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泰 → 夳泰”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分類字錦》:吐納風云(吐納風云)
高允祭岱宗文:吐納風云,育成萬品。
分類:泰山
《分類字錦》:推引而上
宋史禮志:知制誥朱巽奉玉冊牒及圜臺行事官先升,且以回馬嶺至天門,路峻絕,人結橫板二,長三尺許,系?兩端,施于背,膺選從卒推引而上。
分類:泰山
《漢語大詞典》:泰山府君
指 泰山 神。俗稱 東岳大帝 。 魏 晉 以來,道教傳說人死魂皆歸 泰山 ,以 泰山 神為地下之主。舊時各地有東岳廟祀 泰山 神。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四:“﹝ 胡母班 ﹞曾至 泰山 之側(cè),忽于樹間逢一絳衣騶,呼 班 云:‘ 泰山 府君 召。’”
《分類字錦》:泰山如坐
癸辛雜識:泰山如坐,嵩山如臥,華山如立。趙德正云。
分類:泰山
《漢語大詞典》:泰山石刻
秦始皇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 泰山 ,丞相 李斯 等為歌頌 秦始皇 統(tǒng)一 中國 的功績而刻的石碑。后 二世 于元年(公元前209年)東行郡縣時又在背面刻詔書和從臣姓名。相傳均為 李斯 書。字體為小篆。傳世有 明 安國 舊藏 北宋 拓本,存一百六十五字。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秦泰山石刻》:“ 秦 泰山 石刻, 唐 時已亡,今所傳者二十九字, 二世 之文也。據(jù) 宋 人 劉跂 模搨尚有二百廿三字,可讀者一百四十有六字。據(jù)《集古》《金石》二録,猶存四十字。本朝 乾隆 初 碧霞元君廟 災,則併二十九字亦亡之矣?!眳㈤?span id="dzdjfjd" class="book">《史記·秦始皇本紀》及《封禪書》。
《國語辭典》:泰山壓頂(泰山壓頂)  拼音:tài shān yā dǐng
比喻壓力很大?!秲号⑿蹅鳌返诹兀骸敢粋€棍起處似泰山壓頂,打下來舉手無情?!?/div>
《分類字錦》:陽魯陰齊(陽魯陰齊)
史記貨殖傳:太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
分類:泰山
《漢語大詞典》:一葉迷山(一葉迷山)
意謂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世上這般雙瞳如豆、一葉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幾個深明大義的呢?”參見“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
分類:不見泰山
《國語辭典》:挾山超海(挾山超海)  拼音:xié shān chāo hǎi
比喻做不到的事情。參見「挾泰山超北?!箺l。明。盧象升〈與某書〉:「某以一身肩荷七省,何異挾山超海之難?!骨?。李漁《閒情偶寄。卷一五。頤養(yǎng)部。行樂》:「勸富人分財,其勢同于挾山超海,此必不得之數(shù)也。」
《國語辭典》:泰山若厲(泰山若厲)  拼音:tài shān ruò lì
厲,磨刀石?!柑┥饺魠枴怪柑┥阶兂扇绲Z石大小,用以比喻時間久遠?!稘h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
《國語辭典》:泰山之安  拼音:tài shān zhī ān
如泰山一般安定、穩(wěn)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難,此愚臣之所大惑也?!埂稏|周列國志》第一六回:「內(nèi)安百姓,外撫四夷,勛加于王室,澤布于諸侯,國有泰山之安,君享無疆之福?!?/div>
《國語辭典》:山頹木壞(山頹木壞)  拼音:shān tuí mù huài
泰山崩頹,梁木摧折。語本《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比喻偉人逝世。也作「山頹梁摧」。
《國語辭典》:久仰山斗  拼音:jiǔ yǎng shān dǒu
語本《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贊曰》:「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贡扔餮瞿饺巳缤鐾┥?、北斗一般。表示極度欽慕的客套話?!读凝S志異。卷一。青鳳》:「臾致敬曰:『久仰山斗?!弧?/div>
《國語辭典》:捧土加泰山  拼音:pěng tǔ jiā tài shān
兩手捧土加在泰山上。表示沒有絲毫的助益。語本《韓詩外傳》卷八:「景公曰:『先生之譽得無太甚乎?』子貢曰:『臣賜何敢甚言,尚慮不及耳。臣譽仲尼譬猶兩手捧土而附泰山,其無益亦明矣?!弧?/div>
《國語辭典》:死有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死有重于泰山,輕于鴻毛)  拼音:sǐ yǒu zhòng yú tài shān,qīng yú hóng máo
(諺語)死亡的意義不同,可如泰山般重要非凡,也可如鴻毛一樣微不足道。如:「死有重于泰山,輕于鴻毛,如為情所困而自殺與慷慨赴義以就死,何者有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