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頰上三毫(頰上三毫)
同“ 頰上三毛 ”。 清 張岱 《石匱書自序》:“至其論贊,則淡淡數(shù)語,非頰上三毫,則睛中一畫?!?清 史震林 《西清散記》卷一:“幼聞故老傳先生( 史湘浦 )軼事,可異焉。頰上三毫,匪遂正相,而神以傳也。”
《國語辭典》:兼毫  拼音:jiān háo
用羊毫和狼毫合制的筆。筆毛軟硬適中,適合初學者使用。
《漢語大詞典》:末毫
秤桿上距離秤鉤或秤盤最遠的秤紐。也叫三毫。宋史·律歷志一:“其衡合樂尺一尺二寸,重一錢,錘重六分,盤重五分。初毫星準半錢,至稍總一錢半……末毫至稍半錢,析成五分,分列十氂?!?/div>
分類:秤桿距離
《國語辭典》:明察秋毫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目光敏銳,觀察入微,可看見秋天鳥獸新長的毫毛?!睹献印A夯萃跎稀罚骸该髯阋圆烨锖林?,而不見輿薪?!贡扔髂芏床煲磺校闯鰳O細微的地方?!度齻b五義》第四二回:「不想相爺神目如電,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也不敢隱瞞?!?/div>
《分類字錦》:目察毫端
傅占衡 蚊賦 利觜刺骨,目察毫端。
分類:
《分類字錦》:麗魄仙毫(麗魄仙毫)
唐無名氏《芝草白兔由刺史善政判》:金英孕彩,奪神葉于芝田;玉毳含暉,接仙毫于麗魄。
分類:
《漢語大詞典》:麟毫簾(麟毫簾)
用麟毛做成的簾子。語出洞冥記:“ 元鼎 元年,起 招仙閣 於 甘泉宮 西,編翠羽麟毫為簾?!?唐 陸龜蒙 《中酒賦》:“麟毫簾近遮云母,不足驚心;琥珀釧將還 玉兒 ,未能迴首?!?/div>
分類:簾子
山毫
【佛學大辭典】
(譬喻)以山譬筆之多也。華嚴經(jīng)曰:「假令有人,以大海量墨,須彌聚筆,書寫于此普眼法門一品中一門乃至一義中一句不得少分,何況能盡?」吽字義曰:「地墨四身,山毫三密?!?/div>
白毫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如來三十二相之一。世尊眉間有白色之毫相,右旋宛轉(zhuǎn),如日正中,放之則有光明,初生時長五尺,成道時有一丈五尺。名白毫相。大般若三十一曰:「世尊眉間有白毫相,右旋柔軟,如睹羅綿,鮮白光凈踰珂雪等,是三十一?!辜蜗榉ㄈA義疏三曰:「智度論出小乘人解白毫相云:舒之即長五尺,卷之即如旋螺。觀佛三昧經(jīng)云:為太子時長五尺,樹下時長一丈四尺五寸,成道時一丈五尺。舒之表里有清徹白凈光明,置之便失凈光而卷縮在兩眉之間。經(jīng)或言:右旋宛轉(zhuǎn)如日正中。或言:如天白寶?!狗鹫f實經(jīng),放白毫之光者,表理之顯明與白凈。且表其法為諸教之源也。法華經(jīng)序品曰:「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嘉祥法華義疏二曰:「白毫者表理顯明稱白,教無纖隱為毫?!固叫浫唬骸该奸g表中道一乘法也,白毫表無流證道白凈法也。又白為眾色本,故表此一乘為諸教源也?!?/div>
白毫之賜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僧受用之物曰白毫之賜。佛藏經(jīng)下曰:「或有比丘,因以愛我法出家受戒。于此法中勤行精進,雖諸天神諸人不念但能一心勤行道者,終不念衣食所須,所以者何?如來福藏無量無盡。舍利弗!如來滅后,白毫相中百千億分,其中一分供養(yǎng)舍利及諸弟子。舍利弗!設(shè)使一切世間人皆共出家隨順法行,于白毫相百千億分不盡其一。舍利弗!如來如是無量福德若諸比丘所得飲食及所須物輒得皆足。」釋門正統(tǒng)三曰:「如來留白毫一分功德供養(yǎng)末世弟子?!?/div>
光毫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佛眉間白毫有光明故云光毫。三十二相之一。法華經(jīng)序品曰:「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褂^佛三昧經(jīng)曰:「時佛眉間,即放白毫大人相光,其光分為八萬四千支。」
