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13,分28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亂政
出御
害政
化理
蒞政
治官
分治
出治
御世
治忽
兼總
試邑
理國
燭理
保乂
《漢語大詞典》:亂政(亂政)
(1).敗壞政治。國語·晉語三:“失刑亂政,不威?!?韋昭 注:“有罪不殺為失刑,失刑則政亂,政亂則威不行?!?span id="maymuhy" class="book">《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御史中丞 江文蔚 劾奏宰相 馮延巳 、諫議大夫 魏岑 亂政。” 清 梅曾亮 《書〈后漢書〉后》:“權出於民,而左道亂政之禍烈?!?br />(2).腐敗的政治。暴政。韓非子·難三:“法敗而政亂,以亂政治敗民,未見其可也。”
(3).治理政事。書·盤庚中:“茲予有亂政同位,具乃貝玉?!?孔 傳:“亂,治也。此我有治政之臣,同位於父祖,不念盡忠,但念貝玉而已,言其貪?!?/div>
《漢語大詞典》:出御
(1).出外娶妻;到外地入贅。呂氏春秋·上農:“茍非同姓,農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農也。” 高誘 注:“御,妻也。”
(2).出外治理。 晉 陸云 《贈鄱陽府君張仲膺詩》之一:“知機日難,子達其微。入輔帷幄,出御千里?!?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齊王攸傳》:“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岳?!?br />(3).帝王車駕臨幸。明史·劉宗周傳:“乞陛下出御 皇極門 ,延見百僚,明言宗廟山陵在此,固守外無他計。”
《漢語大詞典》:害政
有害于國家的治理。 漢 焦贛 《易林·家人之節(jié)》:“害政養(yǎng)賊,背主入愆,跋行不安,國危為患?!?span id="q5el1sy" class="book">《梁書·武帝紀下》:“傷時害政,為蠹已甚。” 宋 歐陽修 《上杜中丞論舉官書》:“ 介 ,一賤士也,用不用當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舉動也。”
《漢語大詞典》:化理
(1).教化治理。 唐 柳宗元 《河間劉氏志文》:“克生良子,用揚懿美,有其文武,弘我化理?!?宋 歐陽修 《賈誼不至公卿論》:“ 文帝 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儉,緩除刑罰,善養(yǎng)臣下者, 誼 之所言略施行矣?!?明 張居正 《贈袁太守入覲奏績序》:“嗟乎!荒陬陋區(qū),幸得藉公化理,民不敢為蠹,士不敢為蝎?!?span id="ivuzxlq" class="book">《清史稿·世祖紀二》:“化理未奏,則罪在朕躬?!?br />(2).佛家指事物變化之理。《楞嚴經》卷十:“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髮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div>
《漢語大詞典》:蒞政(涖政)
掌管政事。韓非子·喻老:“ 楚莊王 蒞政三年,無令發(fā),無政為也。” 三國 魏 曹植 《帝舜贊》:“ 顓頊 之族,重瞳神圣;克協頑瞽,應 唐 蒞政?!?br />涖政:臨朝治理政事。詩·大雅·公劉序:“ 成王 將涖政,戒以民事,美 公劉 之厚於民,而獻是詩也?!?三國 魏 曹髦 《以司馬師為相國進號大都督詔》:“ 齊王 涖政,不迪率典?!?/div>
《漢語大詞典》:治官
(1).治理政務之官員。指天子之臣僚。周禮·天官·序官:“治官之屬: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鄭玄 注:“自大宰至旅下士轉相副貳,皆王臣也?!?span id="apnsihc" class="book">《書·周官》:“﹝ 周王 ﹞歸于 宗周 ,董正治官?!?br />(2).治理百官。管子·君臣上:“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漢 劉向 說苑·君道:“設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治官。”
(3).盡職。左傳·成公十五年:“ 華元 曰:‘我為右?guī)?,君臣之訓,師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賴寵乎?’乃出?晉 ?!?/div>
《漢語大詞典》:分治
