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5詞典 1分類詞匯 184
《漢語大詞典》:雅訓(xùn)(雅訓(xùn))
(1).雅正的教訓(xùn)。 漢 劉歆 《與揚雄書從取〈方言〉》:“ 歆 雖不遘過庭,亦克識先君雅訓(xùn)?!?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燕丹子》卷上:“ 丹 不肖,生於僻陋之國,長於不毛之地,未嘗得覩君子雅訓(xùn)、達人之道也?!?唐 馬總 意林·正部:“言成雅訓(xùn),辭作典謨?!?br />(2).正確的訓(xùn)釋。 清 曾國藩 《復(fù)李眉生書》:“即就《通鑑》異詁之字偶一鈔記……久之,多識雅訓(xùn),不特譬喻虛實二門可通,即其他各門亦可觸類旁通而貫徹矣。”
(3).典雅純正。 明 方孝孺 《題胡仲申先生撰〈韓復(fù)陽墓銘〉后》:“然其操履高介,文章雅訓(xùn),當(dāng)世之士多自謂不能及之。”
《漢語大詞典》:脩政
(1).脩明政教。左傳·桓公六年:“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君姑脩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span id="vygdaxz" class="book">《淮南子·泰族訓(xùn)》:“ 勾踐 棲於 會稽 ,脩政不殆,謨慮不休,知禍之為福也?!?br />(2).改正,修改使正確。荀子·強國:“自數(shù)百里而往者,安固,非大之力也,隆在脩政矣?!?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五:“政,非政事之政,脩政即脩正也。言必自脩自正,然后國家可得而安也。”
《漢語大詞典》:正舉(正舉)
先秦 哲學(xué)用語。謂正確的舉例或提法。公孫龍子·通變論:“黃其正矣,是正舉也?!?span id="zwoqna6" class="book">《公孫龍子·通變論》:“木賊金者碧,碧則非正舉矣?!?/div>
《漢語大詞典》:岐途
亦作“ 岐涂 ”。 岔路。多喻不正確的道路。 唐 孔穎達 《〈禮記正義〉序》:“上自 游 夏 之初,下終 秦 漢 之際,其間岐涂詭説,雖紛然競起,而餘風(fēng)曩烈,亦時或獨存?!币槐咀鳌?歧涂 ”。 清 陳恭尹 《早發(fā)新塘浦向廣州東山舟中作》詩:“傷哉逝川嘆,慟矣岐途泣?!?/div>
《漢語大詞典》:近真
(1).似乎正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駁〈法律新聞〉之論清廷立憲》:“彼所主張之理由,近真而逾易疑眾?!?br />(2).接近真實。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論翻印木刻》:“翻印木刻畫,也較易近真,有益于觀者?!?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二節(jié):“ 兩漢 按民戶所種田畝收租,按丁口收賦,因之戶口和畝數(shù)比較近真?!?/div>
《漢語大詞典》:刪正
修改使正確。 宋 林逋 《詩匠》詩:“詩流有匠手,萬象片心通……《唐律》如刪正,斯人合立功?!?span id="svbortv"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初,帝以字學(xué)偽舛,欲刪正之?!?/div>
分類:修改正確
《漢語大詞典》:正權(quán)(正權(quán))
(1).正確的標準。荀子·正名:“道者,古今之正權(quán)也?!?br />(2).政權(quán)。舊題 柳宗元 《龍城錄·李林甫以毒虐弄正權(quán)》:“ 惠州 一娼女,震厄死于市衢,脇下有朱字云:‘ 李林甫 以毒虐弄正權(quán),帝命列仙 舉三 震之?!?/div>
《國語辭典》:的見(的見)  拼音:dí jiàn
真知灼見,正確的見解。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寧皇進藥》:「寧皇每命尚醫(yī)止進一藥,戒以不用,分作三、四帖。蓋醫(yī)家初無的見,以眾藥嘗試人之疾,寧皇知其然?!?/div>
《漢語大詞典》:審正(審正)
(1).明察正直。《宋書·鄭鮮之傳》:“伏見行參軍 謝絢 ,清悟?qū)徴?,理懷通美?!?span id="ki62dkc" class="book">《北史·長孫儉傳》:“故柱國、 鄫國公 儉 ,臨終審正,爰吐德音,以所居之宅本因上賜,制度宏麗,非諸子所居,請以還官,更選他所?!?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隋書·誠節(jié)傳·皇甫誕》:“ 并州 總管司馬 皇甫誕 ,性理淹通,志懷審正,効官贊務(wù),聲績克宣?!?br />(2).精審而正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 干寶 述紀,以審正得序; 孫盛 《陽秋》,以約舉為能?!?br />(3).猶審定。 章炳麟 《學(xué)變》:“蓋自 魏 武 審正名法, 鐘 陳 輔之,操下至嚴?!?/div>
《漢語大詞典》:失途
亦作“ 失涂 ”。
(1).謂仕途失意。 唐 孟郊 《傷時》詩:“常聞貧賤士之常,嗟爾富者莫相笑。男兒得路即榮名,邂逅失途成不調(diào)。” 唐 盧綸 《綸與吉侍郎中孚兼寄夏侯侍御審侯倉曹釗》詩:“悄悄失途子,分將秋草并。”
(2).迷失道路。指失去了正確的行動方向,走錯了路。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元年:“將軍名臣之子,失涂至此,若能不遠而復(fù),猶不失為忠義之臣!” 宋 范公偁 過庭錄:“ 丁石 ,舉人也……后失途在教坊中。”
《漢語大詞典》:格訓(xùn)(格訓(xùn))
正確而至當(dāng)?shù)挠?xùn)示。 南朝 梁武帝 《禁豪家占假公田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蓋先圣之格訓(xùn)也?!?/div>
《國語辭典》:誤解(誤解)  拼音:wù jiě
1.理解錯誤、判斷錯誤。如:「我原本是一番好意,想不到你卻誤解了我的意思。」
2.不正確的看法、見解。如:「決策單位決定對外公布公司的營運狀況,以消除外界的諸多誤解?!?/div>
《漢語大詞典》:寒喧
正確應(yīng)為“寒暄”。暄:指溫暖。問寒問暖。今多泛指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yīng)酬話。
《國語辭典》:詭辯(詭辯)  拼音:guǐ biàn
詭異狡詐的辯說?!妒酚洝>戆怂?。屈原賈生傳》:「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挂沧鳌竵孓q」。
《國語辭典》:錯字(錯字)  拼音:cuò zì
字形錯誤的字。如:「校對時要找出錯字,予以糾正?!?/div>
分類:錯字正確