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5詞典 1分類詞匯 154
《國(guó)語(yǔ)辭典》:南浦  拼音:nán pǔ
南邊的水岸。后泛指送別之地。《楚辭。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埂段倪x。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漢語(yǔ)大詞典》:青溪(青谿)
亦作“ 青谿 ”。
(1).碧綠的溪水。 唐 杜甫 《萬丈潭》詩(shī):“青溪含冥寞,神物有顯晦?!?唐 盧鴻一 《嵩山十志·樾館》詩(shī):“紫巖隈兮青谿側(cè),云松煙蔦兮千古色?!?br />(2).古縣名。今 浙江省 淳安縣 。 北宋 方臘 起義于此。起義失敗后,縣名改為 淳安 。 宋 徐夢(mèng)莘 三朝北盟會(huì)編卷二一八:“ 孫覿 《韓世忠墓誌銘》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臘 起 青溪 ,不旬朝,眾萬數(shù),破 衢 、 婺 、 杭 、 睦 、 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br />(3).古水名。指 三國(guó) 吳 在 建業(yè)城 東南所鑿 東渠 。發(fā)源于今 江蘇省 南京市 鍾山 西南,流經(jīng) 南京 市區(qū)入 秦淮河 ,曲折達(dá)十余里,亦名 九曲青溪 。年久湮廢,今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亦猶 蔣侯 三妺, 青谿 之軌跡可尋;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瀾未歇?!?宋 周必大 《記金陵登覽》:“城中 青溪 ,入 秦淮 頗堙廢?!?清 王士禛 《秦淮雜詩(shī)》之六:“ 青溪 水木最清華, 王 謝 烏衣 六代夸。”
(4).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內(nèi)。以源出 青山 ,故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沮水:“ 沮水 南逕 臨沮縣 西, 青谿水 注之。水出縣西 青山 ,山之東有 濫泉 ,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 ,故以 青谿 為名。” 唐 駱賓王 《秋日于益州李長(zhǎng)史宅宴序》:“五岳棲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貞遁,寂寞滄海之濱。”
(5).山名。在今 湖北省 當(dāng)陽(yáng)市 。
《國(guó)語(yǔ)辭典》:弱水  拼音:ruò shuǐ
河川名:(1)傳說中仙境的河流。后泛指遙遠(yuǎn)的地方?!妒酚?。卷一二三。大宛傳》:「安息長(zhǎng)老傳聞條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嘗見?!乖?。李好古《張生煮?!返谌郏骸感∩勥@仙境有弱水三千丈,可怎生去的?」(2)額濟(jì)納河的別名。參見「額濟(jì)納河」條。
《國(guó)語(yǔ)辭典》:濂溪  拼音:lián xī
河川名。位于今湖南省道縣,西南流入瀟水。宋朝周敦頤居于此處,故學(xué)者稱為「濂溪先生」。
《國(guó)語(yǔ)辭典》:洛水  拼音:luò shuǐ
河川名:(1)源出于陜西省雒南縣冢嶺山,東南流入河南省境內(nèi),至鞏縣洛口入黃河。也稱為「雒水」。(2)源出陜西省定邊縣東南白于山,至朝邑縣入渭河。南北直貫陜西省中部,與渭河并為陜西省二大重要河流。也稱為「北洛水」。
《漢語(yǔ)大詞典》:滹沱
亦作“ 滹沲 ”。 水名。即 滹沱河 。在 河北省 西部。出 山西省 繁峙縣 東之 泰戲山 ,穿割 太行山 ,東流入 河北平原 ,在 獻(xiàn)縣 和 滏陽(yáng)河 匯合為 子牙河 。至 天津市 ,會(huì) 北運(yùn)河 入海。 唐 李頎 《欲之新鄉(xiāng)答崔顥綦毋潛》詩(shī):“寒風(fēng)卷葉渡 滹沱 ,飛雪覆地悲峨峨。” 宋 沈括 夢(mèng)溪筆談·雜志一:“凡 大河 、 漳水 、 滹沲 ……悉是濁流?!?/div>
《漢語(yǔ)大詞典》:若水
古水名。即今 雅礱江 。其與 金沙江 合流后的一段,古時(shí)亦稱 若水 。呂氏春秋·適音:“帝 顓頊 生自 若水 。”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帝哀冊(cè)文》:“ 若水 傳帝,熏風(fēng)御民?!?/div>
