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92詞典 3分類詞匯 489
共489,分33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松下塵
題主
燒埋
諱死
冥魂
墓志銘
題旌
遺秀
吊文
含殮
含飯
怨骨
遺妻
遺作
迎尸
《漢語大詞典》:松下塵(松下塵)
對死者的婉稱。墓地多植松,人死化為塵土,故云。 隋 曇遷 《緇素知友祖道新林去留哀感賦詩》:“我住 邗江 側(cè),終為松下塵?!?唐 李白 《對酒憶賀監(jiān)》詩之二:“昔好盃中物,今為松下塵?!?/div>
《國語辭典》:題主(題主)  拼音:tí zhǔ
喪家請人在木主上題署死者的銜名。《大清通禮。卷五○。品官喪。祀土神題主》:「擇宗親善書者一人題主,……題主者盥,就位,書:『某封謚某官顯考某公』?!?/div>
《國語辭典》:燒埋(燒埋)  拼音:shāo mái
安排料理喪葬等事。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四折:「我叫化了些紙錢,將著柴火燒埋孩兒去呵?!埂都t樓夢》第四回:「薛家有的是錢,老爺斷一千也得,五百也得,與馮淵作燒埋之費(fèi)?!?/div>
《漢語大詞典》:燒埋銀(燒埋銀)
亦稱“ 燒埋錢 ”。 辦理喪事、安葬死者的錢。元史·刑法志四:“諸殺人者死,仍於家屬徵燒埋銀五十兩給苦主,無銀者徵中統(tǒng)鈔一十錠?!?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四折:“我不問你要燒埋錢還好哩,你又來討我女兒骨殖?!?span id="uitvhsj" class="book">《紅樓夢》第七八回:“誰知他哥嫂見他一咽氣便回了進(jìn)去,希圖早些得幾兩發(fā)送例銀。 王夫人 聞知,便命賞了十兩燒埋銀子。”亦省稱“ 燒埋 ”。《元典章·圣政一·撫軍士》:“病者官給醫(yī)藥,死者給燒埋中統(tǒng)鈔二十五兩。”
《漢語大詞典》:諱死(諱死)
(1).忌言死亡。 漢 劉向 說苑·正諫:“夫有生者不諱死……諱死者不可以得生?!?br />(2).避稱死者的名。 清 李賡蕓 炳燭編·諱名:“諱始於 周 ,然諱死而不諱生?!?/div>
分類:死者
《漢語大詞典》:冥魂
(1).舊謂死者靈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宋狀元天倪閃:“請賜一官,以慰冥魂?!?br />(2).沉思入神。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 柳陳父 ﹞嘗語人,作一律詩,必冥魂數(shù)十番,方為意愜?!?/div>
《國語辭典》:墓志銘(墓誌銘)  拼音:mù zhì míng
古時(shí)埋葬死人,為防陵墓變遷,放在墓中以備稽考的石刻文字。內(nèi)容分墓志與墓銘兩種,墓志是散文,記死者姓名、生平;墓銘是韻文,是對死者的稱頌、安慰或悼念。
《漢語大詞典》:題旌(題旌)
題書表彰。多用于死者。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吳翠鳳》:“邑令敬其節(jié)操,為懸額題旌,并佽助焉。” 章炳麟 《辨詩》:“銘者自名,器有題署。若士卒揚(yáng)徽,死者題旌,下及楬木以記化居,落馬以示毛物,悉銘之屬?!眳⒁姟?旌表 ”、“ 旌典 ”。
分類:表彰死者
《漢語大詞典》:遺秀(遺秀)
(1).殘存的花草。 晉 陶潛 《詠貧士》之二:“南圃無遺秀,柘條盈北園。” 唐 孟郊 《哀孟云卿嵩陽荒居》詩:“薙草恐傷蕙,攝衣自理鋤。殘芳亦可餌,遺秀誰忍除?!?br />(2).對死者后代的美稱。 宋 范仲淹 《陳質(zhì)殿丞挽歌詞》:“賢哉生令嗣,遺秀在蘭芝?!?/div>
《國語辭典》:吊文(弔文)  拼音:diào wén
文體名。追悼死者,表示感慨的文詞。如賈誼的〈吊屈原文〉。
《國語辭典》:含殮(含殮)  拼音:hán liàn
含,含玉于口;殮,入殮,納死者于棺。含殮指將珠玉放入死者口中后將其下葬。
《國語辭典》:含飯(含飯)  拼音:hán fàn
舊時(shí)婚禮,在新娘子下轎,進(jìn)夫家前,請新娘口含飯食,以表示生活豐盛無慮?!肚迤缴教迷挶尽?熳炖畲渖徲洝罚骸副菊H人來接寶,添妝含飯古來留?!?/div>
《國語辭典》:怨骨  拼音:yuàn gǔ
比喻懷怨而死的人。《晉書。卷一○三。劉曜載記》:「陛下脫仰尋堯舜之軌者,則功不盈百萬,費(fèi)亦不過千計(jì),下無怨骨,上無怨人?!?/div>
分類:怨恨死者
《漢語大詞典》:遺妻(遺妻)
指死者的妻子。 蔡?hào)|藩 《明史通俗演義》第七六回:“其時(shí) 把漢那吉 已死,遺妻 大成比妓 ,為 扯力克 所納。”《中篇小說選刊》1983年第1期:“我向烈士的遺妻和幼子,講述了副連長怎樣帶尖刀排為全連開路,怎樣炸毀了兩個(gè)敵碉堡,又怎樣堅(jiān)守?zé)o名高地消滅敵人?!?/div>
分類:死者
《國語辭典》:遺作(遺作)  拼音:yí zuò
前人所遺留下來的作品。如:「他的遺作經(jīng)媒體大肆報(bào)導(dǎo)后,立刻轟動(dòng)文壇?!?/div>
《漢語大詞典》:迎尸
(1).古代祭禮之一。上古祭祀時(shí),立尸以代死者受祭。尸由臣下或死者晚輩充任?!坝敝赣酉笳魉勒呱耢`而受祭的人。儀禮·士虞禮:“祝迎尸?!?鄭玄 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見親之形象。心無所繫,立尸而主意焉?!?清 姚鼐 《題汾州太守墓廬圖》詩:“自從 秦 漢 來,閟宮禮銷鑠。厭祭不迎尸,同堂廢特禴?!?魯迅 《熱風(fēng)·隨感錄五十四》:“ 中國 社會(huì)上的狀態(tài),簡直是將幾十世紀(jì)縮在一時(shí);自油松片以至電燈,自獨(dú)輪車以至飛機(jī)……自迎尸拜蛇以至美育代宗教,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2).謂接回尸體。資治通鑒·漢武帝建元六年:“迎尸千里之外,裹骸骨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