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1—1147 【介紹】: 宋建州崇安人,字彥沖,號屏山,一號病翁。劉韐子。以蔭補(bǔ)承務(wù)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xué),與胡憲、劉勉之為道義交。深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xué)。卒謚文靖。有《屏山集》。
全宋詩
劉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彥沖,號病翁,崇安(今屬福建)人。韐仲子。以蔭補(bǔ)承務(wù)郎,辟為真定府幕屬。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興化軍(本集卷五《送張當(dāng)世序》)。后以疾退居故鄉(xiāng)屏山,學(xué)者稱為屏山先生,朱熹嘗從其問學(xué)。紹興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遺著由其子玶編為《屏山集》二十卷,胡憲為之序,朱熹跋?!?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四有傳?!⒆恿氃姡悦髡缕吣陝煽瘫緸榈妆?。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鈺秋柯草堂刊本(簡稱李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二五五
劉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彥沖,學(xué)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韐子,子羽弟。以父任補(bǔ)官,靖康元年辟為真定府幕屬。二年父死國難,服除,除興化軍通判。紹興二年秩滿,以執(zhí)喪致羸疾,不堪吏責(zé),辭歸武夷山,不出者十七年,專事講學(xué),尤深于《》。與游者皆海內(nèi)知名士。與朱熹父松友善,熹奉父命及門受業(yè)。紹興十七年卒,年四十七。有《屏山集》二十卷傳世。見《宋儒文靖公劉屏山先生實錄》(《劉氏傳忠錄續(xù)編》卷三),朱熹《屏山先生劉公墓表》(《朱文公文集》卷九○),《宋史》卷四三四《劉子翚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0—1204 【介紹】: 宋建寧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嚴(yán),號東塘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jìn)士。授溧陽主簿。歷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寧宗嘉泰三年,同知樞密院,進(jìn)參知政事。罷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鎮(zhèn)江府。奉祠致仕。學(xué)問淹博,其疏奏多切時弊,詩文格調(diào)清新。任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有《東塘集》。
全宋詩
袁說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僑居湖州。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jìn)士,調(diào)溧陽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國子正、太常寺主簿、樞密院編修官、秘書丞。淳熙間,知池州(《宋會要輯稿》瑞異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由提點浙西刑獄改提舉浙西常平茶鹽(《金石補(bǔ)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八三)。三年,知臨安府(同上書刑法四之九○)。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遷戶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權(quán)戶部尚書。三年,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召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出知紹興府兼浙東路安撫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樞密院事。三年,遷參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尋加大學(xué)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東塘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卷。事見本集附錄《家傳》?!≡f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其中詩七卷)為底本。酌?!?a target='_blank'>永樂大典》殘本。館臣漏輯詩十二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一九四
袁說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寓居湖州。登隆興元年進(jìn)士第。淳熙四年為秘書丞,歷知池州。紹熙中入為侍左郎中,知臨安府。寧宗即位,為戶部侍郎兼侍講。慶元二年出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復(fù)入為吏部尚書,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二年除同知樞密院事。三年,拜參知政事。罷知鎮(zhèn)江府,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致仕。嘉泰四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擇善易解》,《東塘集》。嘗命僚屬纂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五十卷(存)。見《東塘集》附《家傳》,《宋史翼》卷一四本傳。
