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嵩洛
嵩山 和 洛水 的并稱。兩者圴近東都 洛陽 。 宋 張元干 《點絳唇》詞:“ 嵩 洛 云煙,間生真相耆英裔。”宋史·沈倫傳:“少習三禮於 嵩 洛 間,以講學自給。” 明 李東陽 《京都十景詩》序:“蓋古之稱名都者有三:若 長安 之 河華 , 東京 之 嵩 洛 , 金陵 之 鐘山 ,皆有所據(jù)以為勝。”
《漢語大詞典》:大谷
(1).泛指山谷之大者。《詩·大雅·桑柔》:“大風有隧,有空大谷?!?晉 夏侯湛 《山路吟》:“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嵐氣清。”
(2).地名。又稱 大谷口 、 水泉口 。在今 洛陽市 南。后漢書·董卓傳:“ 卓 遣將 李傕 詣 堅 求和, 堅 拒絶不受,進軍 大谷 ,距 洛 九十里?!?李賢 注:“ 大谷口 在故 嵩陽 西北三十五里,北出對 洛陽 故城。 張衡 《東京賦》云‘ 盟津 達其后, 大谷 通其前’是也?!逼涞匾援a(chǎn)梨著名。文選·潘岳〈閑居賦〉:“ 張公 大谷 之梨, 梁侯 烏椑之柿?!?劉良 注:“ 張公 居 大谷 ,有夏梨,海內(nèi)唯此一樹。” 唐 崔興宗 《和王維敕賜百官櫻桃》詩:“末勝 晏子江 南橘,莫比 潘 家 大谷 梨。”
《漢語大詞典》:綠野堂
唐 裴度 的別墅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南。 裴度 為 唐憲宗 時宰相,平定藩鎮(zhèn)叛亂有功,晚年以宦官專權(quán),辭官退居 洛陽 。于 午橋 建別墅,種花木萬株,筑燠館涼臺,名曰 綠野堂 。 裴度 野服蕭散,與 白居易 、 劉禹錫 等作詩酒之會,窮晝夜相歡,不問人間事。事見《新唐書·裴度傳》。 宋 劉克莊 《漢宮春·陳尚書生日》詞:“未可卷懷袖手,續(xù) 平泉莊 記, 緑野堂 詩?!?元 馬致遠 《夜行船·秋思》套曲:“ 裴公 緑野堂 , 陶令 白蓮社。” 清 趙翼 《漁塘即事》詩之二:“ 午橋 緑野堂 ,后為 張相 有?!?/div>
《漢語大詞典》:鞏洛(鞏洛)
(1). 鞏 洛 二古地名的并稱,地在今 河南 洛陽 一帶。戰(zhàn)國策·韓策一:“ 蘇秦 為 楚 合從,説 韓王 曰:‘ 韓 北有 鞏 、 洛 、 成皋 之固,西有 宜陽 、 常阪 之塞?!?span id="ciqfe5d" class="book">《文選·潘岳〈西征賦〉》:“眷 鞏 洛 而掩涕,思纏緜於墳塋?!?李周翰 注:“ 鞏 洛 二縣名。 岳 家墳塋在此?!?宋 梅堯臣 《周仲章通判潤州》詩:“昔過 京口 山,斷崖如 鞏 洛 。”
(2).泛指通都大邑。 唐 許渾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詩:“獨想征帆去 鞏 洛 ,此中霜菊正花開?!?宋 張元干 《瑞鶴仙·壽》詞:“看流芳,繼踵 韋平 ,盛傳 鞏 洛 ?!?明 何景明 《放歌行》:“整轡逾 鞏 洛 ,驅(qū)車入 咸 秦 ?!?/div>
《漢語大詞典》:留司
唐 人稱分司 東都 洛陽 者為留司。 宋 因之。 唐 高適 《同河南李少尹夜飲遂作春酒歌》:“前年持節(jié)將 楚 兵,去年留司在 東京 ,今年復拜二千石,盛夏五月西南行。” 劉開揚 箋注:“ 唐 人謂分司 東都 者為留司。” 唐 韓愈 《唐故虞部員外郎張府君墓志銘》:“﹝ 孝權(quán) ﹞遷留司虞部員外郎?!?方崧卿 注:“謂分司 東都 也?!?宋 王禹偁 《太師中書令魏國公冊贈尚書令挽歌》之八:“曾拜四章辭相府,又陳三表罷留司。”
《國語辭典》:元結(jié)(元結(jié))  拼音:yuán jié
人名。(西元723~772)字次山,別號漫叟。唐代河南(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后魏的后裔,天寶十二年進士,參加過討伐安祿山叛亂的軍事活動。曾任道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有政績。詩風樸質(zhì)通俗,力排綺靡之習。著有《元次山文集》。
《漢語大詞典》:元魏
即 北魏 。 魏孝文帝 遷都 洛陽 ,改本姓 拓跋 為 元 ,所以歷史上也稱 元魏 。 唐 韓愈 《論佛骨表》:“ 宋 、 齊 、 梁 、 陳 、 元魏 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div>
《漢語大詞典》:五鳳樓(五鳳樓)
古樓名。 唐 在 洛陽 建 五鳳樓 , 玄宗 曾在其下聚飲,命三百里內(nèi)縣令、刺史帶聲樂參加。 梁太祖 朱溫 即位,重建 五鳳樓 ,去地百丈,高入半空,上有五鳳翹翼。見新唐書·元德秀傳、 宋 周翰 《五鳳樓賦》。后喻文章巨匠為造五鳳樓手。 宋 曾慥 類說卷五三引談苑:“ 韓溥 、 韓洎 咸有詞學, 洎 嘗輕 溥 ,語人曰:‘吾兄為文,譬如繩樞草舍,聊庇雨風而已,予之為文,如造五鳳樓手?!?清 葉矯然 《龍性堂詩話初集》:“至誦其應制應教諸作,儼造五鳳鉅手?!?/div>
