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14詞典 1分類詞匯 413
共413,分28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參聽
八成
達治
癬疥
調(diào)鹽
剸割
憲政
伸理
上輔
心治
濟理
平理
辨治
統(tǒng)治
修事
《漢語大詞典》:參聽(參聽)
(1).協(xié)助斷決;協(xié)助治理。禮記·王制:“大司寇以獄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參聽之?!?宋 曾鞏 《王珪制·父準追封漢國公》:“惟時有子,為國宗臣,參聽萬機,人望惟允。”
(2).探聽。宋書·魯爽傳:“ 長社戍 虜有六七百人, 爽 譎之曰:‘南更有軍,可遣三百騎往界上參聽?!?/div>
《國語辭典》:八成  拼音:bā chéng
1.古時治理政事的八種成規(guī)?!吨芏Y。天官冢宰。小宰》:「以官府之八成經(jīng)邦治:一曰聽政役以比居;二曰聽師田以簡稽;三曰聽閭里以版圖;四曰聽稱責以傅別;五曰聽祿位以禮命;六曰聽取予以書契;七曰聽賣買以質(zhì)劑;八曰聽出入以要會?!?br />2.成,量詞,表示十分之一?!赴顺伞篂榘俜种耸蚴种?。如:「經(jīng)過大會統(tǒng)計,這次的投票率高達八成左右?!?br />3.多半、大概。常用于可能性的猜測。如:「他八成上圖書館去了。」
《漢語大詞典》:達治(達治)
明于治理國家。《宋書·孔琳之傳》:“精才達治之士,莫不以為宜復用錢,民無異情,朝無異論。”
《國語辭典》:癬疥(癬疥)  拼音:xiǎn jiè
癬、疥皆為皮膚傳染病。比喻輕微不足為害的禍患?!度龂萘x》第六○回:「張魯犯界,乃癬疥之疾?!?/div>
《漢語大詞典》:調(diào)鹽(調(diào)鹽)
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焙笠浴罢{(diào)鹽”喻任宰相治理國政。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治裝行入覲,金鼎重調(diào)鹽?!眳⒁姟?調(diào)梅 ”。
《漢語大詞典》:調(diào)梅(調(diào)梅)
謂用鹽梅調(diào)味,使食物味美。喻指宰相執(zhí)掌政柄,治理國家。梅,味酸,古代調(diào)味品。語本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唐 李乂 《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上宰調(diào)梅寄,元戎 細柳 威?!?清 昭梿 嘯亭雜錄·本朝父子祖孫宰相:“ 王弇州 載 明 代門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調(diào)梅以濟昇平之盛者,指不勝屈?!?/div>
《漢語大詞典》:剸割
(1).刺割。 唐 孟郊 《寒溪》詩之三:“波瀾凍為刀,剸割鳧與鷖。” 宋 洪邁 《夷堅丙志·黃十翁》:“又一山,有樹無葉,垂植刀劍,囚扳援而上,受剸割之苦,積尸無數(shù)?!?br />(2).裁決,治理。舊唐書·李涵傳:“ 德宗 即位,以 涵 和易,無剸割之才,除太子少傅,充 山陵 副使。” 宋 王讜 唐語林·識鑒:“﹝某公﹞長厚有餘,心無機術(shù),傷於畏怯,剸割多疑?!?明 唐順之 《贈宜興令馮少虛序》:“此兩者煩文縟禮之疲其形,惕讒畏譴之鬭其心,雖有強干之資,剸割之才,且耗然而眊矣。” 清 錢謙益 《三良詩·汪中丞歲星》:“修謹固足多,剸割亦可倚?!?/div>
分類:裁決治理
《國語辭典》:憲政(憲政)  拼音:xiàn zhèng
稱民主立憲的政治。如:「憲政時期」。
《漢語大詞典》:伸理
(1).盡其力而治理。《淮南子·主術(shù)訓》:“數(shù)窮於下,則不能伸理;行墮於國,則不能專制?!?br />(2).謂辨其曲直,加以清理。 清 侯方域 《書周仲馭集后》:“ 仲馭 不以文章名,然官儀部郎日,嘗疏請伸理遜國時事?!?/div>
《漢語大詞典》:上輔(上輔)
