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5—854以后 【介紹】: 唐陜州硤石人,一說吳興人。姚崇曾孫,一說姚崇曾侄孫。憲宗元和十一年進士。授武功主簿,世稱姚武功。敬宗寶歷中為監(jiān)察御史。文宗大和中,出為金、杭州刺史。入為諫議大夫,改給事中。時民訴牛羊使奪其田,詔朱儔覆按,猥以田歸使,合劾發(fā)其私,以地還民。官終秘書監(jiān)。工詩,其詩稱武功體。與賈島并稱賈姚或姚賈。曾選王維、錢起等人詩編為《極玄集》。有詩集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5?—855? 陜州(今河南陜縣)人,郡望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曾任武功縣(今屬陜西)主簿,世稱“姚武功”。晚任秘書少監(jiān),卒謚懿,后人又稱“姚少監(jiān)”。姚合為開元名相姚崇曾侄孫,父闬曾任相州臨河縣令。憲宗元和十一年(816)登進士第,歷任武功主簿,監(jiān)察殿中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戶二部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陜虢觀察使,秘書少監(jiān)等職。事跡散見新、舊《唐書》本傳,《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及《唐才子傳》卷六。姚合詩與賈島齊名,時有“姚賈”之稱,且為晚唐苦吟一派詩人之宗主。姚合詩以五律為主,樸茂工巧,圓穩(wěn)清潤,代表作為《武功縣中作》30首,模寫荒涼山色,凋弊風景,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以抒寫其散誕放曠之情懷。詩風近似賈島,然較賈島平淡淺近,晚唐詩僧齊己云:“冷淡聞姚監(jiān),精奇見浪仙?!?《還黃平素秀才卷》)姚合詩深為南宋四靈派詩人所推崇,然其詩取徑太狹,器局狹小,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等物,而無感慨雋永味,元方回云:“大抵姚少監(jiān)詩不及浪仙,有氣格卑弱者?!?《瀛奎律髓》卷二四)詩集有四部叢刊本《姚少監(jiān)詩集》10卷。姚合另編有《極玄集》2卷,選錄王維、祖詠等21人詩作,凡100首(今存99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7卷。
唐詩匯評
姚合(約782-846?),吳興(今屬浙江)人,姚崇曾侄孫。元和初,父卒相州臨河令任,因寄家河朔。十一年(816),登進士第,授校書郎。參魏博節(jié)度使田弘正幕。調武功主簿,歷萬年、富平尉。寶歷二年,授監(jiān)察御史,旋分司東都。入朝為殿中侍御史、戶部員外郎,出為金州刺史。大和八年,自刑部郎中出守杭州。開成中,歷左諫議大夫、給事中、陜虢觀察使。會昌中,為秘書監(jiān),卒。世稱姚武功。合有詩名,提挈后進,時人以為“文宗”。曾選王維、祖詠、錢起等人詩百首,為《極玄集》,鑒賞甚精。有《姚合詩集》十卷、《詩例》一卷,宋人重加編次為《姚少監(jiān)集》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七卷。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劉畋、僧清塞、盧休、于鵠、楊洵美、張籍、楊巨源、楊敬之、僧無可、姚合。
唐詩紀事
(姚合)與馬戴、費冠卿、殷堯藩、張籍游。李頻師之。合有《極玄集》,取王維等念一人詩百篇,曰:“此詩中射雕手也。
姚勉《贊府兄詩稿序》
晚唐詩姚秘監(jiān)為最清妙。
后村詩話
亡友趙紫芝選姚合、賈島詩為《二妙集》,其詩語往往有與姚、島相犯者。按賈太雕雋,姚差律熟,去韋、柳尚爭等級。
滄浪詩話
(宋詩)至東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為詩,唐人之風變矣。山谷用工尤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內稱為江西宗派。近世趙紫芝、翁靈舒輩,獨喜賈島、姚合之詩,稍稍復就清苦之風,江湖詩人多效其體,一時自謂之唐宗,不知止入聲聞辟支之果,豈盛唐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
對床夜語
四靈,倡唐詩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趙紫芝也。然具眼猶以為未盡者,蓋惜其立忐未高而止于姚、賈也。
瀛奎律髓
姚少監(jiān)合,初為武功尉,有詩聲,世稱為姚武功,與賈島同時而稍后,似未登昌黎之門。白樂天送知杭州有詩。凡劉、白以后詩人集中皆有姓名,詩亦一時新體也。而格卑于島,細巧則或過之。
瀛奎律髓
予謂詩家有大判斷,有小結裹。姚之詩專在小結裹,故“四靈”學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律及古體則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于此幾物,一步不可離,而氣象小矣。釋故學詩者必以老杜為祖,乃無偏僻之病云。
唐才子傳
(姚合)與賈島同時,號“姚賈”,自成一法。島難吟,有清冽之風;合易作,皆平淡之氣。興趣俱到,格調少殊,所謂方拙之奧,至巧存焉。蓋多歷下邑,官況蕭條,山縣荒涼,風景凋弊之間,最工模寫也。
唐詩品匯
賈島、姚合后出,格力猶有一二可取。
