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煩冤(煩冤)  拼音:fán yuān
1.愁悶委屈。唐。杜甫兵車行〉:「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2.風回旋的樣子。《文選。宋玉。風賦》:「勃郁煩冤,沖孔襲門?!?/div>
《漢語大詞典》:蘊隆
(1).暑氣郁結而隆盛。《詩·大雅·云漢》:“旱既大甚,藴隆蟲蟲?!?朱熹 集傳:“藴,蓄;隆,盛也?!?馬瑞辰 通釋:“藴隆謂暑氣鬱積而隆盛。蟲蟲則熱氣熏蒸之狀也?!?宋 朱淑真 《夏雨生涼》詩:“烈日如焚正藴隆,黑云帶雨瀉長空。” 清 戴名世 《討夏二子檄》:“擒捕無方,嘬噆之威已酷;藴隆既去,飛鳴之勢何存?!?br />(2).引申為熾盛;顯赫。 清 劉大櫆 《贈大夫閔府君墓志銘》:“尚書累葉,厥聲藴隆?!?br />(3).積累。 清 葉燮 原詩·內(nèi)篇下:“夫才者,諸法之藴隆發(fā)現(xiàn)處也?!?/div>
《漢語大詞典》:蒸郁
見“ 蒸鬱 ”。
《國語辭典》:怨結(怨結)  拼音:yuàn jié
怨恨結于心中?!赌印SH士》:「怨結于民心,諂諛在側,善議障塞,則國危矣?!埂逗鬂h書。卷四九。王符傳》:「正士懷怨結而不解,猾吏崇奸軌而不被坐?!?/div>
《國語辭典》:重氣(重氣)  拼音:zhòng qì
1.重視氣節(jié)?!段倪x。張衡。西京賦》:「輕死重氣,結黨連群,寔蕃有徒,其從如云。」《文選。曹植。七啟》:「是以雄俊之徒,交黨結倫,重氣輕命,感分遺身?!?br />2.暈眩,呼吸困難。《水滸傳》第七回:「你丈夫教頭和陸謙吃酒,一時重氣,悶倒在樓上,叫娘子快去看哩?!?/div>
《漢語大詞典》:冤結(冤結)
(1).冤氣郁結。《楚辭·九章·悲回風》:“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nèi)傷?!?漢 劉向 《九嘆·惜賢》:“心懭悢以冤結兮,情舛錯以曼憂?!?三國 魏 曹植 《出婦賦》:“嗟冤結而無訴,乃愁苦以長窮?!?br />(2).猶冤屈。《漢書·于定國傳》:“民多冤結,州郡不理,連上書者交於闕廷?!?span id="51vp5fz" class="book">《后漢書·光武帝紀上》:“將殘吏未勝,獄多冤結,元元愁恨,感動天氣乎?” 宋 司馬光 《進五規(guī)狀·務實》:“姦暴不誅,冤結不理。”
(3).結下的冤仇。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一個師父》:“因為死人在未死之前,總不免開罪于人,存著冤結,所以死后要替他解散。”
《國語辭典》:芬烈  拼音:fēn liè
1.香氣濃烈。漢。司馬相如美人賦〉:「臣排其戶而造其堂,芳香芬烈?!?br />2.功業(yè)。宋。薛季宣 跋東坡詩案:「根株到馀擽,復恐分寸遺。終焉盛芬烈,蘭蓀謝芳姿?!?/div>
《漢語大詞典》:葐蒀
亦作“ 芬蒀 ”。亦作“芬氳”。亦作“芬薀”。 煙靄氤氳或香氣郁盛。 晉 左思 《蜀都賦》:“鬱葐蒀以翠微,崛巍巍以峩峩?!?南朝 齊 謝朓 《答劉中書繪》詩:“重樹始芬蒀,芳洲轉如積?!?唐 鄭愔 《采蓮曲》:“魚鳥爭唼喋,花葉相芬氳?!?宋 梅堯臣 《山村行》:“深源樹蓊郁,曲塢花芬蒀?!?清 黃景仁 《題明陸文裕公書玉蕣詩卷》詩:“袖得餘香歸,芬藴美清夜?!?/div>
《漢語大詞典》:愊臆
亦作“ 愊億 ”。亦作“ 愊憶 ”。亦作“ 愊抑 ”。
(1).憤怒、悲傷、憂愁之氣郁結胸中。《方言》第十三“臆,滿也” 晉 郭璞 注:“愊臆,氣滿之也?!?span id="nnffhp7" class="book">《漢書·陳湯傳》:“﹝ 陳湯 ﹞策慮愊億,義勇奮發(fā)?!?顏師古 注:“愊億,憤怒之貌也?!?span id="7z5zrl3" class="book">《后漢書·馮衍傳下》:“講圣哲之通論兮,心愊憶而紛紜?!?李賢 注:“愊憶,猶鬱結也?!?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336843'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文選·潘岳〈夏侯常侍誄〉》:“望子舊車,覽爾遺衣,愊抑失聲,迸涕交揮?!?李周翰 注:“愊抑,哀憤也?!?br />(2).形容聲音的悲哀。 明 張煌言 《聞孤鳥有作》詩:“孤鳥孤鳥聲愊憶,風雨中宵我心惻。”
(3).忠誠。 宋 葉適 《陳秀伯墓志銘》:“ 徐樂 、 嚴安 ,愊臆見收;有嘉 秀伯 ,良亦其儔?!?/div>
《漢語大詞典》:蟲氣(蟲氣)
中醫(yī)病名。舊謂人體寄生蟲可由寒濕氣郁結化成,故稱。《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病蟯得之於寒溼,寒溼氣宛篤不發(fā),化為蟲。臣 意 所以知 薄吾 病者,切其脈,循其尺,其尺索刺麤,而毛美奉髮,是蟲氣也?!?/div>
《漢語大詞典》:結胸(結胸)
(1).亦作“ 結匈 ”。古代傳說中國名。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 結匈國 ﹞其為人結匈?!?郭璞 注:“臆前胅出,如人結喉也?!?span id="7pjl3lz" class="book">《淮南子·墬形訓》有“ 結胸 民”。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八:“ 結胸國 有滅蒙鳥?!?br />(2).中醫(yī)病癥名。指邪氣郁結于胸中的病癥。《醫(y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結胸》:“按之滿硬不痛痞,硬而滿痛為結胸。大結從心至少腹,小結心下按方痛。”
《漢語大詞典》:郁灼(鬱灼)
熱氣郁勃如灼。形容悶熱。舊唐書·代宗紀:“屬盛陽之候,大暑方蒸,仍念狴牢,何堪鬱灼?”
《漢語大詞典》:憤厥(憤厥)
由于憤氣郁結造成的痙攣昏厥。列子·湯問:“ 吳 楚 之國有大木焉,其名為櫾。碧樹而冬生,實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憤厥之疾?!?/div>
《漢語大詞典》:服臆
猶服膺。 漢 王充 論衡·別通:“父兄在千里之外,且死,遺教戒之書,子弟賢者求索觀讀,服臆不舍,重先敬長,謹慎之也?!?br />心氣郁結,悲憤貌。服,通“ 腷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言未卒,因噓唏服臆……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
《國語辭典》:肝火上炎  拼音:gān huǒ shàng yán
中醫(yī)上指因肝氣郁結,化火上逆而引起頭痛暈眩、耳鳴耳聾、急躁易怒、口苦咽乾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