《國語辭典》:元稹  拼音:yuán zhěn
人名。(西元779~831)字微之,唐河南(今河南省洛陽縣)人。穆宗時拜相。其詩平易近人,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著有元氏長慶集。
《漢語大詞典》:關洛(關洛)
(1). 關中 和 洛陽 一帶。泛指北方地區(qū)。晉書·地理志上:“ 魏武 定霸,三方鼎立,生靈版蕩, 關 洛 荒蕪?!?span id="eix1kys" class="book">《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所以 關 洛 動南望之懷,獯夷遽北歸之念?!?呂延濟 注:“ 關 , 秦 也。 洛 , 洛陽 。南望,謂亂已平, 齊 都 江 南?!?span id="3e7svui" class="book">《南史·謝晦傳》:“帝深加愛賞,從征 關 洛 ,內(nèi)外要任悉委之?!?br />(2).指 宋 代理學的兩個主要學派的代表人物: 關中 張載 和 洛陽 二 程 ( 程顥 、 程頤 )。 明 高啟 《追挽恭孝先生》詩之一:“ 關 洛 遺風在, 河 汾 舊業(yè)傳?!?/div>
《國語辭典》:洛京  拼音:luò jīng
洛陽的別名。參見「洛陽」條。
《漢語大詞典》:金墉
(1).西方的城。文選·張衡〈西京賦〉:“似 閬風 之遐坂,橫西洫而絶金墉。” 薛綜 注:“墉,謂城也。絶,度也。言閣道似此山之長遠,橫越西池,而度金城也。西方稱之曰金?!?br />(2).猶金城。堅固的城墻。 晉 潘岳 《西征賦》:“金墉鬱其萬雉,峻嵃峭以繩直?!?唐 王勃 《九成宮頌》序:“旁望斗城,金墉萬仞?!?明 李東陽 《和沉地官時旸〈游城西朝天宮〉韻》:“龍盤萬嶺合,虎踞千山重。我昔往觀之,湯池帶金墉?!?br />(3).古城名。 三國 魏明帝 時筑,為當時 洛陽城 (今 河南省 洛陽市 東)西北角一個小城。 唐 貞觀 后廢。太平御覽卷一七六引 晉 陸機 《洛陽地記》:“ 洛陽城 內(nèi)西北角有 金墉城 ,東北角有樓高百尺, 魏文帝 造也?!?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瑤光寺:“ 瑤光寺 北有 承明門 ,有 金墉城 ,即 魏氏 所筑。”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河南·洛陽縣》:“ 嘉平 六年, 司馬師 廢其主 芳 ,遷於 金墉 。 延熙 二年, 魏王 禪位於 晉 ,出舍 金墉城 。 晉 楊后 及 愍懷太子 至 賈后 之廢,皆徙 金墉 。 永康 二年, 趙王倫 簒位遷 惠帝 ,自 華林 西門出,居 金墉城 ?!币蛞啾扔鞯酆蟊毁H之所。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后序》:“ 金墉 之恥未雪, 澶洲 之盟將寒?!?/div>
《漢語大詞典》:郟鄏(郟鄏)
周 朝東都。故地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楊伯峻 注:“ 郟鄏 即 桓 七年《傳》之 郟 , 周 之 王城 , 漢 之 河南 ,在今 洛陽市 。《楚世家》索隱云:按《周書》, 郟 , 雒 北山名,音甲。鄏謂田厚鄏,故以名焉。” 明 陳子龍 《送張玉笥中丞擢河道少司空隨召陛見》詩:“ 周 室保釐分 郟鄏 , 漢 家底績念 宣房 ?!?清 魏源 《觀往吟》之五:“祈天承命 郟鄏 鼎, 子胥 范增 見何隘!”
《漢語大詞典》:澗瀍(澗瀍)
二水名。均流經(jīng)今 洛陽市 境注入 洛水 。書·洛誥:“我乃卜 澗水 東、 瀍水 西,惟 洛 食?!?孔 傳:“又卜 澗瀍 之間,南近 洛 ,吉?!?三國 魏 嵇康 《難〈宅無吉兇攝生論〉》:“ 周公 遷邑,乃卜 澗瀍 ,終惟 洛 食?!?唐 沈佺期 《傷王學士》詩:“憶汝曾旅食,屢空 澗瀍 湄。”后以代指 洛陽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贈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露菊斑 豐 鎬 ,秋蔬影 澗 瀍 ?!?宋 陸游 《長歌行》:“巍巍天王都,九鼎奠 澗 瀍 ?!?清 趙翼 《哭汪文端師》詩:“文苑芟榛莽,書城筑 澗 瀍 。”
《漢語大詞典》:洛汭
(1). 河南省 洛水 入 黃河 處。書·禹貢:“東過 洛 汭,至于 大伾 ?!?span id="so9r9uj" class="book">《史記·河渠書論》:“余南登 廬山 ……東闚 洛 汭、 大邳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四言廣於 夏 年,《洛汭之歌》是也?!?br />(2).指 河南省 洛陽市 一帶地區(qū)。 南朝 梁 丘遲 《與陳伯之書》:“弔民 洛 汭,伐罪 秦 中?!?前蜀 杜光庭 《川主醮五符石文詞》:“ 伊川 洛 汭,運葉中興,八水三山,俗諧昭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