《國語辭典》:武夷山  拼音:wǔ yí shān
山名。位于福建省南平市轄武夷山市南,以產(chǎn)武夷茶著名。有四十九峰、桃源洞、臥龍?zhí)兜让麆佟?/div>
《國語辭典》:幔亭  拼音:màn tíng
用帳幕做成的亭子,稱為「幔亭」。
《漢語大詞典》:三十六峰
(1).在 河南省 登封縣 少室山 ,上有三十六峰。 唐 李白 《贈嵩山焦煉師》詩序:“余訪道 少室 ,盡登三十六峯。” 唐 高適 《別楊山人》詩:“不到 嵩陽 動十年,舊時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復(fù)見,三十六峯猶眼前?!?br />(2).指 福建省 崇安縣 的 武夷山 。 郁達(dá)夫 《閩游滴瀝之二》:“仿佛 福建 的景致,只限在 閩 西 崇安 的一角,除了九曲的清溪,三十六峰的崇山峻嶺而外,別的就不足道似的?!?/div>
《漢語大詞典》:九曲
(1).迂回曲折。 漢 王褒 《九懷·?? ?/a>:“徑 岱 土兮魏闕,歷九曲兮牽牛?!?唐 盧綸 《送郭判官赴振武》詩:“ 黃河 九曲流,繚繞古邊州?!?明 唐寅 《金粉福地賦》:“三重銀戶,入九曲之摩尼?!蹦δ?,梵語“寶珠”的譯名。
(2).指 黃河 。因其河道曲折,故稱。 唐 黃滔 《融結(jié)為河岳賦》:“ 三門 九曲,競呈昇沒之源; 太華 維 嵩 ,交闢奔衝之路?!?唐 齊己 《瀟湘二十韻》:“對茲傷九曲,含濁出 崑崙 。”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九曲風(fēng)濤何處顯?則除是此地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寶》:“九曲天險,只用蓮舟蕩漾?!?br />(3).指 福建 武夷山 的 九曲溪 。 宋 朱熹 《武夷櫂歌》之十:“ 九曲 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元 薩都剌 《武夷館方池》詩:“溪船明日泛 九曲 ,出入紫翠聽潺湲。” 郁達(dá)夫 《詠武夷》:“ 武夷 三十六雄峯, 九曲 清溪境不同?!?/div>
《漢語大詞典》:武夷君
古代傳說中 武夷山 的仙人。史記·封禪書:“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 黃帝 用一梟破鏡…… 武夷君 用乾魚?!?司馬貞 索隱引 顧氏 曰:“《地理志》云 建安 有 武夷山 ,溪有仙人葬處,即漢書所謂 武夷君 ?!?明 吳栻 《武夷雜記》:“又考古 秦 人《異仙録》云: 始皇 二年,有神仙降此山,曰余為 武夷君 ,統(tǒng)録羣仙,受館於此。史稱祀以乾魚,乃 漢武 時事也。今 漢 祀亭址存焉?!?清 陳朝儼 《武夷游記》:“自 一曲 入,望 幔亭峯 ,縹緲云際,相傳為 武夷君 宴鄉(xiāng)人處?!?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七:“拂衣歸揖 武夷君 ,九曲僊山帝許分。”
《漢語大詞典》:珠泉
(1).泉的美稱。 南朝 梁 沈約 《高松賦》:“擢柔情于黃圃,涌寶思於珠泉?!?唐 張說 《奉和圣制喜雨賦》:“漼如銀漢之屑落,散似珠泉之歕澆?!?br />(2). 武夷山 泉名。 清 董天工 武夷山志卷十五:“水簾洞……巖頂有水曰 珠泉 ,自上瀉下,隨風(fēng)飄灑,狀如珠簾?!?/div>
分類:武夷山
《漢語大詞典》:玉女峰
(1).山峰名。西岳 華山 中峰(一說指東峰)的別稱。 唐 李白 《江上答謝宣城》詩:“ 太華 三芙蓉,明星 玉女峯 ?!?明 袁宏道 《華山后記》:“東峯即 玉女峯 也。祠玉女者,乃峯之一臂?!?br />(2).山峰名。在 福建 武夷山 。 宋 朱熹 《武夷棹歌》之三:“二曲亭亭 玉女峯 ,插花臨水為誰容?!?/div>
《漢語大詞典》:沖佑觀(沖祐觀)
宮觀名。在 福建省 武夷山 。始建于 唐 天寶 年間。歷代數(shù)易其名, 宋 稱“沖祐觀”。為道教活動中心之一。 宋 代退職官員常主管觀事,以領(lǐng)取半俸。 朱熹 、 陸游 、 辛棄疾 等都先后主管過 沖祐觀 。 宋 葉適 《國子祭酒李公墓志銘》:“再主 沖祐觀 ,再請老,以直龍圖閣致仕?!?/div>
《漢語大詞典》:虹橋板(虹橋板)
一種名貴木板。相傳是出自 武夷山 的仙物。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二·虹橋板:“ 榕城 書肆有虹橋板一片,色黝而澤,文理堅栗,發(fā)聲清越,材中琴瑟,云產(chǎn) 武夷山 中,不辨何木也。 興化 林穆之 賦《虹橋板行》記其事?!?清 吳騫 拜經(jīng)樓詩話卷一:“虹橋板出 武夷山 中,傳為仙物。在高峯之巔,人跡不能到,嘗因風(fēng)飄墮谿磵間,為樵牧所得,稍不謹(jǐn),則凌空飛去?!?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bǔ)遺》卷一:“余游 武夷 ,至 大藏峯 ,望 半字山 ,穴中有橋板梁柱,大小百千根,參差堆架,灰墨色,長短不齊,既不朽爛,又不傾落……余還 杭州 后,與 孫景高 世講談及之。 孫 出所藏虹橋板一片,長尺許,薄三分,云得自 張芑堂 , 張 又得于 吳達(dá)夫 。”
《國語辭典》:杉嶺(杉嶺)  拼音:shān lǐng
山脈名。位于福建省西部,為武夷山中段主體部分的別稱,以盛產(chǎn)杉木而得名。是福建、江西二省的界山。
《國語辭典》:鷲峰山脈(鷲峰山脈)  拼音:jiù fēng shān mài
山脈名。位于東南丘陵區(qū),與武夷山平行,自北至南為括蒼山、洞宮山、鷲峰山、戴云山、蓮花山,入海后成為沿岸諸島嶼。
《國語辭典》:福建省  拼音:fú jiàn shěng
省名。其地舊以福州、建寧二府為主,故各取其首字而得名。東瀕東海,南瀕南海,西界江西,北界浙江,西南界廣東,面積約十二萬一千一百方公里,省會為福州市。簡稱為「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