歸田詩話
唐詩前以李、杜,后以韓、柳為最。姚合而下,君于不取焉。
唐音癸簽
姚秘監(jiān)詩洗濯既凈,挺拔砍高。得趣浪仙之僻,時運以爽氣;取材于籍、建之淺,而媚以茜芬:殆兼同時數子,巧撮其長者。但體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駟爾。
《詩源辨體》
胡元瑞云:“晚唐二家:一家學賈島,一家學姚合?!狈教摴仍疲骸昂显娪凶鬅o右,有右無左,前聯佳矣,或后不稱,起句是矣,繳句或非,有小結裹無欠涵容,其才與學殊不及浪仙也?!庇杩肌恫耪{》、《三體》、《律髓》、《品匯》、《類苑》諸書,合諸體僅得四五十篇,五言律如“馬隨山鹿放,雞雜野禽棲”、“移花兼蝶至,買石得云饒”、“移山入院宅,種竹上城墻”、“棋罷嫌無月,眼遲聽盡砧”、“馬為賒來貴,僮因借得頑”、“裁衣延野客,剪翅養(yǎng)山雞”、“嚼花香滿口,書竹粉粘衣”、“無竹載蘆看,思山疊石為”等句,僅入晚唐纖巧,中亦間有近島者。但其人既在元和間,先已逗入晚唐纖巧,故晚唐諸家實多類之,非有意學之耳。
《四庫全書總目》
合為詩刻意苦吟,工于點綴小景,搜求新意。時刻畫太甚,流于纖仄者,亦復不少。宋末江湖詩派,皆從是導源者也。
《瀛奎律髓匯評》
紀昀:武功詩語僻意淺,大有傖氣,惟一二新異之句,時有可采,然究非正聲也。(司空圖)固是苦吟有悟,亦由骨韻本清。姚武功搜盡枯腸,終是酸餡氣。武功詩欲求詭僻,故多瑣屑之景,以避前人蹊徑。佳處雖有,而小樣處太多?!拔涔ε伞彼圆患?,正坐著力都在沒緊要處。若盛唐大家卻在緊要處用力,其象外傳神,空中烘托之筆,亦必與本位秘響潛通,神光離合,必不是拋落正意,另自刻畫小景。
石洲詩話
姚武功詩,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盡,此后所以漸靡靡不振也。然五律時有佳句,七律則庸軟耳。大抵此時諸賢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能不讓樊川、玉溪也。
《中晚唐詩主客圖》
武功詩集,古今體存遺甚多,其五言律樸茂新奇,酷似王仲初。仲初故與水部合體,而姚君與水部為友,其得于漸摩者深矣。佳篇美不勝收,然無逾《縣居詩公者,且君以武功得名,未必不由此詩起也。次為升堂第四。
《東目館詩見》
姚武功五律,脫灑似不作意,而含蘊不盡。七律亦新脆可喜。
三唐詩品
其源蓋出左太沖,而馳騁害體,已開宋派。律體典潤,故得名重當時。武功三十首,持見清華,然方之孟從事、劉隨州,則神情頓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1—979 【介紹】: 宋太祖次子。字日新。乾德二年,授貴州防御史。累遷京兆尹,鎮(zhèn)永興,封武功郡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從征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帝所在,有謀立德昭者,帝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平北漢之賞,德昭入言,為帝怒斥,因退而自刎。追封魏王,謚懿。
蘇炳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邠州武功人,字季明,世稱武功先生。始學于張載,為其門人之雋秀者,后師事程顥、程頤。哲宗元祐元年任邠州教授,后因呂大中薦為太常博士。元符中,因上書忤當政意,被列元祐黨人籍,編管饒州。
全宋文·卷二六七三
蘇炳,字季明,世稱武功先生,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宋會要輯稿》作邠州人)。始學于張載,后事二程。元祐末以呂大中薦,起布衣為太常博士。坐元符上書,入邪籍,編管饒州,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九《道學傳》二有傳,又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二之三四、職官六八之一、職官六八之四,《元祐黨人傳》卷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期(一○六六~一一三七),字友約,祖籍洛陽(今屬河南),其父趙寓遷居亳州(今安徽亳縣)。趙普四世孫。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士,官機宜檢詳文字,除秘書郎。徽宗立,累遷光祿少卿、國子祭酒。宣和二年(一一二○),除尚書丞,遷兵部尚書。三年,以鎮(zhèn)壓宋江、方臘封武功伯。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冬,奉敕為江南宣撫使督諸勤王兵入援。高宗即位,以衛(wèi)尉少卿進封河南郡公。自亳護駕南遷,僑居縉云。紹興七年卒,年七十二。謚忠簡。著《九望》、《九怨》,大抵皆憂國憫世之意,已佚。事見《五云趙氏宗譜》卷一八《趙忠簡公言行錄》、《摘芳外集·宋故銀青光祿大夫衛(wèi)尉少卿河南郡公墓志》。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3—1189 【介紹】: 即金世宗。金朝皇帝,女真完顏部人,本名烏祿,改名雍。太祖孫,完顏宗輔子。封葛王。海陵正隆六年,乘海陵攻宋之機,在遼陽即位,改元大定。旋至中都,海陵亦為將士所殺。鎮(zhèn)壓移剌窩斡等起事,與宋議和,為叔侄之國。禁女真人改漢姓及學南人衣冠。屢次括田,撥給猛安、謀克戶。在位二十八年。時號小堯舜。

人物簡介

簡介
