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25
詞典
1
分類詞匯
24
共24,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長亭
間出
轉對
四七
七七
齋七
轉位
花彩
大聘
行牙
斷七
兩七
祭七
跨欄
做七
《國語辭典》:
長亭(長亭)
拼音:
cháng tíng
古時每十里所設供行人休憩的驛站。唐。
李白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顾?。
柳永
雨霖鈴。寒蟬凄切
詞:「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div>
分類:
道路
每隔
十里
長亭
《國語辭典》:
十里長亭(十里長亭)
拼音:
shí lǐ cháng tíng
泛指送別的地方。古時于路旁,每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行人憩息。因此,近城的十里長亭常為人們送別的地方。宋。
蘇軾
〈
送孔郎中赴陜郊
〉詩:「十里長亭聞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div>
分類:
道路
每隔
十里
長亭
五里
《國語辭典》:
間出(間出)
拼音:
jiàn chū
1.乘隙私行。《漢書。卷一。高帝紀上》:「事急矣!臣請楚誑,可以間出?!挂沧鳌搁f出」。
2.每隔一段時間即出現?!段倪x。顏延之。赭白馬賦》:「伊逸倫之妙足,自前代而間出。」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詔策》:「暨明帝崇學,雅詔間出。」
分類:
間出
每隔
乘隙
私行
時間
《漢語大詞典》:
轉對(轉對)
宋 代臣僚每隔數日,輪流上殿指陳時政得失,謂之“轉對”。 宋
司馬光
《乞轉對札子》
:“臣竊見祖宗之時,累曾令朝臣轉對,或遇災異,廣求直言?!?宋 高承
《
事物紀原·公式姓諱·轉對
》
:“
《
唐會要
》
曰: 正元 中,詔每御 延英 ,令諸司長官二人奏本,司事常參官每日二人引見,訪以政事,謂之巡對。 宋 朝因之,曰轉對?!?宋
楊萬里
《轉對札子》
周汝昌 題注:“轉對, 宋 制,臣僚輪流每五日一入內殿見皇帝,指陳時政得失,稱為轉對,也叫輪對?!?/div>
分類:
臣僚
每隔
輪流
上殿
指陳
得失
《國語辭典》:
四七
拼音:
sì qī
1.二十八,四乘七而得?!逗鬂h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劉秀發(fā)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固啤U聭烟印Wⅲ骸杆钠?,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際也?!埂段倪x。左思。魏都賦》:「相兼二八,將猛四七?!固?。李善。注:「四七者,漢光武二十八將也?!?br />2.一種民間習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第四個忌日稱為「四七」?!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铬U廷璽哭著應道:『小的父親死了?!幌虻琅_問:『沒了幾時?』鮑廷璽道:『明日就是四七?!弧?/div>
分類:
四七
二十八
四乘
每隔
七所
二十八宿
忌日
祭奠
開國
國功
功臣
《漢語大詞典》:
二十八將(二十八將)
指佐助 光武帝 建立 東漢 政權的二十八個有功的武將。 明帝 永平 中,繪“二十八將”像于南宮 云臺 ,故又稱“云臺二十八將”。 鄧禹 為首,次為 馬成 、 吳漢 、 王梁 、 賈復 、 陳俊 、 耿弇 、 杜茂 、 寇恂 、 傅俊 、 岑彭 、 堅鐔 、 馮異 、 王霸 、 朱祐 、 任光 、 祭遵 、 李忠 、 景丹 、 萬修 、 蓋延 、 邳彤 、 銚期 、 劉植 、 耿純 、 臧宮 、 馬武 、 劉隆 。見
《
后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
》
。 清 梁章鉅
《
歸田瑣記·陳實百問策
》
:“ 成祖 命 解縉 發(fā)策,以七十二賢,賢賢何德,二十八將,將將何功為問?!?/div>
分類:
佐助
光武
建立
政權
武將
《國語辭典》:
七七
拼音:
qī qī
俗以人死每七日設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自此不再接受親友的吊唁?!缎咽篮阊浴>砣?。賣油郎獨占花魁》:「朱重搥胸大慟,如親父一般,殯殮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幕兀骸腹怅帍椫福咂咧谝堰^,范舉人出門謝了孝?!挂卜Q為「斷七」、「盡七」。
分類:
七七
數詞
農歷
七月
月初
初七
每隔
日祭
祭奠
《國語辭典》:
七七
拼音:
qī qī
