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92詞典 3分類詞匯 489
共489,分33頁顯示  上一頁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碑誄
遺念
遺計
贈飾
追稱
揭白
飯米
誄謚
題和
女尸
遺寄
用尸
厭祭
魂人
衣冠冢
《漢語大詞典》:碑誄(碑誄)
碑上敘述死者生前事跡并表示哀悼的文字。三國志·魏志·管輅傳:“ 輅 隨軍西行,過 毌丘儉 墓下,倚樹哀吟,精神不樂。人問其故, 輅 曰:‘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誄雖美,無后可守?!?span id="5veepns" class="book">《晉書·虞預(yù)傳》:“所著詩賦、碑誄、論難數(shù)十篇?!?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誄碑:“及 孫綽 為文,志在碑誄?!?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北方流勢,本臃腫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 后漢 ,碑誄尤近,造辭竄句,猶兼 晉 宋 ?!?/div>
《國語辭典》:遺念(遺念)  拼音:yí niàn
死者遺留的紀念物?!度辶滞馐贰返诹兀骸高@兩套衣服和這銀子,是二爺臨終時說下的,送與大老爹做個遺念?!?/div>
《漢語大詞典》:遺計(遺計)
(1).猶失策。后漢書·桓郁傳:“是以慮無遺計,舉無過事。”《宋書·鄧琬傳》:“凡諸將帥,皆忠無匿情,智無遺計,果干剛鷙,譎略多奇。” 宋 崔伯易 《感山賦》:“不募人訪銅,而私或自鑄,重給民曠土,而爭糴於胡。遺計若此,庸為利歟!”
(2).指死者留下的計謀、計劃等。《三國演義》第三三回回目:“ 曹丕 乘亂納 甄氏 , 郭嘉 遺計定 遼東 ?!?br />(3).遺留財產(chǎn)。計,生計,指財產(chǎn)。 清 劉大櫆 《〈朱子穎詩集〉序》:“ 子穎 之父祖,皆為達官,然不為子孫留遺計,而 子穎 少時衣食不足。”
《漢語大詞典》:贈飾(贈飾)
古代朝廷對死者贈封官爵并賜以財物。 唐 張九齡 《敕平盧諸將士書》:“凡在 平盧 ,其陣亡之人,并委 張守珪 差人弔祭,并勘實鄉(xiāng)貫,具以狀聞,憫彼傷魂,當有贈飾,興言悼惜,久不能忘。” 唐 白居易 《杜式方可贈禮部尚書制》:“聞訃之命,實悼中心。贈飾之恩,宜加常等……可贈禮部尚書,仍賻布帛二百段,米粟二百碩。”
《漢語大詞典》:追稱(追稱)
(1).謂稱頌死者。后漢書·祭遵傳:“博士 范升 上疏追稱 遵 。”
(2).以后來的稱號稱呼。 楊樹達 《古書疑義舉例續(xù)補·以后稱前例》:“《張耳陳餘列傳》記 趙 相 貫高 、 趙午 等説 張敖 語云:‘今王事 高祖 甚恭,而 高祖 無禮,請為王殺之。’時 高祖 尚在,而文稱 高祖 ,亦 史公 之追稱也?!?/div>
《國語辭典》:揭白  拼音:jiē bái
舊時人死之后,請畫師掀開覆蓋在死者面上的白布,為之畫像,稱為「揭白」?!督鹌棵贰返诹兀骸钢灰妬肀U埖漠嫀燀n先生來到,西門慶與他行畢禮,說道:『煩先生揭白傳個神子兒?!弧?/div>
《漢語大詞典》:飯米(飯米)
古喪禮中用以納于死者之口的米。周禮·地官·舍人:“喪紀,共飯米,熬穀?!?鄭玄 注:“飯所以實口,不忍虛也?!?孫詒讓 正義:“凡喪禮,有飯有含,二者不同,天子飯用玉襍米,不用貝,并詳《典瑞》疏?!?/div>
《漢語大詞典》:誄謚(誄諡)