(1).宰相的尊稱。元史·伯顏傳:“﹝ 至元 ﹞五年十月,詔為大丞相,加號元德上輔,賜七寶玉書龍虎金符,鐫刻如前。”
(2). 唐 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區(qū)的行政設置名稱。如 華州 上輔, 同州 上輔等。見舊唐書·地理志一。
(3).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宋史·天文志二:“其(紫微垣)西番近閶闔門,第一星為右樞,第二星為少尉,第三星為上輔,第四星為少輔,第五星為上衛(wèi),第六星為少衛(wèi),第七星為上丞。”
《漢語大詞典》:心治
謂不用法度,而憑主觀意愿治理政事。《楚辭·九章·惜往日》:“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span id="qsw9n9b" class="book">《韓非子·用人》:“釋法術(shù)而心治, 堯 不能正一國?!?/div>
《漢語大詞典》:濟理(濟理)
猶濟治。協(xié)助治理。 唐 陸贄 《姜公輔左庶子制》:“此朕三事大夫,濟理圖全之意也?!?span id="7nusf3w"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十三年》:“仙者憑虛之論,朕所不取;賢者濟理之具,朕今與卿曹合宴,宜更名曰‘集賢殿’。”
《漢語大詞典》:平理
謂公平處理;治理有序。東觀漢記·劉祐傳:“ 祐 到,摧其權(quán)強,平理寃結(jié),政為 三河 表。”南史·齊紀論:“機事平理,職貢有恒,府藏內(nèi)充,人鮮勞役?!?span id="fob4orb" class="book">《元典章·戶部五·民田》:“一切大小事務,從長區(qū)處,務要百姓安寧,庶事平理?!?br />評斷。后漢書·魯恭傳:“訟人 許伯 等爭田,累守令不能決, 恭 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責,輟耕相讓?!?span id="jhryby6" class="book">《元典章·朝綱一·庶務》:“官府大小公事,已有立定限程,民間詞訟尤當用心平理?!?/div>
《漢語大詞典》:辨治
(1).謂區(qū)分等級而治之。荀子·成相:“辨治上下,貴賤有等明君臣。”
(2).辨別治績,考察治績。史記·滑稽列傳:“傳曰:‘ 子產(chǎn) 治 鄭 ,民不能欺; 子賤 治 單父 ,民不忍欺; 西門豹 治 鄴 ,民不敢欺?!又拍苷l最賢哉?辨治者當能別之?!?br />能成功地治理。漢書·張敞傳:“審如掾言, 武 必辨治 梁 矣?!?宋 王安石 《兵部員外郎馬君墓志銘》:“及出仕,所至號為辨治?!币槐咀鳌?辦治 ”。
《國語辭典》:統(tǒng)治(統(tǒng)治)  拼音:tǒng zhì
政府為維持國家的生存與發(fā)展,運用國權(quán),以支配領土和國民的行為,稱為「統(tǒng)治」?!稌?jīng)。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句下漢??装矅鳎骸秆灾梁VT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為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tǒng)治,以獎帝室。」
《漢語大詞典》:修事
(1).指治理政事。《孔子家語·入官》:“故南面臨官,貴而不驕,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圖末,修事而能建業(yè)?!?br />(2).成事,解決回題。 唐 袁郊 甘澤謠·懶殘:“其緣山磴道,為大石所攔。乃以十牛縻絆以挽之,又以數(shù)百人鼓噪以推之,力竭而愈固,更無他途,可以修事?!?br />(3).特指治饌之事。 唐 李匡乂 資暇集·非五臣:“又 子建 《七啟》云:‘寒芳蓮之巢龜,鱠西海之飛鱗。’五臣亦改‘寒’為‘搴’。搴,取也,何以對下句之‘膾’耶?況此篇全説修事之意,獨入此‘搴’字,於理甚不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