俗以人死每七日設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自此不再接受親友的吊唁?!缎咽篮阊?。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朱重搥胸大慟,如親父一般,殯殮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幕兀骸腹怅帍椫福咂咧谝堰^,范舉人出門謝了孝。」也稱為「斷七」、「盡七」。
分類:
七七
數詞
農歷
七月
月初
初七
每隔
日祭
祭奠
《國語辭典》:
七夕
拼音:
qī xì
農歷七月七日夜晚。相傳天上牛郎織女于這晚相會,后世以此日為情人節(jié)。此日婦女往往會陳瓜果、穿七孔針在庭院中祭拜,以乞求巧藝。見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七月》。
分類:
七夕
農歷
七月
月初
初七
民間
牛郎織女
每年
天河
相會
《漢語大詞典》:
齋七(齋七)
舊時人死后每隔七日延僧做佛事,至七七止。齋七的次數依死者的身分及年齡做七次、五次、三次不等。
《
釋氏要覽·雜紀
》
:“人亡,每至七日,必營齋追薦,謂之累七,又云齋七?!?/div>
分類:
每隔
做佛事
七七
《漢語大詞典》:
轉位
移動(機器或機床上夾持的工件),使得某個特定動作(如銑輪齒)每隔一定間隔重復進行——亦稱“分度”
分類:
移動
機器
機床
床上
夾持
工件
使得
輪齒
每隔
間隔
重復
《漢語大詞典》:
花彩
每隔一定距離系住的一條下垂織物,形成一系列優(yōu)美的半圓環(huán)。例如:拱門上用的帶流蘇的緞子花彩。
分類:
花彩
每隔
定距
距離
系住
下垂
織物
一系列
優(yōu)美
半圓
圓環(huán)
《漢語大詞典》:
大聘
(1).諸侯每隔三年使卿向天子行聘問之禮,謂之“大聘”。
《禮記·王制》
:“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鄭玄 注:“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則君自行?!?br />(2).舊時訂婚聘禮。
《廿載繁華夢》
第三一回:“那日便擇過了日子,送到 周 家那里,隨后又過了大聘?!?/div>
分類:
諸侯
每隔
訂婚
三年
聘禮
向天
行聘
聘問
帝王
《漢語大詞典》:
行牙
舊時指同業(yè)工人每隔若干時日設筵相聚。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廣州工人三元里抗英情況調查記》
:“十一行做‘行牙’時,人數多至百餘席,即千多人,此行人數比較多?!?/div>
分類:
同業(yè)
工人
每隔
干時
時日
相聚
《國語辭典》:
斷七(斷七)
拼音:
duàn qī
俗以人死后每七日設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則停止,不再接受親友吊唁,稱為「斷七」。元。無名氏《神奴兒。楔子》:「自從員外亡化過了,可早斷七也,家里別無得力的人,則有一個老院公?!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三:「到得過了斷七,又忘了這段光景。」也稱為「盡七」、「七七」。
分類:
每隔
佛事
《國語辭典》:
做七
拼音:
zuò qī
依據道教說法,人死后魂魄仍生,嗣后每隔七天,會散離一魂,做七即每隔七天祭悼亡魂一次,藉道士之力而使亡者魂魄不散,并超度仙界。
分類:
俗人
每隔
佛事
《漢語大詞典》:
兩七(兩七)
舊時謂人死后每隔七天為一忌。死者亡故第十四天謂之兩七。
《初刻拍案驚奇》
卷十三:“過了兩七, 李作頭 來討棺銀。”
分類:
每隔
死者
亡故
十四
《漢語大詞典》:
祭七
舊俗指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祭七次。 清 摶沙拙老
《閑處光陰》
卷上:“ 楊用脩 云:‘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今俗人死,每七日一設祭,謂之祭七。有先一日祭者謂之接七。至四十九日為斷七?!?/div>
分類:
每隔
天一
《國語辭典》:
跨欄(跨欄)
拼音:
kuà lán
一種徑賽運動。在跑道上設置若干個欄架,欄架依參賽組別和比賽距離高度不一,參賽者快速奔跑并跨越欄架,以率先奔至終點者為勝。依照跑步的距離,可分為女子一百公尺和四百公尺,男子一百一十公尺及四百公尺等項目。運動員跨欄時,其腿或足未跨過本道欄架上方或故意以手或足撞倒任何欄架者,均取消其比賽資格。
分類:
田徑運動
規(guī)定
競賽
距離
每隔
定距
擺設
欄架
《國語辭典》:
做七
拼音:
zuò qī
依據道教說法,人死后魂魄仍生,嗣后每隔七天,會散離一魂,做七即每隔七天祭悼亡魂一次,藉道士之力而使亡者魂魄不散,并超度仙界。
分類:
俗人
每隔
佛事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