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65,分3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吳公
王城
玉川
蘇門
江夏
夷門
河內(nèi)
三門
關東
景福
嵩山
盤谷
金堤
太室
南溪
《漢語大詞典》:吳公
(1). 漢 上蔡 人。 文帝 時,為 河南 守,曾薦 賈誼 為博士。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孝文皇帝 初立,聞 河南 守 吳公 治平為天下第一……乃徵為廷尉?!?司馬貞 索隱:“ 吳 ,姓也。史失名,故稱公?!焙笠蛞灾刚兺怀稣?。 唐 劉禹錫 《郡齋書懷寄河南白尹兼簡分司崔賓客》詩:“ 綺季 衣冠稱鬢面, 吳公 政事副詞華?!?宋 陳師道 《謝傅監(jiān)》詩:“ 吳公 漢 庭右, 賈生 世用疎?!?br />(2).即蜈蚣。廣雅·釋蟲:“蝍蛆,吳公也?!?王念孫 疏證:“吳公,一作蜈蚣?!?span id="wj5ywnq" class="book">《太平御覽》卷九四六引 沈懷遠 《南越志》:“ 綏定縣 多吳公,其大者能以氣吸蜥蜴?!?span id="16rjfha" class="book">《太平御覽》卷九四六引 晉 劉欣期 《交州記》:“大吳公出 徐聞縣 界,取其皮可以冠皷?!?/div>
《國語辭典》:王城  拼音:wáng chéng
都城、京城。唐。戴叔倫 送少微上人入蜀詩:「世俗多離別,王城幾日還?」宋。蘇軾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詩三首之一:「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div>
《漢語大詞典》:玉川
(1).清澈的河水。 唐 白居易 《和李相公六韻》:“似從銀漢下,落傍玉川西。” 金 元好問 《濟南廟中古檜同叔能賦》詩:“青餘玉川潤,根入鐵岸古?!?br />(2).本為井名。在 河南 濟源縣 瀧水 北。 唐 盧仝 喜飲茶,嘗汲井泉煎煮,因自號“玉川子” 唐 韓愈 《寄盧仝》詩:“ 玉 川 先生 洛城 里,破屋數(shù)間而已矣。” 金 元好問 《別康顯之》詩:“ 玉川 文字五千卷, 鄭監(jiān) 才名四十年。” 清 孫枝蔚 《元夕飲閔于天宅》詩:“柑子真同 安定 釀,蝦蟆早避 玉川 詩?!焙笫涝娢闹谐R浴坝翊ā贝Q茶。 宋 陸游 《晝臥聞碾茶》詩:“玉川七盌何須爾,銅碾聲中睡已無。”
《漢語大詞典》:蘇門(蘇門)
山名。在 河南省 輝縣 西北。又名 蘇嶺 、 百門山 。 晉 孫登 曾隱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 孫登 。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 阮籍 之見 蘇門 ,止聞鸞嘯?!?唐 龐德公 《與鹿門少年馬紹隆冥游》詩:“唯有 峴亭 清夜月,與君長嘯學 蘇門 ?!眳⒁姟?蘇門嘯 ”。
《漢語大詞典》:蘇門嘯(蘇門嘯)
晉書·阮籍傳:“ 籍 嘗於 蘇門山 遇 孫登 ,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 登 皆不應, 籍 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 登 之嘯也?!焙笠浴疤K門嘯”指嘨詠。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唐 孟浩然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詩:“風泉有清音,何必 蘇門 嘯。” 宋 林逋 《中峰》詩:“自愛 蘇門 嘯,懷賢思不羣?!?宋 陸游 《謝徐志父帳干惠詩編》詩:“舂容清廟歌,縹緲 蘇門 嘯。”
分類:高士情趣
《國語辭典》:江夏  拼音:jiāng xià
1.湖北省武昌縣的舊名。
2.郡名。西漢高祖六年設置,轄境約今湖北、河南等地。漢、晉、劉宋、隋所置均在今湖北省內(nèi),北魏所置在今河南泌陽縣地。
《漢語大詞典》:夷門(夷門)
(1). 戰(zhàn)國 魏 都城的東門。故址在今 河南 開封 城內(nèi)東北隅。因在 夷山 之上,故名。史記·魏公子列傳:“ 魏 有隱士曰 侯嬴 ,年七十,家貧,為 大梁 夷門 監(jiān)者。”
(2).泛指城門。 唐 李華 《奉寄彭城公》詩:“應憐抱關者,貧病老 夷門 。”
(3). 大梁 ( 開封 )的別稱。 唐 唐堯客 《大梁行》:“舊國多孤壘, 夷門 荊棘生?!?宋 孫道絢 《滴滴金》詞:“夢繞 夷門 舊家山,恨驚回難續(xù)?!?金 趙秉文 《上清宮》詩:“暇日登臨近 吹臺 , 夷門 城下訪寒梅?!?/div>
《國語辭典》:河內(nèi)(河內(nèi))  拼音:hé nèi
1.古稱黃河以北的地區(qū)。
