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7詞典 1分類詞匯 36
《漢語大詞典》:泥泥
道路泥濘貌。 明 何景明 《古怨詩》之一:“泥泥行間泥,零零蔓草露?!?清 龔自珍 《燕昭王求仙臺賦》:“淫雨久極,黭黭汩汩。泥泥沒沒,萬民蹙額。”
形容味道甘美誘人。初學(xué)記卷二六引 漢 鄒陽 《酒賦》:“流光醳醳,甘滋泥泥。”
(1).露水濃重貌。《詩·小雅·蓼蕭》:“蓼彼蕭斯,零露泥泥?!?唐 杜甫 《寄狄明府博濟(jì)》詩之三:“況乃山高水有波,秋風(fēng)蕭蕭露泥泥。” 清 黃景仁 《平金川鐃歌·將軍奮》:“軍宵行,露泥泥?!?br />(2).柔潤貌。《詩·大雅·行葦》:“方苞方體,維葉泥泥?!?宋 范成大 《謁金門》詞:“泥泥縠紋無氣力,東風(fēng)如愛惜?!?/div>
《國語辭典》:涂潦(塗潦)  拼音:tú lào
路上的積水。《禮記。曲禮上》:「送喪不由徑,送葬不辟涂潦?!挂沧鳌感辛省?。
《漢語大詞典》:滑澾
謂泥濘滑溜。 宋 趙蕃 《問宿》:“川原泥滑澾,山嶺石麤疎?!?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shí)記·破五》:“春日融和,春泥滑澾?!?/div>
分類:泥濘滑溜
《漢語大詞典》:還濘(還濘)
盤旋掙扎于泥濘之中。左傳·僖公十五年:“壬戌,戰(zhàn)于 韓原 。 晉 戎馬還濘而止?!?杜預(yù) 注:“濘,泥也;還,便旋也。小駟不調(diào),故隋泥中?!?楊伯峻 注:“還,盤旋;濘,泥濘。小駟不調(diào),陷泥濘中,盤旋不得出?!币嘀甘谷吮P旋而不得出的泥濘。 唐 劉禹錫 《謝裴相公啟》:“如陷還濘,動(dòng)而愈沉?!?/div>
《國語辭典》:堿地(鹼地)  拼音:jiǎn dì
含大量堿質(zhì)的土地,不利于植物生長。
《漢語大詞典》:漸淤(漸淤)
低濕泥濘。 三國 魏 阮籍 《元父賦》:“其土田則污除漸淤,泥湼槃洿?!?/div>
分類:低濕泥濘
《漢語大詞典》:天陷
指地勢低洼、泥濘易陷的地帶。《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二年》:“然自 威虜城 東距海三百里,其地沮澤墝埆,所謂天隙、天陷,非敵所能輕入。”
《國語辭典》:油滑  拼音:yóu huá
圓滑、世故。如:「他是一個(gè)油滑的光棍。」
《國語辭典》:沼澤(沼澤)  拼音:zhǎo zé
草本植物茂密且樹木、灌木叢生的潮濕或周期性浸水泥濘地。主要由于湖泊里面的物質(zhì)長期沉積,湖水越來越淺,湖底長滿苔蘚等植物而形成。一般可分為三大類型:泥炭沼、草澤及樹澤。
《漢語大詞典》:濘滑(濘滑)
泥濘,滑溜。 巴金 《新生·四月八日》:“弄堂里燈光昏暗,石板濘滑,車子還沒有拉到我底門口,車夫就跌了一交?!?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在果樹園里》:“雨雖不大,我衣服卻快濕透了,田埂間的路也濘滑起來?!?/div>
分類:泥濘滑溜
《漢語大詞典》:輴欙
古代用于泥濘路上和登山的交通工具。 唐 韓愈 《奉和杜相公太清宮紀(jì)事陳誠上李相公十六韻》:“耒耜興 姬 國,輴欙建 夏 家。” 錢仲聯(lián) 集釋:“﹝ 魏 本引 孫汝聽 曰﹞尸子曰:‘行涂以輴,行險(xiǎn)以欙。’輴亦曰毳,毳者,謂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也。欙亦曰梮,梮,木器也,如今轝牀,人轝以行也。輴欙者,蓋 禹 治水所乘之四載也?!?/div>
《漢語大詞典》:沮淤
低洼泥濘。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四:“騎賊復(fù)張兩翼,圍攻我后,我隔河,軍不能相救,又地沮淤難馳騁。”參見“ 沮洳 ”。
分類:低洼泥濘
《國語辭典》:沮洳  拼音:jù rù
低濕的地方?!对娊?jīng)。魏風(fēng)。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乖M鯋痢?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75753'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挽漕篇〉:「發(fā)源本清淺,才夏即沮洳?!?/div>
分類:低濕
《漢語大詞典》:貼腳(貼腳)
(1).封建時(shí)代為逃避賦役而以田產(chǎn)偽托他人名下。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非民風(fēng):“先是命戶部覈實(shí)天下土田,而 兩浙 富民畏避差役,往往以田產(chǎn)詭寄親鄰佃僕,謂之貼腳詭寄?!?br />(2).貼補(bǔ)漕糧運(yùn)輸費(fèi)。 清 李清 三垣筆記卷中:“予與 倪少司馬 元璐 寓 淮 ,有客獻(xiàn)議,謂開 登州 某路以通漕運(yùn),可省貼腳銀二百萬兩?!?br />(3).方言。謂道路泥濘,泥土黏腳。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二章:“路上泥巴雖然不像昨天濘滑,但也很濕潤,還十分貼腳。”
《國語辭典》:拖泥帶水(拖泥帶水)  拼音:tuō ní dài shuǐ
1.本為佛教禪宗語。比喻糾纏牽扯,因而無法直探禪的本源。語出《五燈會元。卷一五。開先善暹禪師》:「一棒一喝,猶是葛藤,瞬目揚(yáng)眉,拖泥帶水,如何是直截根源?」后用來指做事不乾脆俐落,或說話、寫文章不夠簡潔。也作「帶水拖泥」。
2.被泥、水沾污?!队魇烂餮?。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見這日天雨,料是婆子在家,拖泥帶水的進(jìn)城來問個(gè)消息?!?/div>
《國語辭典》:民墜涂炭(民墜涂炭)  拼音:mín zhuì tú tàn
百姓生活十分痛苦,如墜入泥濘火炭之中。《書經(jīng)。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涂炭?!挂沧鳌干`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