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5詞典 1分類詞匯 154
《國語辭典》:大金川  拼音:dà jīn chuān
河川名。在四川省西部邊境。為大渡河上源,發(fā)源于大雪山山脈,南流匯合小金川,注入岷江。參見「金川」條。
《漢語大詞典》:大渡河
岷江 支流。古名 渽水 ,一名 沫水 。在 四川 西南部。上游為 大金川 ,南流至 甘孜藏族自治州 丹巴 ,會 小金川 ,稱 大渡河 。至 樂山縣 會 青衣江 ,入 岷江 。全長九百馀公里。1863年( 同治 二年)5月 石達(dá)開 所率太平軍在 大渡河 紫打地 ( 安順場 )失敗。1935年5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中,曾強(qiáng)渡 安順場 渡口和奪取 大渡河 鐵索橋。
《漢語大詞典》:黃盧(黃盧)
(1).見“ 黃壚 ”。
(2).水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三:“ 河水 又南, 蒲川 水出 石樓山 ,南逕 蒲城 東……其水南出,得 黃盧 水口,水東出 蒲子城 南?!?/div>
分類:水名
《國語辭典》:黃壚(黃壚)  拼音:huáng lú
1.地下?!痘茨献?。覽冥》:「上際九天,下契黃壚。名聲被后世,光暉重萬物。」
2.王戎于黃公酒壚前傷懷嵇康、阮籍。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后比喻傷懷往事。
《漢語大詞典》:嘔夷(嘔夷)
(1).水名。也叫 漚夷水 或 滱水 。源出 山西 渾源縣 東南 槍鋒嶺 ,東南流入 河北 為 唐河 。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北曰 并州 ……其川 虖池 嘔夷 ?!?br />(2).古湖澤名。也叫 昭馀祁 。
《漢語大詞典》:西洼
水名。即 渥洼 。相傳神馬出此水中。 元 周伯琦 《天馬行》:“川珍岳貢皆貞符,神駒躍出 西洼 水?!眳⒁姟?渥洼 ”。
《漢語大詞典》:渥洼(渥窪)
即 渥洼 。 樊增祥 《〈東溪草堂詞選〉自序》:“此五君者,譬諸 渥漥 美駟, 荊 野明搖,詞學(xué)一日不湮,斯人亦一日不沒。”參見“ 渥洼 ”。
(1).水名。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境,傳說產(chǎn)神馬之處。史記·樂書:“又嘗得神馬 渥洼水 中,復(fù)次以為《太一之歌》?!?裴駰 集解引 李斐 曰:“ 南陽 新野 有 暴利長 ,當(dāng) 武帝 時遭刑,屯田 燉煌 界。人數(shù)於此水旁見羣野馬中有奇異者,與凡馬異……﹝ 利長 ﹞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馬,獻(xiàn)之。” 唐 盧綸 《送史兵曹判官赴樓煩》詩:“ 渥洼 龍種散云時,千里繁花乍別離?!?清 劉大櫆 《與李侍郎書》:“蓋 伯樂 過 渥洼 之渚,而馬群為空?!?br />(2).指代神馬。 唐 韓琮 《公子行》:“別殿承恩澤,飛龍賜渥洼?!?宋 蘇軾 《送錢承制赴廣西路分都監(jiān)》詩:“舞鳳尚從 天目 下,收駒時有渥洼姿?!?/div>
《漢語大詞典》:鸂水
水名。呂氏春秋·用民:“ 宋 人有取道者,其馬不進(jìn),倒而投之 鸂水 。”水經(jīng)注·淮水引作“雞水”。
分類:水名
《漢語大詞典》:鴨子陂(鴨子陂)
水名。在今 河南省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洧水:“其水又東南為 鴨子陂 。陂廣十五里,餘波南入 甲庚溝 ,西注 洧 ?!?宋 陸游 《書感》詩:“ 鴨子陂 頭看水生, 蜂兒園 里按歌聲?!?/div>
分類:水名河南
《漢語大詞典》:滽滽
水名。在 河南省 嵩縣 西。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又西一百二十里,曰 釐山 …… 滽滽之水 出焉,而南流注于 伊水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伊水:“今水出 陸渾縣 之西南 王母澗 ,澗北山上有 王母祠 ,故世因以名溪,東流注于 伊水 ,即 滽滽之水 也。”
《漢語大詞典》:諸次(諸次)
(1).山名。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又北八十里,曰 諸次之山 ……是山也,多木無草,鳥獸莫居,是多眾蛇?!?br />(2).水名。后又名 葭蘆川 、 沙河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陜西十·榆林鎮(zhèn)》:“ 諸次水 ,在鎮(zhèn)東北。水經(jīng)注:上郡 諸次縣 有 諸次山 , 諸次水 出焉。其水東逕 榆林塞 ,為 榆谷水 ,即 榆溪 也,下流入於 黃河 ?!?/div>
《漢語大詞典》:沶水
水名。在今 湖北省 ???、 南漳 、 宜城 一帶。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沔水二:“ 夷水 又東南流,與 零水 合, 零水 即 沶水 也?!?/div>
《漢語大詞典》:娥姜水
水名。又名 濼水 。源出 山東 歷城縣 西南,東流經(jīng) 章丘 、 鄒平 等地,至 博興 合 時水 入海。古以發(fā)源處有 舜 妃 娥 英 廟,故稱 娥姜水 。 春秋 魯桓公 十八年,公會 齊侯 于此。參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濟(jì)水二、《嘉慶一統(tǒng)志·濟(jì)南府·小清河》
《漢語大詞典》:敦水
水名。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 敦薨之山 ﹞又北二百里,曰 少咸之山 ,無草木,多青碧…… 敦水 出焉,東流注于 鴈門之水 。”
分類:水名
《漢語大詞典》:沈釀川(沈釀川)
水名。相傳 漢 代 鄭弘 于 沈釀埭 遇友無酒,投錢水中,酣飲而醉,因更此水名為“沈釀川”。 晉 崔豹 古今注·草木:“ 沈釀 者, 漢 鄭弘 為 靈文鄉(xiāng) 嗇夫,行官 京洛 ,未至,宿一埭。埭名 沈釀 ,於埭逢故舊友人,四顧荒郊,村落絶遠(yuǎn),酤酒無處,情抱不伸,乃以錢投水中,依口而飲,飲盡酣暢,皆得大醉,因更名為 沈釀川 。明旦,乃分首而去?!?/div>
分類:水名
《漢語大詞典》:裸川
水名。以其地風(fēng)俗男女共川而浴,故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桂林 東南邊有 裸川 。 桓譚 新論云:‘呈衣冠於 裸川 ?!?/div>
《國語辭典》:長江(長江)  拼音:cháng jiāng
河川名。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脈,由最長的正源沱沱河、水量最大的當(dāng)曲河、以及尕爾曲、布曲與楚瑪爾河,共同組成江源水系。至上海出吳淞口,注入東海。全長六千四百零三公里,為世界第三大河。也稱為「大江」、「揚(yáng)子江」。
《國語辭典》:滄浪(滄浪)  拼音:cāng láng
1.青色的水。晉。陸機(jī)塘上行〉:「發(fā)藻玉臺下,垂影滄浪淵?!顾巍埿⑾椤茨钆珛?。洞庭青草〉詞:「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br />2.漢水?!稌?jīng)。禹貢》:「嶓冢導(dǎo)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