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詞典 1分類詞匯 4
《駢字類編》:水冰(水冰)
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虹藏不見。 后漢書魯恭傳:易曰:潛龍勿用。言十一月十二月,陽氣潛藏,未得用事。雖煦噓萬物,養(yǎng)其根荄。而猶盛陰在上,地凍水冰,陽氣否隔,閉而成冬。宋史周王元儼傳:慶歷三年冬,大雨雪,水冰。陳楚之地尤甚。占者曰:憂在大臣。既而元儼病甚,上憂形于色。素問: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匪,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yīng),養(yǎng)藏之道也。又初之氣,地氣遷,陰始凝,氣始肅,水乃冰,寒雨化。又終之氣,寒大舉,濕大化,霜乃積,陰乃凝,水堅冰,陽光不治。
分類:水冰
《漢語大詞典》:海冰
出現(xiàn)在海上的冰。包括來自大陸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凍結(jié)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海冰與海岸或海底凍結(jié)在一起的稱為“固定冰”;能隨風(fēng)、海流漂移的稱為“浮冰”。海冰在凍結(jié)和融化過程中,會引起海況的變化;流冰會影響船艦航行和危害海上建筑物。
《國語辭典》:冰巖  拼音:bīng yán
大塊冰體,可分為兩種:一、水冰巖,大塊水冰,浮于水面者,質(zhì)地堅實而透明,沉于水底者,粗松而色濁。二、雪冰巖,一種針葉狀的結(jié)晶,因雪巖受融解及蒸發(fā)作用的影響,變成砂狀的顆粒,凝聚成山冰,再受壓力和陽光的照射,慢慢凝固成為大塊的冰河冰,稱為「雪冰巖」。
分類:大塊水冰
《國語辭典》:凌眼  拼音:líng yǎn
凌,冰?!噶柩邸怪副陷^薄的地方?!段饔斡洝返谒陌嘶兀骸阜彩潜鶅鲋?,必有凌眼?!?/div>
《國語辭典》: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拼音:bīng shēng yú shuǐ ér hán yú shuǐ
冰由水冰凍而成,溫度比水冷。語本《荀子。勸學(xué)》:「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贡扔鞯茏觾?yōu)于老師?!队讓W(xué)瓊林。卷二。師生類》:「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學(xué)生過于先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