古代累述死者生前行跡并以此定謚的文字。 清 龔自珍 《周信之明經(jīng)中孚手拓吳興收藏家吳晉宋梁四朝磚文八十七種見貽賦小詩報之》:“非金非石非誄諡,獸面魚形錯文字?!?/div>
《漢語大詞典》:題和(題和)
把死者的名字寫在棺材頭上。和,棺題。鏡花緣第九八回:“ 章 文 兩府兄弟聽了,好不傷悲,只得裝殮題和,同眾人之柩寄在一處,并派兵丁看守。” 章炳麟 新方言·釋器:“呂氏春秋·開春論:‘ 灓水 嚙其墓,見棺之前和?!?高誘 曰:‘棺頭曰和?!?浙江 猶謂棺之前端曰:‘前和頭’,音如華。 淮南 謂題字於棺前端曰‘題和’,音如壺?!眳㈤?孫錦標 《通俗常言疏證·死喪》。
《漢語大詞典》:女尸
(1).古代神話傳說中帝女之尸。
(2).泛指女人的尸體。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鴉頭:“及視女尸,已化為狐?!?br />(3).古代祭祀時,代表女性死者受祭的活人。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祭有不立尸者:“古者祭祀必有尸,祭先自虞始,所謂男,男尸;女,女尸。”
《漢語大詞典》:遺寄(遺寄)
(1).指帝王臨終遺命;遺詔。宋書·謝晦傳:“稟顧於西殿,受遺寄於御牀?!?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 太祖 升遐,綢繆遺寄。”
(2).指帝王臨終時的顧命大臣。《南齊書·張敬兒傳》:“凡廢立大事,不可廣謀,但 袁 褚 遺寄, 劉 又國之近戚,數(shù)臣地籍實為膏腴,人位竝居時望,若此不與議,復(fù)誰可得共披心胷者哉?”
(3).死者臨終時囑咐身后寄交某人之物。 唐 孟簡 《詠歐陽行周事》:“所歡使者來,侍兒因復(fù)前。抆淚取遺寄,深誠祈為傳?!?/div>
《漢語大詞典》:用尸
“尸”是神像。古代祭祀時,用臣下或死者的晚輩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靈,稱為“用尸”。禮記·曾子問:“ 孔子 曰:‘祭成喪者必有尸。尸必以孫,孫幼則使人抱之?!?孔穎達 疏:“以成人之喪威儀具備,必須有尸以象神之威儀也?!?span id="y25hca5" class="book">《公羊傳·宣公八年》“猶繹,萬入,去籥” 漢 何休 注:“祭必有尸者,節(jié)神也。禮,天子以卿為尸,諸侯以大夫為尸,卿大夫以下以孫為尸?!?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家禮一:“古人祭用尸,今無此禮,然禮意則不可不知?!?/div>
《漢語大詞典》:厭祭(厭祭)
古代祭祀常用活人為“尸”,代死者受祭,不用“尸”的祭稱厭祭。禮記·曾子問:“ 曾子 問曰:‘祭必有尸乎,若厭祭亦可乎?’”禮記·曾子問:“ 孔子 曰:‘攝主不厭祭?!?鄭玄 注:“厭,飫神也。厭有陰有陽,迎尸之前祝酌奠,奠之且饗,是陰厭也;尸謖之后徹薦俎敦,設(shè)於西北隅,是陽厭也?!?/div>
《漢語大詞典》:魂人
貌與死者相似因以象征死者神靈的人。《魏書·高允傳》:“古者祭必立尸,序其昭穆,使亡者有憑,致食饗之禮。今已葬之,魂人直求貌類者,事之如父母,燕好如夫妻,損敗風化,瀆亂情禮,莫此之甚?!眳⒁姟?尸 ”。
《國語辭典》:衣冠?! ?span id="pfwekqo" class='label'>拼音:yī guān zhǒng
僅埋葬死者衣冠的墳?zāi)埂?/div>
《國語辭典》:衣冠冢(衣冠塚)  拼音:yī guān zhǒng
只埋葬死者生前的衣服、帽子等物品的墳?zāi)?。如:「由于一直找不到尸首,家人只好為他立了個衣冠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