吳拱(?—1176年),德順軍隴干縣(今甘肅省靜寧)人。南宋重要將領,四川宣撫使吳玠長子。早年隨父從軍,宋孝宗時官至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卒贈太尉,謚號“襄烈”。
全宋文·卷四六七七
吳拱,宋德順軍隴干(今甘肅靜寧)人,玠子。初為宣教郎、川陜宣撫使司書寫機宜文字,遷右武郎。紹興十一年,遷涇原路兵馬都監(jiān)。十三年,充階、成、岷、鳳路兵馬鈐轄。歷知榮、成二州,二十八年,加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為樞密副都承旨,遷潭州觀察使,升利州西路兵馬副都總管。紹興三十一年,移知襄陽府,為鄂州諸軍都統(tǒng)制,同年遷湖北、京西制置使,京西北路招討使,次年除安遠軍承宣使。乾道中,除利州路安撫使,兼知興元府。淳熙間,累官至武康軍節(jié)度使、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封武功郡開國公。卒,贈太尉,謚襄烈。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四二、一四九、一六四、一七○、一七九、一八一、一八九、一九四、二○○及《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七。
《國語辭典》:斗武(斗武)  拼音:dòu wǔ
比武,較量力氣或武功。如:「斗武開始之前,裁判再次提醒雙方應點到為止,不可造成傷害?!?/div>
《國語辭典》:小霸王  拼音:xiǎo bà wáng
1.年輕但武功強盛的霸者。《三國演義》第一五回:「一霎時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br />2.稱專制蠻橫而不講理的人。如:「街頭小霸王」?!端疂G傳》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銷金帳,花和尚大鬧桃花村?!?/div>
《國語辭典》:丹徒布衣  拼音:dān tú bù yī
晉代人諸葛長民,具有武功,歷任顯要的官。后來被劉裕疑忌,要殺他,諸葛長民感嘆的說:「貧賤時候想要富貴,富貴時候必有危機?,F在想變?yōu)槠矫瘢瑓s不能了?!挂姟稌x書。卷八五。諸葛長民傳》。后比喻識破官場詭危而欲恢復平民身分的人。宋。陸游 夜從父老飲酒村店作詩:「丹徒布衣有籌略,漁陽突騎莫枝梧。」
《國語辭典》:打把勢(打把勢)  拼音:dǎ bǎ shi
練習武術。也作「打把式」。
《漢語大詞典》:打把子
練武功。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八》:“我們幾百代的祖先里面,昏亂的人定然不少……有靜坐煉丹的仙人,也有打臉打把子的戲子?!?田漢 《名優(yōu)之死》第二幕:“天還沒亮,你就起來跟妹妹一塊兒喊嗓子,打把子。”
分類:練武武功
《漢語大詞典》:橋公鉞(橋公鉞)
漢 蔡邕 有《黃鉞銘》,褒揚 漢 將 橋玄 守邊武功。后因以“橋公鉞”指《黃鉞銘》。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橋公 之《鉞》,吐納《典》《謨》; 朱穆 之《鼎》,全成碑文,溺所長也。”
《國語辭典》:經文緯武(經文緯武)  拼音:jīng wén wěi wǔ
以文德與武功來治理國家?!缎绿茣?。卷一七八。劉蕡傳》:「有藏奸觀釁之心,無仗節(jié)死難之誼。豈先王經文緯武之旨邪!」也作「經武緯文」、「緯武經文」。
《漢語大詞典》:馬上得天下(馬上得天下)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陸生 時時前説稱。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 陸生 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 湯 武 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焙笠蛞浴榜R上得天下”為武功建國之典。 唐 林寬 《歌風臺》詩:“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元 薩都剌 《登歌風臺》詩:“五年馬上得天下,富貴樂在歸故鄉(xiāng)?!?/div>
《漢語大詞典》:勒銘燕然(勒銘燕然)
謂建立武功。語本后漢書·竇憲傳:“﹝ 竇憲 ﹞與北單于戰(zhàn)於 稽落山 ,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追擊諸部,遂臨 私渠比鞮海 。斬名王已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頭。於是溫犢須、日逐、溫吾、夫渠王 柳鞮 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后二十餘萬人。 憲 秉 隨登 燕然山 ,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 漢 威德,令 班固 作銘?!?清 王韜 《淞濱瑣話·徐麟士》:“又使演《錢塘破陣樂》,聲音雄壯激烈,聽之殊令人興勒銘 燕然 之思?!?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下:“勒銘 燕然 ,以博取斗大懸肘之印。”
分類:建立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