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握兩手汗(握兩手汗)
因驚駭而兩手出汗。猶言捏兩把汗。元史·趙璧傳:“ 憲宗 即位,召 璧 問曰:‘天下如何而治?’對曰:‘請先誅近侍之尤不善者。’ 憲宗 不悅, 璧 退, 世祖 曰:‘秀才,汝渾身都是膽耶?吾亦為汝握兩手汗也?!?/div>
《駢字類編》:桐汗
叚成式寺塔記:東廓之南素和尚院,庭有青桐四株,素之手植。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輠脂不可浣。
《漢語大詞典》:弇汗
即障泥,亦稱防汗。垂于馬腹兩側(cè),用以遮擋塵土。說文·革部:“鞈,防汗也?!?段玉裁 注:“此當(dāng)作所以防捍也,轉(zhuǎn)寫奪誤。” 明 胡侍 《真珠船·障泥》:“障泥,一名障汗,一名弇汗,一名蔽泥。”
《漢語大詞典》:掩汗
猶襯衣。
分類:襯衣
《漢語大詞典》:鹽汗(鹽汗)
指汗。因其味咸,故稱。《淮南子·精神訓(xùn)》:“今夫繇者揭钁臿,負籠土,鹽汗交流,喘息薄喉?!?高誘 注:“白汗咸如鹽,故曰鹽汗?!?/div>
分類:味咸
《漢語大詞典》:血指汗顏(血指汗顔)
手指出血,臉上冒汗。形容不善其事的窘態(tài)。 唐 韓愈 《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斲,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宋 秦觀 《謝及第啟》:“圓冠方屨,求自試者幾千萬焉;血指汗顏,獲見收者纔四百耳?!?/div>
《駢字類編》:雪汗
李賀送秦光祿北征詩見云路下。
《國語辭典》:伊兒汗國(伊兒汗國)  拼音:yī ér hán guó
蒙古所建的四大汗國之一。于旭烈兀西征滅了波斯之后所建,包括波斯(今伊朗)、敘利亞以及小亞細亞一帶。后為帖木兒所滅。
《國語辭典》:赧顏汗下(赧顏汗下)  拼音:nǎn yán hàn xià
臉色發(fā)紅,額頭出汗。形容羞慚的樣子。如:「今天先生譽過之情,令人赧顏汗下?!?/div>
《國語辭典》:流血流汗  拼音:liú xiě liú hàn
形容非常辛勤勞苦。如:「國家是許多革命先烈冒著生命危險,流血流汗所締造的?!?/div>
《國語辭典》:滿頭大汗(滿頭大汗)  拼音:mǎn tóu dà hàn
頭上流滿了汗。如:「他正忙得滿頭大汗?!?/div>
分類:上流
《國語辭典》:欽察汗國(欽察汗國)  拼音:qīn chá hán guó
國名。元代四個大汗國之一。拔都西征時,建立于窩瓦河下游的東岸,統(tǒng)轄鄂畢河以西,包括今獨立國協(xié)的大部分和波蘭的東南部。十五世紀末,失去對莫斯科大公國的控制。十六世紀分裂為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先后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帝國并吞。
《國語辭典》:黑汗白流  拼音:hēi hàn bái liú
辛辛苦苦的樣子?!缎咽酪鼍墏鳌返诙兀骸鸽m是那主人家黑汗白流掙了來,自己掂斤估兩的不舍得用,你卻這樣撒潑,也叫是罪過?!?/div>
《國語辭典》:汗出如雨  拼音:hàn chū rú yǔ
汗水流出像下雨般地多。形容緊張或驚嚇的模樣。如:「得獎名單公布前,他緊張得汗出如雨。」
《國語辭典》:汗流如雨  拼音:hàn liú rú yǔ
形容汗水流下如雨般多。《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上》:「七人停息,一時汗流如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