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持螯手
持蟹螯
把蟹螯
持蟹
持霜螯
酒船香
左手持蟹螯
酒中浮
手持蟹螯
蟹螯杯
憶蟹螯
拍浮酒池
身世酒杯中
霜螯持
畢卓杯
左持蟹螯
把蟹螯杯
浮拍池中
一生長(zhǎng)拍浮
左右持螯白
畢君拍浮
持螯拍浮
霜螯左手池
蟹螯左手池
一杯持兩螯
左持螯,右持杯
左持蟹,右持杯
左傾醪,右持螯
左釃酒,右持螯食
相關(guān)人物畢卓
參考典故甕下眠
《藝文類聚》卷四十八〈職官部四·吏部郎〉~862~
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南朝宋·何法盛《晉中興書(shū)》曰:「畢卓,字茂世,新蔡人,少亦放達(dá)。泰興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閒取酒飲,掌酒者不察,執(zhí)而縛之。郎往視之,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引主人宴于甕側(cè),取醉而去。卓常謂人曰:「右手持酒卮,左手持蟹螫,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晉中興書(shū)》卷七〈陳留阮錄〉~429~
畢卓字茂世,新蔡人。少希放達(dá),為胡母輔之所知。太興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取酒飲之。掌酒者不察,謂是盜執(zhí)而縛之,郎往視,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引主人燕于甕側(cè),致醉而去。卓常謂人曰:「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span>
《晉書(shū)》卷四十九〈畢卓列傳〉~38~
卓嘗謂人曰:「得酒滿數(shù)百斛船,四時(shí)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及過(guò)江,為溫嶠平南長(zhǎng)史,卒官。
典故臥甕
畢卓眠
甕間眠
臥甕人
防吏部
甕間臥
甕下眠
甕邊吏部
甕間畢卓
甕邊捉
抱臥
畢卓盜竊
畢卓臥甕
畢卓醉狂
扶畢卓
偷醅畢卓
甕下仙
卓眠甕
畢卓縛甕邊
縛拼畢卓
縛著甕鞭
橫甕眠
吏部多醉
吏部開(kāi)甕
吏部甕下眠
甕間傾卮
相關(guān)人物畢卓
《晉中興書(shū)》卷七〈陳留阮錄〉~429~
畢卓字茂世,新蔡人。少希放達(dá),為胡母輔之所知。太興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取酒飲之。掌酒者不察,謂是盜執(zhí)而縛之,郎往視,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引主人燕于甕側(cè),致醉而去。卓常謂人曰:「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span>
簡(jiǎn)釋
吏部眠:詠嗜酒或醉態(tài)。唐杜甫《游子》:“厭就成都卜,休為吏部眠?!?/p>
例句
偷歸甕間臥,逢個(gè)楚狂來(lái)。
畢卓醉狂潘氏少,傾來(lái)擲去恰相宜。
本是墻東隱,今為甕下仙。
吏部逢今日,還應(yīng)甕下眠。
且想春候暖,甕間傾一卮。
厭就成都卜,休為吏部眠。
旦逐劉伶去,宵隨畢卓眠。
倚爐便得睡,橫甕足堪眠。
臥甕鄙畢卓,落帽嗤孟嘉。
籬下先生時(shí)得醉,甕間吏部暫偷閑。
兀傲甕間臥,憔悴澤畔行。彼憂而此樂(lè),道理甚分明。
新愁舊恨真無(wú)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典故甕頭吏部
畢卓身夜甕
甕下思畢
相關(guān)人物畢卓
《晉中興書(shū)》卷七〈陳留阮錄〉~429~
畢卓字茂世,新蔡人。少希放達(dá),為胡母輔之所知。太興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取酒飲之。掌酒者不察,謂是盜執(zhí)而縛之,郎往視,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引主人燕于甕側(cè),致醉而去。卓常謂人曰:「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晉書(shū)》卷四十九《畢卓傳》
畢卓字茂世,新蔡鲖陽(yáng)人也。父諶,中書(shū)郎。卓少希放達(dá),為胡毋輔之所知。太興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盜飲之,為掌酒者所縛,明旦視之,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引主人宴于甕側(cè),致醉而去。卓嘗謂人曰:「得酒滿數(shù)百斛船,四時(shí)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辜斑^(guò)江,為溫嶠平南長(zhǎng)史,卒官。
《世說(shuō)新語(yǔ)》下卷上《任誕》
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span>
例句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左手持蟹螯,右手執(zhí)丹經(jīng)。
人物簡(jiǎn)介
中國(guó)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東晉新蔡鲖陽(yáng)人,字茂世。少傲達(dá),為胡毋輔之所知。元帝太興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熟,卓因醉盜飲之,為掌酒者所執(zhí)。及避亂南渡,為溫嶠平南長(zhǎng)史。仍與謝鯤、阮放等散發(fā)裸裎,閉室酣飲累日。嘗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卒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