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揮毫(揮毫)  拼音:huī háo
運筆寫字或繪畫。唐。杜甫 飲中八仙歌:「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埂端疂G傳》第三九回:「乘其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揮毫便寫?!挂沧鳌笓]筆」。
《國語辭典》:毫發(fā)(毫髮)  拼音:háo fǎ
毫毛及頭發(fā)。比喻極少的數(shù)量。漢。王充《論衡。齊世》:「方今圣明,承光武,襲孝明,有浸酆溢美之化,無細小毫發(fā)之虧。」《三國演義》第二五回:「昨日曹軍入城,我等皆以為必死;誰想毫發(fā)不動,一軍不敢入門?!?/div>
《國語辭典》:秋毫  拼音:qiū háo
鳥獸在秋天所生的細毛。后比喻微細的事物。《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呕兀骸干俦髁?,救火安民,秋毫不許驚動?!?/div>
《漢語大詞典》:一毫
一根毫毛。比喻極小或很少。列子·楊朱:“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宋 蘇軾 《前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span id="ljrb7xp"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如今 韓生 吉帖婚書,并無一毫虛謬。”鏡花緣第九五回:“向日在家屢要學(xué)劍,奈教師此道不精,不過敷衍教了兩個勢子,卻是一毫無用。” 葉圣陶 《潘先生在難中》:“他更從利害遠近種種方面著想,覺得回去終于是天經(jīng)地義。便把惱恨擱在一旁,臉上也不露一毫形色?!?/div>
《國語辭典》:毫端  拼音:háo duān
1.毫毛的末端。比喻極微小的部分?!逗鬂h書。卷八九。南匈奴傳。論曰》:「嗚呼!千里之差,興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宋。張孝祥〈水調(diào)歌頭。江山自雄麗〉詞:「漱冰濯雪,眇萬里一毫端?!?br />2.筆端、筆下。宋。韓琦觀胡九齡員外畫牛〉詩:「采摭諸家百馀狀,毫端古意多含蓄。」
《國語辭典》:毫末  拼音:háo mò
1.毛發(fā)的末端。《莊子。秋水》:「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埂蛾P(guān)尹子。九藥》:「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審小音者不聞雷霆之聲?!?br />2.比喻極細微的部分?!独献印返诹恼拢骸负媳е?,生于毫末?!鼓铣?。任昉〈劉先生夫人墓志銘〉:「參差孔樹,毫末成拱?!?/div>
《國語辭典》:毫芒  拼音:háo máng
比喻極精細微小的部分。唐。裴铏《傳奇。裴航》:「航又聞?chuàng)v藥聲,因窺之,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輝室,可鑒毫芒?!埂读凝S志異。卷一。勞山道士》:「師乃剪紙如鏡,黏壁間。俄頃,月明輝室,光鑒毫芒?!挂沧鳌负烂ⅰ?、「毫芥」。
分類:毫毛細微
《國語辭典》:含毫  拼音:hán háo
作文時吮筆沉思?!段倪x。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漢語大詞典》:濡毫
濡筆。謂蘸筆書寫或繪畫。 唐 韋應(yīng)物 《酬劉侍郎使君》詩:“濡毫意僶俛,一用寫悁勤。”鏡花緣第五三回:“ 亭亭 正在磨墨濡毫,忽見 紅紅 、 婉如 從外面走來?!?吳沛霖 《淡卿出團扇索詩為題兩絕》之一:“擬將雅意深深卻,看汝濡毫興已狂?!?/div>
《國語辭典》:絲毫(絲毫)  拼音:sī háo
極微的數(shù)量。比喻非常少。《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他若是趲一個勁,那怕幾千斤的石塊,打落在他頭上、身上,他會絲毫不覺得?!埂段拿餍∈贰返谖逦寤兀骸讣热皇悄愕呐笥?,就讓掉些罷,算是一千五百塊錢,不能再減絲毫的了。」
《國語辭典》:纖毫(纖毫)  拼音:xiān háo
比喻非常微細的事物。唐。杜甫夏夜嘆〉詩:「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七:「那月色一發(fā)光明如晝,照得潞州城中,纖毫皆見?!?/div>
分類:細微
《漢語大詞典》:彩毫(綵毫)
畫筆;彩筆。亦指絢麗的文筆。 唐 溫庭筠 《塞寒行》:“彩毫一畫竟何榮,空使青樓淚成血?!?宋 晏殊 《胡搗練》詞:“誰把彩毫描得,免恁輕拋擲?!?清 袁于令 《西樓記·私契》:“研朱露,蘸彩毫。這新詞全費敲。”參見“ 彩筆 ”。
猶綵筆。 唐 黃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詩之一:“五色綵毫裁鳳詔,九重天子豁龍顏。”參見“ 綵筆 ”。
《高級漢語詞典》:彩筆
彩色筆。即彩筆
分類:彩筆
《國語辭典》:彩筆(彩筆)  拼音:cǎi bǐ
畫筆。如:「這個畫家彩筆一揮,便是一幅好山好水。」
《漢語大詞典》:抽毫
抽筆出套。亦借指寫作。 唐 吳融 《壬戌歲閿鄉(xiāng)卜居》詩:“六載抽毫侍禁闈,不堪多病決然歸?!?明 李東陽 《廷韶文敬聯(lián)句見寄迭前韻》:“日長秋館罷抽毫,自在閒庭落麈毛,忽有詞章傳二妙,敢將名姓託三豪?!?清 馮桂芬 《與曾揆帥書》:“竊自念腳鞾手板,則夙愿不及,抽毫進牘,則目力不勝,內(nèi)外無一可,出山之志,長此已矣?!?/div>
分類:寫作
《國語辭典》:分毫  拼音:fēn háo
比喻極細微。如:「分毫之差」。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二折:「覓不的粗衣淡飯且淹消,窮秀才工課覓分毫。」《儒林外史》第五回:「倒是兩位舅爺從來不沾他分毫,依我的意思,這銀子也不費用掉了。」
分類:細微少量
《國語辭典》:霜毫  拼音:shuāng háo
1.白色的毫毛。唐。鮑溶 送羅侍御歸西臺詩:「詩情分繡段,劍彩拂霜毫?!?br />2.毛筆。因筆毛白色如霜,故稱為「霜毫」。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我只道拂花箋打稿兒,原來他染霜毫不構(gòu)思?!?/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