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92詞典 3分類詞匯 489
共489,分33頁顯示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設(shè)靈
含襚
空位
飯玉
香紙
起骨
追戮
皇尸
黑紗
靈房
三踴
送形
哀臨
生忌
賜恤
《國語辭典》:設(shè)靈(設(shè)靈)  拼音:shè líng
陳設(shè)死者的靈位以供人祭拜?!段拿餍∈贰返诙寤兀骸刚l想他父親一病死了,濟川就想照外國辦法不守孝,不設(shè)靈,早早擇地埋葬?!?/div>
《漢語大詞典》:含襚
古喪禮,以珠玉納死者口中曰“含”,以衣衾贈死者曰“襚”。周禮·天官·小宰:“受其含襚幣玉之事?!?鄭玄 注:“口實曰含,衣服曰襚。”禮記·雜記下:“諸侯使人弔,其次含、襚、賵、臨,皆同日而畢事者也?!?唐 劉禹錫 《故荊南節(jié)度推官董府君墓志》:“自含襚至於卜竁,皆仁人之賻焉?!?宋 高承 事物紀原·吉兇典制·含襚:“凡始死,以珠玉實口中曰含,以衣衾贈死者曰襚。襚,即今俗謂搭衣架是也?!?清 無名氏 《帝城花祥·韻香傳》:“及其卒也,斂手足形,幾不能備含襚?!?/div>
《國語辭典》:空位  拼音:kòng wèi
馀留而未使用的位置。
《漢語大詞典》:飯玉(飯玉)
古喪禮中用以納于死者之口的碎玉雜米。周禮·春官·典瑞:“大喪,共飯玉、含玉、贈玉?!?鄭玄 注:“飯玉,碎玉以雜米也?!?孫詒讓 正義:“《舍人》云:‘喪紀共飯米’,是大喪飯亦用米,故知飯玉亦碎之以雜米也?!眳⒁姟?飯米 ”。
《漢語大詞典》:飯米(飯米)
古喪禮中用以納于死者之口的米。周禮·地官·舍人:“喪紀,共飯米,熬穀。” 鄭玄 注:“飯所以實口,不忍虛也。” 孫詒讓 正義:“凡喪禮,有飯有含,二者不同,天子飯用玉襍米,不用貝,并詳《典瑞》疏?!?/div>
《國語辭典》:香紙(香紙)  拼音:xiāng zhǐ
祭祀用的香燭、紙錢?!肚迤缴教迷挶?。夔關(guān)姚卞吊諸葛》:「令承局于鎮(zhèn)市買香紙、酒果、盤饌,先去廟中羅列?!埂度辶滞馐贰返谒陌嘶兀骸竿跤褫x吃了茶,又將自己盤費買了一副香紙牲醴,把自己的書一同擺在靈柩前祭奠?!?/div>
《漢語大詞典》:起骨
(1).猶起死。 唐 陳子昂 《為程處弼拜洛表》:“特蒙陛下,施再生之德,赦萬死之誅,起骨九泉,同列編戶,臣誠萬死,無以上答?!?br />(2).從墳?zāi)怪型诔鏊勒叩暮」恰?駱賓基 《父女倆》四:“引河線內(nèi)有祖墳的人又說:‘這還要我們起骨挪尸呀!’”
《漢語大詞典》:追戮
對死者追加恥辱。三國志·魏志·王凌傳:“ 齊 崔杼 、 鄭 歸生 ,皆加追戮?!?span id="yl40clc" class="book">《明史·陳性善傳》:“ 燕王 入京師,詔追戮 性善 ,徙其家於邊?!?/div>
《漢語大詞典》:皇尸
對君尸的敬稱。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稱“尸”。《詩·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載起。” 朱熹 集傳:“皇尸者,尊稱之也?!?span id="w0pjxgp" class="book">《禮記·祭統(tǒng)》:“率其羣臣,以樂皇尸?!?鄭玄 注:“皇,君也;言君尸之尊者?!?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551' target='_blank'>《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二·周宗廟樂舞辭》:“儼皇尸,列虞賓?!?清 龔自珍 《〈懷寧王氏族譜〉序》:“古者祭禮,嘏傳皇尸之命?!?/div>
《國語辭典》:黑紗(黑紗)  拼音:hēi shā
黑色的紗。服喪時佩帶。
《漢語大詞典》:靈房(靈房)
(1).神靈的住屋。 南朝 梁 沈約 《善館碑》:“至道玄妙,無跡可尋,寄言立稱,已乖宗極,神宇靈房,於義非取。”
(2).冥器。燒化給死者用的紙扎房子。 沙汀 《兇手》:“他們定扎了一坐簡陋的靈房,請了兩名道士。”
《漢語大詞典》:三踴
古代喪禮,向死者跳腳號哭,以示哀痛。凡初死、小斂、大斂皆哭踴,謂之三踴。禮記·雜記上:“公七踴,大夫五踴,婦人居間,士三踴?!?鄭玄 注:“公,君也。始死及小斂、大斂而踴,君、大夫、士一也,則皆三踴矣?!?span id="ib3n4p0" class="book">《淮南子·天文訓(xùn)》:“故祭祀三飯以為禮,喪紀三踴以為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送形
送別死者形骸。禮記·問喪:“送形而往,迎精而返也?!?span id="na1kf6r" class="book">《晉書·東海王越傳》:“送形而往,迎精而還。此墓廟之大分,形神之異制也?!?/div>
《漢語大詞典》:哀臨(哀臨)
帝后死,集眾舉哀,謂之哀臨。后亦泛指到場為死者舉哀。漢書·高帝紀上:“ 漢王 為 義帝 發(fā)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 唐 白居易 《夜哭李夷道》詩:“家人哀臨畢,夜鎖壽堂門。”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臺省·臺省之玷:“刑科給事中 李原縉 ,先以聞 宣宗 晏駕不哀臨,私娶妾下獄矣?!眳⒁姟?哭臨 ”。
《國語辭典》:哭臨(哭臨)  拼音:kū lìn
本指國喪,眾人舉哀同哭?!妒酚?。卷一○。孝文本紀》:「绖帶無過三寸,毋布車及兵器,毋發(fā)民男女哭臨宮殿?!购蠓禾槠У俊D铣?。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遭母童夫人艱,朝夕哭臨?!骨?。徐珂《清稗類鈔。義俠類。洪北江經(jīng)紀黃仲則喪》:「至,則仲則已逝,移殯蕭寺。洪哭臨甚哀,為經(jīng)紀后事備至。」
《國語辭典》:生忌  拼音:shēng jì
死者的誕辰。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五出:「今乃小姐生忌之辰,老夫人分付香燈,遙望南安澆奠?!?/div>
《國語辭典》:賜恤(賜卹)  拼音:sì xù
1.給予撫恤?!逗鬂h書。卷六。孝質(zhì)帝紀》:「若無家屬及貧無資者,隨宜賜恤,以慰孤魂?!?br />2.舊日官吏死后給予恤典或追贈官爵,稱為「賜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