分別治理。管子·權修:“朝不合眾,鄉(xiāng)分治也?!?span id="rfnm0hx" class="book">《史記·周本紀》:“ 王赧 時東西 周 分治?!?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衛(wèi)覬傳》:“其來降者,未肯言舍邪就正,咸稱迫於困急,是與六國分治,無以為異也?!?/div>
分類:分別治理
《漢語大詞典》:出治
治理國家。 明 宋濂 《送徐教授纂修日歷還任序》:“凡興王出治之典,命將行師之績,采章文物之懿,律歷刑法之詳……必商榷而謹書之?!?太平天囯 洪秀全 《天父下凡詔書》二:“至若閨門為王化之始,宮中為出治之原,故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治其國,而欲治其國者必先齊其家?!?/div>
《國語辭典》:御世  拼音:yù shì
治理天下。北周。庾信陜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是以法王御世,天人論道?!?/div>
《漢語大詞典》:治忽
亦作“ 治曶 ”。 治理與忽怠。《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孔 傳:“言欲以六律和聲音,在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三國 魏 阮籍 《樂論》書·益稷作“治曶”。 宋 葉適 《謝除堤舉上清太平宮表》:“宓以鑒觀治忽,審擇后先,大化所覃,右文為盛。”一說“忽”讀為“滑”,義為“亂”?!爸魏觥奔础爸蝸y”。參閱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在治忽”。
《漢語大詞典》:兼總(兼總)
(1).總括;一并治理。漢書·兒寬傳:“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 尸佼 兼總於雜術, 青史 曲綴以街談?!?span id="0m13rhp" class="book">《舊唐書·后妃傳上·太宗賢妃徐氏》:“竊見頃年已來,力役兼總,東有 遼海 之軍,西有 崑丘 之役。”
(2).同時具有。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二:“創(chuàng)者 羲 農 耶,治者 堯 舜 耶,家者 大禹 耶,征者 湯 武 耶,仙者 廣成 耶,圣者 尼父 耶。上古帝王兼總二三,斯為極盛,而 軒轅氏 六者具焉?!?/div>
《漢語大詞典》:試邑(試邑)
謂任縣令,治理地方。 宋 劉摯 《謝館職啟》:“兩 河 試邑,北 楚 從軍,顧常懷功名之心,頗亦究義命之説。” 明 海瑞 《乞治黨邪言官疏》:“ 宋惕甲 試邑有聲,部使者以不降意誣劾之,時有貓噬鸚鵡,罪無可恕之説。”
分類:任縣治理
《漢語大詞典》:理國(理國)
(1).治理國家。管子·問:“理國之道,地德為首?!?span id="kyguzfd" class="book">《后漢書·宦者傳·曹節(jié)》:“﹝ 審忠 ﹞上書曰:‘臣聞理國得賢則安,失賢則危。故 舜 有五臣而天下理?!?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理國之道,莫若安民;勸課之規(guī),宜從薄賦?!?br />(2).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國家。 唐 柳宗元 《封建論》:“大凡亂國多,理國寡?!?/div>
《漢語大詞典》:燭理(燭理)
(1).英明治理。漢書·元帝紀:“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燭理百姓,婁遭兇咎。”
(2).考察事理。舊唐書·代宗紀:“朕涉道未弘,燭理多昧?!?span id="taxdjxv" class="book">《朱子語類》卷五二:“若非燭理洞徹,胸次坦然,即酬酢應對,蹉失多矣。” 鄭觀應 《盛世危言·吏治下》:“一涉瞻徇,即為負國溺職……無如燭理不明者,比比皆然?!?/div>
《漢語大詞典》:保乂
(1).亦作“ 保艾 ”。治理使之安定太平。書·君奭:“率惟茲有陳,保乂 有殷 ?!?孔 傳:“以安治 有殷 。”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對揚天命,保乂王家?!?明 方孝孺 《身修思永堂記》:“近之如圣上之所傳,篤志力行,以保艾王家之丕基,私竊有望焉?!?br />(2).養(yǎng)育安定。 漢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皆宜膺受多福,保乂子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