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14詞典 1分類詞匯 413
共413,分28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治外
河事
制治
守國
浚明
邦典
恪居
鼎味
干方
根治
修營
民務(wù)
擊搏
俾乂
經(jīng)事
《國語辭典》:治外  拼音:zhì wài
1.治家之外,指治理國政。《文選。干寶。晉紀總論》:「故曰文武自天保以上治內(nèi),采薇以下治外,始于憂勤,終于逸樂。」
2.治療肢體外部?!段倪x。枚乘。七發(fā)》:「雖令扁鵲治內(nèi),巫咸治外,尚何及哉!」
《漢語大詞典》:河事
治理河流的事宜。多指治理 黃河 。 宋 蘇轍 《再乞責(zé)降李偉札子》:“且修 河 司雖罷,而 李偉 不去,姦言時至, 河 事變更不定, 河 朔生靈無時得安。”《宋史·河渠志二》:“如此施行,不獨 河 事就緒,天下臣庶,自此不敢以虛誑欺朝廷?!?/div>
《漢語大詞典》:制治
猶言統(tǒng)治。治理政務(wù)。書·周官:“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孔穎達 疏:“治,謂政教?!?span id="v16tkhc" class="book">《史記·酷吏列傳序》:“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宋 蘇軾 《謝應(yīng)中制科啟》:“恭惟制治之要,惟有取人之難?!?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季氏篇一:“以其安分無求而不動於惡者在是,其以制治保邦而免於傾危者亦即在是?!?/div>
《漢語大詞典》:守國(守國)
(1).守衛(wèi)都城。引申為保衛(wèi)國家。周禮·考工記·廬人:“故攻國之兵欲短,守國之兵欲長……守國之人寡,食飲飽,行地不遠,且不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span id="f64u9le" class="book">《管子·山權(quán)數(shù)》:“ 桓公 問於 管子 曰:‘權(quán)棅之?dāng)?shù),吾已得之矣,守國之固奈何?’”
(2).掌管國政;治理國家。管子·牧民:“守國之度,在飾四維?!?漢 劉向 列女傳·楚老萊妻:“王復(fù)曰:‘守國之孤愿變先生之志?!?老萊子 曰:‘諾。’” 宋 蘇軾 《富鄭公神道碑》:“朕為祖宗守國,必不敢以其地與人?!?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蓋 金 之 宣 哀 二宗,猶知守國,非 天祚 荒淫之比?!?/div>
《漢語大詞典》:浚明
明治,治理清明。《書·皋陶謨》:“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亮采有邦?!?蔡沉 集傳:“浚,治也。亮亦明也。有家,大夫也。有邦,諸侯也??C髁敛山匝约野钫旅髦沃x?!?宋 《沂宿太守問候》:“行郵闊略,曠馳款啟之音;大府重深,徒仰浚明之德?!?span id="zcodv1o"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二年》:“至於命令之下,以及詔除之行,論議所移,綱條益紊,爰申戒告,以厲浚明?!?/div>
《漢語大詞典》:邦典
本指治理邦國的六典。后泛指國家法典。周禮·秋官·大司寇:“凡諸侯之獄訟,以邦典定之?!?鄭玄 注:“邦典,六典也?!?唐 孫逖 《送趙評事攝御史監(jiān)軍嶺南》詩:“議獄持邦典,臨戎假憲威。” 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讐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執(zhí)而誅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參見“ 六典 ”。
《國語辭典》:六典  拼音:liù diǎn
1.周代輔佐帝王治理邦國的六種法典。即治典、禮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吨芏Y。天官冢宰。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jié)h。張衡〈東京賦〉:「建象魏之兩觀,旌六典之舊章?!?br />2.隋代宮廷中的女官。即典琮、典贊、典櫛、典器、典執(zhí)、典會。《隋書。卷三六。后妃列傳。序》:「又采漢、晉舊儀,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tǒng)攝,以掌宮掖之政?!?/div>
《漢語大詞典》:恪居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敝^居官治事恭謹而行。后以“恪居”謂敬慎治理官事。《文選·陸機〈演連珠〉之一》:“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離:明君執(zhí)契,以要克諧之會。” 劉孝標 注:“臣敬治其職,膺金石之別響?!?span id="cixtpke" class="book">《新唐書·陸贄傳》:“宮官具寮,恪居奔走,勞則有之,何功之云?”
《漢語大詞典》:鼎味
(1).鼎中美食。南齊書·劉休傳:“帝頗有好尚,尤嗜飲食, 休 多藝能,爰及鼎味,問無不解?!?唐 韓愈 《答柳柳州食蝦蟇》詩:“居然當(dāng)鼎味,豈不辱釣罩?”
