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分類字錦》:毫染爐煙(毫染爐煙)
楊巨源 寄中書同年舍人詩 彩毫應染爐煙細,清佩仍含玉漏重。二十年前同日喜,碧霄何路得相逢。
分類:貴盛
《韻府拾遺 旱韻》:毫碗(毫碗)
釋善權(quán)詩:思飲毫碗淥。
《國語辭典》:毫無二致(毫無二致)  拼音:háo wú èr zhì
絲毫不差,完全相同?!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二九回:「余道臺見了這副神氣,更覺得同花小紅一式一樣,毫無二致?!?/div>
《漢語大詞典》:毫無顧忌
對違反道德的行為絲毫沒有反感或猶豫。例如:很少小女孩能毫無顧忌地碾死昆蟲或殺死兔子。
不考慮對人對事情的利害關(guān)系;沒有顧慮
《漢語大詞典》:毫無疑問
不存在問題。例如:毫無疑問他是有罪的。
《漢語大詞典》:毫厘絲忽(毫釐絲忽)
古代“分”以下四個微小長度單位的并稱。喻指極微細的事物。《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云門》:“我來時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zhèn)€性命是毫釐絲忽上掙來的?!?/div>
《國語辭典》:不差毫發(fā)(不差毫髮)  拼音:bù chā háo fǎ
一點兒也不差。唐。張說〈進渾儀表〉:「令儀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發(fā)?!?/div>
《分類字錦》:不藏秋毫
黃庭堅 贈送張叔和詩 無可簡擇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
分類:
《漢語大詞典》:不爽毫發(fā)(不爽毫髮)
沒有一點差錯。明史·王瓊傳:“繼者按稽之,不爽毫髮?!?清 戴名世 《陳大士稿序》:“ 千子 論文不爽毫髮,生平極喜 正希 ,而於 大士 ,猶若有憾焉?!?/div>
分類:差錯
《漢語大詞典》:差以毫厘,謬以千里(差以毫釐,謬以千里)
同“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獨立蒼茫子〈東京學界公憤始末告鄉(xiāng)人父老興學書〉》:“差以毫釐,謬以千里,造因不良,惡果是生。”
《漢語大詞典》: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開始相差一小點,結(jié)果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謬,也寫作“繆”。語本漢書·司馬遷傳:“故曰:‘差以豪氂,謬以千里?!?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343558'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論語·先進》“過猶不及” 宋 朱熹 集注:“夫過不及,均也。差之毫釐,繆以千里?!?清 朱彝尊 經(jīng)義考·易緯·通卦驗:“ 馮椅 曰,館閣本《通卦驗》有云,正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漢 儒引之,作君子正其始萬物理,差之毫釐,謬以千里?!?/div>
《漢語大詞典》: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見“ 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
《漢語大詞典》: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見“ 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
《漢語大詞典》: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同“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 氂,亦作“ 釐 ”。魏書·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巨細,差之毫氂,失之千里。”舊唐書·魏徵傳:“此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元 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俺父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掉在壕里,簽了大腿。”《玉嬌梨》第十二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著不到,滿盤從起?!?/div>
《漢語大詞典》:差若毫厘,謬以千里(差若毫釐,謬以千里)
同“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 魏書·張普惠傳:“差若毫釐,謬以千里,其此之謂乎?” 清 曾國藩 《致劉孟容書》:“差若毫釐,謬以千里。詞氣之緩急,韻味之厚薄,屬文者一不慎,則規(guī)模立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