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9詞典 6分類詞匯 73
《國語辭典》:跳鼓陣(跳鼓陣)  拼音:tiào gǔ zhèn
臺灣常見的民俗活動。常見于迎神賽會中。演出時通常以九人一組,中央一人擊鼓,兩人執(zhí)旗前導,兩人執(zhí)娘傘,外圍有四人敲鑼。藉著鑼鼓明快的節(jié)奏,不斷的變化陣式。氣氛雄壯、熱鬧。參見「大鼓陣」條。
《國語辭典》:宋江陣(宋江陣)  拼音:sòng jiāng zhèn
一種民俗武術(shù)表演的陣式。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組成,共一○八人。陣中備有盔甲、盾牌、短刀、雙斧等兵器,以表演傳統(tǒng)武術(shù)為主。或以為源出《水滸傳》中宋江操練部眾的陣式而得名。
《國語辭典》:痘疹娘娘  拼音:dòu zhěn niáng niáng
民俗中對痘神的俗稱。傳說專管小兒出疹子、天花,其誕辰為農(nóng)歷十一月初一?!?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二○回:「一面打掃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zhèn)髋c眾人忌煎炒等物?!?/div>
《漢語大詞典》:過破五(過破五)
舊時民俗。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正月·禁忌》:“元旦……服制之家不登賀,不立門簿。雖有親賓來拜謁者,亦不答拜。初五日后始往叩謝,名曰過破五?!?/div>
分類:民俗
《漢語大詞典》:觀風察俗(觀風察俗)
觀察國風民俗。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其理讜而切,其文簡而要,足以懲惡勸善,觀風察俗者矣?!?/div>
《漢語大詞典》:跌千金
舊時一種民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正月初一五更起,焚香放紙礮,將門環(huán)或木槓,于院地上拋擲三度,名曰跌千金。”
分類:種民民俗
《漢語大詞典》:祠山神
民間俗祭。其所供神之姓名、事跡因史志中各以民俗相傳而稱說不一。或謂 烏程 橫山 張渤 ,或謂 武當 張秉 ,號 祠山神 或 祠山大帝 、 張大帝 。其祭所稱 張王廟 ,又稱 祠山廟 。 漢 唐 以來,廟祀不絕。 清 趙翼 陔馀叢考·祠山神:“合而觀之,則 祠山神 之祀,本起于 廣德 ,其所謂化豬通津,蓋本《淮南子》 禹 化為熊,通轘轅之路, 涂山氏 見之,慚而化為石之事,移以附會于 祠山 。然俗所傳 祠山 張大帝 寔本此。而非如 弇州 所云也。且 祠山 張大帝 之稱乃近代流俗所傳,而 宋 以來尚稱 張王 ,并未加以帝號?!眳㈤?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通俗編·神鬼引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
《漢語大詞典》:健粽
南宋 吳 中的民俗。夏至日包粽子,用捆束粽子的草系于手足,以祈祝健康,故名。參閱 宋 范成大 吳郡志·風俗。
《國語辭典》:矯世變俗(矯世變俗)  拼音:jiǎo shì biàn sú
糾正改變頹廢的世風習俗?!端问贰>砣?。王安石傳》:「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其說,果于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div>
《漢語大詞典》:賣蒙懂(賣懞懂)
亦作“ 賣懵董 ”。猶言賣癡呆。 宋 時的一種民俗。 宋 陳元靚 歲時廣記·元旦上·賣蒙懂:“《歲時雜記》:元日五更初,猛呼他人,他人應(yīng)之,即告之曰:‘賣與爾懞懂。’賣口吃亦然?!?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偏安佚豫:“祀先之禮,則或昏或曉,各有不同,如飲屠蘇、百事吉、膠牙餳、燒朮、賣懵董等事,率多 東都 之遺風焉?!币嗍∽鳌?賣懵 ”。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歲晚節(jié)物:“如飲屠蘇、百事吉、膠牙餳、燒朮、賣懵等事,率多 東都 之遺風焉?!?/div>
分類:種民民俗
《漢語大詞典》:賣口吃(賣口吃)
宋 時新年的一種民俗。謂將口吃轉(zhuǎn)移給人。參見“ 賣懞懂 ”。
《漢語大詞典》:燎草兒(燎草兒)
我國北方的一種民俗。農(nóng)歷年三十下午,到祖墳上燒紙,然后點燃谷秸,持回家中,意在引導“祖靈”回家過年。 梁斌 《紅旗譜》三九:“哥兒倆胳膊底下夾著粟谷草,懷里揣著爆竹,到老墳上去燎草兒。”
《漢語大詞典》:綠蒲節(jié)(緑蒲節(jié))
即端午節(jié)。民俗于端午節(jié)在門戶上插綠色菖蒲與艾以祓除不祥,故稱。 清 金農(nóng) 《五月二日吳孝廉瀚上舍濂招飲醉成此詩》:“緑蒲節(jié)近晚酒香,先開酒庫招客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