(2).相傳 商 武丁 問 傅說 如何治理國家, 傅 以如何調(diào)鼎中之味對。后以“鼎味”指國政。《晉書·裴秀傳》:“孝友著於鄉(xiāng)黨,高聲聞於遠近。誠宜弼佐謨明,助和鼎味,毗贊大府,光昭盛化?!?span id="c46dx6d" class="book">《宋書·隱逸傳·周續(xù)之》:“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
《漢語大詞典》:干方(幹方)
語出詩·大雅·韓奕:“榦不庭方,以佐戎辟?!睒o,同“ 干 ”,安。后以“干方”謂安定和治理國家。晉書·王渾傳:“今陛下出 攸 之國,假以都督虛號,而無典戎干方之實,去離天朝,不預(yù)王政?!?/div>
《國語辭典》:根治  拼音:gēn zhì
1.根究其事而澈底治理。宋。陸游上殿劄子〉:「前日數(shù)十條,或曰當(dāng)寘典憲,或曰當(dāng)議根治,或曰當(dāng)議顯戮?!?br />2.澈底治療。如:「這種疾病目前還無法根治?!?/div>
《漢語大詞典》:修營(修營)
(1).修建。 南朝 梁 虞羲 《詠霍將軍北伐》:“ 玉門 罷斥候,甲第始修營?!?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累圣已來,深懲覆轍, 驪 宮圮毀,永絶修營。”
(2).治理營求。隋書·經(jīng)籍志三:“圣人體道成性,清虛自守,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故能不勞聰明而人自化,不假修營而功自成。”
《漢語大詞典》:民務(wù)(民務(wù))
(1).民眾承擔(dān)的事務(wù)。荀子·非十二子:“故勞力而不當(dāng)民務(wù),謂之姦事;勞知而不律先王,謂之姦心?!?楊倞 注:“民務(wù),四民之務(wù)。”《商君書·賞刑》:“夫明賞不費,明刑不戮,明教不變,而民知於民務(wù),國無異俗?!?br />(2).治理人民的事務(wù)。 晉 潘岳 《在懷縣作》詩之二:“小國寡民務(wù),終日寂無事。” 明 于謙 《安民疏》:“獨 保定 地方又被差調(diào)官軍經(jīng)過騷擾,臣職專民務(wù),豈敢緘默。”
《漢語大詞典》:擊搏(擊搏)
(1).攻擊;彈劾。 唐 元稹 《論教本書》:“目不得閲淫艷妖誘之色,耳不得聞優(yōu)笑凌亂之聲,口不得習(xí)操斷擊搏之書,居不得近容順陰邪之黨?!?唐 司空圖 《題〈東漢傳〉后》:“茍厲鋒氣,果於擊搏,道不能化,力不能制,是將濟時重困,故 元禮 之徒,終致鉤黨之禍?!?宋 司馬光 《優(yōu)老札子》:“近歲以來,大臣高年者皆不敢自安其位,言事者又欲以擊搏大臣為名,從而攻之,此豈為臣盡忠至公之道哉?!?span id="spkccwr"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元年》:“ 確 ( 蔡確 )以擊搏進, 吳充 素惡其為人?!?br />(2).謂以嚴刑峻法治理。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若憯斷擊搏之,則將轉(zhuǎn)移於溝壑?!?明 唐順之 《戶部郎中林君墓志銘》:“其始令 麗水 也,或以 麗水 巖邑,非擊搏不可集事?!?br />(3).斗爭,奮斗。 宋 蘇軾 《霍光論》:“夫欲有所立於天下,擊搏進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則必有卓然可見之才,而后可以有望於其成?!?br />(4).出擊。宣和畫譜·郭乹祐:“如畫鷹隼,使人見之,則有擊搏之意,然后為工?!?br />(5).指相打,相斗。 明 張居正 《雜著》:“雷亦非陰陽擊搏之氣。”《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説罷便兩相擊搏,滾入水中?!?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少頃,掣劍亂舞,作擊搏狀?!?/div>
《國語辭典》:俾乂  拼音:bì yì
使治理。漢??兹凇此]禰衡表〉:「洪水橫流,帝思俾乂?!箷x。陸機〈答賈長淵詩〉:「乃眷三哲,俾乂斯民?!?/div>
《國語辭典》:經(jīng)事(經(jīng)事)  拼音:jīng shì
1.平常的事?!妒酚?。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jīng)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quán)。」
2.佛教或道教為人祈神誦經(jīng)的法事?!督鹌棵贰返谌呕兀骸咐系指?,隨問有甚人家經(jīng)事,不敢應(yīng)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