2.(Hanoi)城市名。越南的舊首都,位居紅河三角洲的頂點,以位居河口的海防為外港,交通便利。
《國語辭典》:三門(三門)  拼音:sān mén
1.古代諸侯都城有三道門,即庫門、雉門、路門。《禮記。明堂位》漢。鄭玄。注:「天子五門,皋庫稚應路,魯有庫雉路,則諸侯三門?!?br />2.本指空門、無相門與無作門。后泛指寺院的大門。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休道立下寺,我連三門都與你蓋了?!乖M鯇嵏Α镀聘G記》第二折:「呀!他在我三門下寫下兩句詩,男兒未遇氣沖沖,懊惱阇黎齋后鐘?!?br />3.地名。位于浙江省境東部,瀕三門灣。
《國語辭典》:關東(關東)  拼音:guān dōng
1.古稱函谷關以東的地方。約今河南省、山東省等地。唐。白居易 與元九書:「然仆又自思,關東一男子耳,除讀書屬文外,其他懵然無知?!?br />2.山海關以東之地。指東北地區(qū)。
《國語辭典》:景福  拼音:jǐng fú
1.大福?!对娊?jīng)。小雅。小明》:「神之聽之,介爾景福?!?br />2.唐昭宗的年號(西元892~893)。
《國語辭典》:嵩山  拼音:sōng shān
山名。中國五岳中的中岳。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轄登封市北,為秦嶺馀脈。長約六十公里,由太室、少室等山組成。名勝包括中岳廟、觀星臺、嵩陽書院、少林寺等。
《國語辭典》:盤谷(盤谷)  拼音:pán gǔ
1.四周皆是山地的凹谷,稱為「盤谷」。
2.地名。位于河南省濟源縣,唐李愿隱居于此。
《漢語大詞典》:金堤(金隄)
亦作“ 金隄 ”。
(1).堅固的堤堰。后作為堤堰的美稱。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媻姍勃窣,上金隄?!?顏師古 注:“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南朝 梁 蕭統(tǒng) 《錦帶書十二月啟·無射九月》:“金堤翠柳,帶星采而均調(diào)?!?宋 柳永 《笛家弄》詞:“水嬉舟動,禊飲筵開,銀塘似染,金堤如繡?!?清 錢謙益 《寄督漕張御史》詩之二:“ 鐵甕 云帆連析木,金堤春水泛桃花?!?br />(2).堤名。在今 河南省 滑縣 東。史記·河渠書:“ 孝文 時河決 酸棗 ,東潰 金隄 ?!?張守節(jié) 正義引《括地志》:“ 金隄 ,一名 千里隄 ,在 白馬縣 東五里?!?br />(3).堤名。指今 四川 灌縣 都江堰 一帶 岷江 的江堤。文選·左思〈蜀都賦〉:“西踰 金隄 ,東越 玉津 ?!?劉逵 注:“ 金隄 在 岷山 都安縣 西,隄有左右口,當 成都 西也。”
《漢語大詞典》:太室
亦作“ 大室 ”。
(1).太廟中央之室,亦指太廟。書·洛誥:“王入太室祼。” 孔 傳:“太室,清廟。” 孔穎達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為清廟。廟有五室,中央曰太室?!?span id="rlnwave" class="book">《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壞?!?杜預 注:“大廟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縣 北。左傳·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是不一姓?!?陸德明 釋文:“大室即中岳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span id="wvtvqfi" class="book">《史記·楚世家》:“ 幽王 為 太室 之盟?!?裴駰 集解引 杜預 曰:“ 太室 , 中岳 也?!?/div>
《漢語大詞典》:南溪
(1).指 四川 成都 西郊的 浣花溪 , 錦江 的支流。 唐 杜甫 《漢川王大錄事宅作》詩:“ 南溪 老病客,相見下肩輿。” 唐 杜甫 《送韋郎司直歸成都》詩:“為問 南溪 竹,抽梢合過墻?!?仇兆鰲 注:“ 南溪 即 浣花溪 ?!眳⒁姟?浣花溪 ”。
(2).指 河南 登封縣 的 南溪 。 金 元好問 《南溪》詩:“ 南溪 酒熟清而醇, 北溪 梅花發(fā)興新?!?郝樹侯 注:“ 南溪 發(fā)源于 河南 登封縣 少室山 南麓,為 潁水 的上源之一?!?/div>
《國語辭典》:浣花溪  拼音:huǎn huā xī
河川名。位于四川省成都縣西五里。昔唐杜甫曾在此居住。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卷二四。百花潭》:「成都府城西南有浣花溪,一名百花潭。任夫人微時,見一僧墜污渠,為濯其衲,百花滿潭?!挂卜Q為「百花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