【佛學常見辭匯】
佛眉間的白毫有光明,故稱光毫,為佛三十二相之一。
如來毫相菩薩
【佛學大辭典】
(菩薩)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釋尊之左第二位。梵號怛他誐都欏,譯言如來毫相。密號曰妙用金剛。如來白毫為無邊福德之相,而此為佛格化者也。黃色,左手持髻上有圓光,右手仰掌當臍下,坐于赤蓮。
眉間白毫相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佛三十二相之一。佛之眉間有白毛,內(nèi)外映徹如白琉璃,宛轉(zhuǎn)右旋。觀無量壽經(jīng)曰:「眉間白毫右旋宛轉(zhuǎn),如五須彌山?!狗ㄈA經(jīng)序品曰:「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于東方萬八千世界,(參見:白毫)?!?br />【佛學常見辭匯】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眉間有白毛,內(nèi)外映徹如白琉璃,宛轉(zhuǎn)右旋。
【三藏法數(shù)】
謂兩眉之間,有白玉毫,清凈柔軟,如兜羅綿,右旋宛轉(zhuǎn),常放光明也。(梵語兜羅綿,華言細香。)
白毫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如來三十二相之一。世尊眉間有白色之毫相,右旋宛轉(zhuǎn),如日正中,放之則有光明,初生時長五尺,成道時有一丈五尺。名白毫相。大般若三十一曰:「世尊眉間有白毫相,右旋柔軟,如睹羅綿,鮮白光凈踰珂雪等,是三十一?!辜蜗榉ㄈA義疏三曰:「智度論出小乘人解白毫相云:舒之即長五尺,卷之即如旋螺。觀佛三昧經(jīng)云:為太子時長五尺,樹下時長一丈四尺五寸,成道時一丈五尺。舒之表里有清徹白凈光明,置之便失凈光而卷縮在兩眉之間。經(jīng)或言:右旋宛轉(zhuǎn)如日正中?;蜓裕喝缣彀讓??!狗鹫f實經(jīng),放白毫之光者,表理之顯明與白凈。且表其法為諸教之源也。法華經(jīng)序品曰:「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辜蜗榉ㄈA義疏二曰:「白毫者表理顯明稱白,教無纖隱為毫?!固叫浫唬骸该奸g表中道一乘法也,白毫表無流證道白凈法也。又白為眾色本,故表此一乘為諸教源也?!?/div>
真多摩尼毫相印
【佛學大辭典】
(印相)又云如來毫相印。以左手作拳,置之眉間也。見大日經(jīng)密印品。
毫相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如來三十二相中之白毫相也。(參見:白毫)
白毫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如來三十二相之一。世尊眉間有白色之毫相,右旋宛轉(zhuǎn),如日正中,放之則有光明,初生時長五尺,成道時有一丈五尺。名白毫相。大般若三十一曰:「世尊眉間有白毫相,右旋柔軟,如睹羅綿,鮮白光凈踰珂雪等,是三十一?!辜蜗榉ㄈA義疏三曰:「智度論出小乘人解白毫相云:舒之即長五尺,卷之即如旋螺。觀佛三昧經(jīng)云:為太子時長五尺,樹下時長一丈四尺五寸,成道時一丈五尺。舒之表里有清徹白凈光明,置之便失凈光而卷縮在兩眉之間。經(jīng)或言:右旋宛轉(zhuǎn)如日正中?;蜓裕喝缣彀讓?。」佛說實經(jīng),放白毫之光者,表理之顯明與白凈。且表其法為諸教之源也。法華經(jīng)序品曰:「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嘉祥法華義疏二曰:「白毫者表理顯明稱白,教無纖隱為毫?!固叫浫唬骸该奸g表中道一乘法也,白毫表無流證道白凈法也。又白為眾色本,故表此一乘為諸教源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