鴉啄破瓊津滴,寶器盛來蚌腹圓。”
分類:
晶瑩
玉泉
如玉
清澈
液汁
泉水
《分類字錦》:
甘津
韓維
襄柑分惠景仁以詩將之詩
霜?dú)廨p寒催紺實(shí),渚波馀潤作甘津。
分類:
橘
《駢字類編》:
中津
明一統(tǒng)志:中津橋在臺州府城南,跨江上,宋守唐仲友建。
分類:
中津
《漢語大詞典》:
津涘
(1).涯岸。 宋
蘇軾
《和〈止酒〉》
:“望道雖未濟(jì),隱約見津涘?!?br />(2).比喻途徑。 清
王夫之
《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雍也篇一
》
:“斯德以嚴(yán)而日成,教以寬而漸喻,不躐求之於理之一,而相因於分之殊,此脩天德、行王道之津涘也?!?/div>
分類:
涯岸
途徑
《漢語大詞典》:
滄津(滄津)
指海上橋梁。 唐
李白
《古風(fēng)》
之四八:“逐日巡海右,驅(qū)石駕滄津?!?/div>
分類:
海上
橋梁
《漢語大詞典》:
五津
長江 自 湔堰 至 犍為 一段五大渡口的合稱。 晉 常璩
《
華陽國志·蜀志
》
:“其 大江 自 湔堰 下至 犍為 ,有五津。始曰 白華津 ,二曰 萬里津 ,三曰 江首津 ,四曰 涉頭津 ……五曰 江南津 。” 五津 皆在 蜀 中,因用以泛指 蜀 地。 南朝 梁元帝
《荊州長沙寺阿育像碑》
:“郤望 五津 ,距 青蓮 之洞,傍臨三天,帶明月之流?!?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詩:“城闕輔 三秦 ,風(fēng)煙望 五津 。”
分類:
長江
五大
渡口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