《漢語(yǔ)大詞典》:赤水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水名。莊子·天地:“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37' target='_blank'>《楚辭·離騷》:“忽吾行此流沙兮,遵 赤水 而容與。” 洪興祖 補(bǔ)注引《博雅》:“ 昆侖虛 , 赤水 出其東南陬。”穆天子傳卷二:“天子已飲而行,遂宿于 昆侖 之阿, 赤水 之陽(yáng)?!?span id="uwbxcfd" class="book">《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三株樹在 厭火 北,生 赤水 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div>
分類:水名
《國(guó)語(yǔ)辭典》:磻溪  拼音:pán xī
河川名。在今陜西省寶雞縣東南,源出南山,合成道宮水,北流入渭水。相傳為姜太公垂釣處。也稱為「璜溪」。
《漢語(yǔ)大詞典》:浯溪
(1).溪水名。在 湖南省 祁陽(yáng)縣 西南。 唐 詩(shī)人 元結(jié) 卜居于此,筑臺(tái)建亭,臺(tái)曰 峿臺(tái) ,亭曰 吾亭 ,與 浯溪 并稱“三吾”。 唐 元結(jié) 《浯溪銘》序:“ 浯溪 在 湘水 之南,北匯于 湘 ,愛其勝異,遂家溪畔。溪世無名稱者也,為自愛之故,自命曰 浯溪 ?!?宋 張孝祥 《水龍吟·過浯溪》詞:“生平只説 浯溪 ,斜陽(yáng)喚我歸船繫?!?清 錢謙益 《〈呂季臣詩(shī)〉序》:“ 浯溪 之士游於吾門者十餘人,皆懷文抱質(zhì),有 鄒 魯 儒學(xué)之風(fēng)?!?br />(2).借指形勝之地。 清 陳維嵩 《念奴嬌》詞:“我與浯溪曾有約,采入文抄篇幅。”
《漢語(yǔ)大詞典》:鳴泉(鳴泉)
(1).淙淙鳴響的泉水。 唐 張鷟 游仙窟:“激石鳴泉,疏巖鑿磴。”
(2).使泉水淙淙鳴響。 唐 李嶠 《楚望賦》:“眇乎忽然,高山之顛。露團(tuán)團(tuán)而濕草,風(fēng)烈烈而鳴泉。”
(3).泉水名。 宋 蘇軾 《〈鳴泉思〉思君子也君子抱道且殆而時(shí)弗與民咸思之鳴泉故基堙圮殆盡眉山蘇軾搔首踟躕作〈鳴泉思〉以思之》詩(shī):“ 鳴泉 鳴泉 ,經(jīng)云而潺湲。”
《漢語(yǔ)大詞典》:天齊(天齊)
(1).謂天使整齊。書·呂刑:“天齊于民?!?孔 傳:“天整齊於下民?!?br />(2).泉水名。史記·封禪書:“ 天齊 淵水,居 臨菑 南郊山下者。” 司馬貞 索隱引 解道彪 《齊記》:“ 臨菑 城南有 天齊泉 ,五泉并出?!?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淄水《地理風(fēng)俗記》:“ 齊 所以為 齊 者,即 天齊 淵名也?!?br />(3). 唐玄宗 封 泰山 神為 天齊王 ,后稱東岳為 天齊 。 清 曹寅 《游仙詩(shī)三十韻》:“憶從 梁父 禪 天齊 ,又逐榮光祀 碧鷄 ?!眳⒁姟?天齊王 ”。
《漢語(yǔ)大詞典》:天齊王(天齊王)
東岳 泰山 神的封號(hào)。舊唐書·禮儀志三:“ 開元 十三年,封 泰山 神為 天齊王 。”
《國(guó)語(yǔ)辭典》:霅溪  拼音:zhá xī
河川名。在浙江省吳興縣治南。苕溪、前溪、馀不溪、宵溪會(huì)合后方稱為「霅溪」,東北流入太湖。
《漢語(yǔ)大詞典》:鮮于(鮮于)
(1).傳說中的古水名。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又北三百里,曰 石山 ,多藏金玉, 濩濩之水 出焉,而東流注于 虖沱 ; 鮮于之水 出焉,而南流注于 虖池 ?!?br />(2).復(fù)姓。 漢 有 鮮于褒 。見后漢書·第五倫傳
《漢語(yǔ)大詞典》:黃浦
(1).水名。 上海市 境內(nèi) 黃浦江 的舊稱。源出 浙江省 嘉興市 境,受 三泖 諸水,東流經(jīng) 松江 、 金山 諸縣,至 上海市 東北,合 吳淞江 入海。相傳為 戰(zhàn)國(guó) 楚 春申君 黃歇 所開,故亦名 春申浦 ,又名 黃歇浦 。 明 稱 大黃浦 , 清 以來通稱 黃浦江 。《孽?;ā?/span>第二回:“但見 黃浦 內(nèi)波平如鏡,帆檣林立?!?br />(2).在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內(nèi),一名 黃蘗澗 。源出縣西南 黃蘗山 ,北流入縣南 碧波湖 。 南朝 宋 鮑照 有《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詩(shī)。 唐 顏真卿 《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寺前二十步,跨澗有 黃浦橋 ,橋南五十步,又有 黃浦亭 ,并 宋 鮑昭 送 盛侍郎 及 庾中郎 賦詩(shī)之所。其水自 杼山 西南五里 黃蘗山 出,故號(hào) 黃浦 ,俗亦名 黃蘗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